韓世雄


2000年后,伴著農民工的大量進城,一批從農村考出去的大學畢業生返鄉工作,他們的崗位叫——大學生村官。
大學生村官,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個獨創,對人才的培養、農村干部隊伍的補給、農村管理的提升乃至就業壓力的緩解,意義不可小覷。
我國的農村扶貧開發,黨委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幫助貧困地區盡快脫貧。扶貧開發歸根到底還是人幫人——靠廣大基層干部去幫扶,靠老百姓自力更生。在脫貧攻堅中,人的素質和能力尤為重要。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從2010年就在解決扶貧開發“人”的問題上動腦筋、想辦法,他們將目光投射到了從2008年全國開始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上。
那時,大學生村官還是個新鮮詞,老百姓當他們是官,以為他們下來是鍍金,肯定帶著項目和資金,但大學生村官們卻明白,選擇在農村一干三年,面對村民們改變現狀的殷切期盼,他們心有余卻力不足。
這批具有高學歷的年輕人,成為中國扶貧開發協會老會長們眼中的良才。如何發揮協會作為社團組織的作用,幫助年輕一輩更好地在農村扎根,更快地帶領貧困農民脫貧致富?老會長們曾一次又一次地實地調研、探討。
一番深思熟慮之后,一項扶持扶助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的特殊項目,開始在協會落地并逐漸枝繁葉茂。
青藏高原打水井
大學生村官是一個新名詞,對于中國扶貧開發事業來說,也是一支新力量。為了做好此項工作,協會首先對貧困地區大學生村官履職情況開始摸底調查,接著,2010年協會官網、《中國扶貧》雜志向全國貧困地區大學生村官發起“我和我的村子”征文活動,此后稿件像雪花般飄到北京,每一篇都記錄著大學生村官和貧困村之間的真情,大學生村官改變貧困村面貌的拳拳之心。協會組織人員從眾多的投稿中認真篩選出700余篇進行表彰,并邀請其中的100名大學生村官到北京列席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第四屆會員大會。
同年12月1日上午,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第四屆會員大會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召開,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等中央領導同志親切接見了出席大會的全體會員代表和百名來自貧困村的大學生村官代表,并對協會做好扶貧工作和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這些大學生村官很多都是第一次來到北京,第一次參加盛會,對于他們自身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12月1日下午,新一屆協會班子即舉辦了第一項大活動——貧困村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全國各地貧困村100名大學生村官代表與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開發協會領導、學者以及協會部分愛心企業家一起探討貧困農村發展和村官作用。現場的發言此起彼伏,興致熱烈,每個人都想為大學生村官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當討論到如何在貧困村發展產業時,來自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身著藏族傳統服飾的藏族大學生村官歐珠羅布的發言引起座談會重視。
歐珠羅布是西藏民族學院2008年的畢業生,畢業后選擇到西藏貧困地區做大學生村官,任職于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江達鄉邦嘎崗村。他介紹:“我是農民的孩子,從小在西藏山南農村長大,對農牧民生活非常了解。我到邦嘎崗村已經兩年,一心想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但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特別是鄉親們祖祖輩輩飲水困難都解決不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恨自己能力弱、本事小。”在會上,歐珠羅布向協會會員企業家發出求助。
歐珠羅布的發言,使到會的北京金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興華十分感動,這位陜西農村出來的民營企業家,當場表示要捐款30萬元改變邦嘎崗村的飲水困難,支持歐珠羅布的村官工作。座談會后,協會會長們親自協調,在自治區扶貧辦、工布江達縣江達鄉政府支持下,邀請當地縣水利部門工程技術人員到村實地考察、丈量測算數據,制訂出《西藏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江達鄉邦嘎崗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實施方案》,并用35天的工期完成了這項工程。這項特殊工程的順利實施,使協會看到了貧困村大學生村官艱苦奮斗的敬業激情、愛心企業家為改變中國貧困地區貢獻力量的熱情,更堅定了協會支持大學生村官成長的信心和決心。
成長工程大幕拉開
經過半年多的積極籌備,2011年5月5日上午,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啟動儀式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等中央領導同志和參加第一期培訓班的220名貧困村大學生村官學員、100名征文獲獎的大學生村官、100名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員企業代表出席了啟動儀式。
李金華副主席在講話中充分肯定贊揚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啟動“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不僅是在為貧困村大學生村官做好事、辦實事,更重要的是在配合黨和國家培養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一項意義深遠、功在千秋的系統工程。
胡富國會長提出,開展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是協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發揮協會社團組織優勢,動員社會力量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具體行動。這對于在全社會形成關注大學生村官工作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啟動儀式現場,14家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員企業現場承諾為大學生成長工程的“星火扶貧創業基金”捐款支持村官創業。
一時間,媒體報道鋪天蓋地。從眾多媒體評論中不難看出,協會選擇大學生村官這個有活力、有文化、有能力的群體重點支持,勢必對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年輕人在農村干事創業,勢必加速所在村脫貧摘帽的步伐。
全方位支持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
從工程啟動之初,協會就將對大學生村官的培訓擺在重要的位置。前幾期培訓班都是在北京人文大學舉辦,很多大學生村官感嘆,幾年后重回校園學習如何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有“回爐再造”的感覺。
前幾期結束后,協會開始轉變辦班方式和地點,將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村官帶到了山西太行山革命老區、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順德、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思想的發源地福建寧德等地,帶領村官學經驗、看典型,理論與實踐結合。endprint
自2011年5月到2016年8月,協會共舉辦了31期貧困村大學生村官培訓班,來自全國28個省(市區)850個國家或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涉及26個民族的6200名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接受了培訓。協會的培訓,是選拔特殊對象、確定特殊地點、采取特殊方式、安排特殊內容的特色培訓。
小資金的大作用
貧困村大學生村官很多都胸懷大志,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心情急迫,但村莊大多基礎條件薄弱,他們大多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這時,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提供了一筆扶貧創業資金,助他們一臂之力。
在創業基金支持上,2011年到2016年,協會籌集5100萬元村官創業基金集中用于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并制定了專門的管理辦法嚴格管理使用,確保“捐得放心、用得滿意”,切實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并帶動農民精準脫貧發揮作用。
截止到2016年底,協會已投放3690萬元資金,支持了124個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其中山西省投放1200萬元,支持項目41個;重慶市投放1000萬元,支持項目33個;陜西省投放600萬元,支持項目20個;湖南漢壽縣投放890萬元,支持項目30個。協會投放的資金,都是按公益資金使用要求,無償使用。
山西省沁縣松村鄉長街村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書記衛杰利用協會扶持資金發展了蔬菜大棚項目。目前占地300畝,擁有蔬菜大棚200座,日光溫室7座,吸收農戶60戶,其中貧困戶占到35戶。公司先后對種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58次,培養鄉土種植能手16名,基地年生產蔬菜150多萬公斤,年純利潤100多萬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解決剩余勞動力100多人,就連原來在外打工者也選擇了回村種植蔬菜大棚。項目的實施對周圍20多個行政村的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示范作用。基地的建設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條件,村里的基礎設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陜西省靖邊縣楊橋畔鎮九里灘村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副書記魏大統2012年建立九里灘村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先后由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組織流轉土地1000畝,建成1000畝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其中集中連片溫棚350畝、大拱棚200畝、小拱棚400畝、庭院式溫棚50畝。基地分4期實施,其中一、二、三期已竣工投入使用,種植反季節高端瓜果和無公害綠色蔬菜,第四期正在新建400畝小拱棚,2016年11月份全部建成。2013年九里灘村的溫拱棚基地被認定為榆林市第二批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015年被認定為省級第五批現代農業園區。
目前,九里灘村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受益貧困人口達2200多人,貧困人口人均年純收入增加了5000元左右,帶動了600名貧困人口就業。當地村民一說起協會,就滿是感恩之情。
在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選擇上,協會制定了明確的項目申報條件,即項目申報人為參加協會貧困村大學生村官培訓班的學員;項目申報人所在村為國家級或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貧困村,每村限一個項目;項目有明確的實施單位;項目有一定的開發資源和建設條件,符合群眾的迫切需求,有一定的經濟輻射帶動效應;項目需經村兩委集體討論通過,并征得村民的普遍認同;項目建設內容和申請支持資金規模相對合理,地方政府給予資金配套。對各地申報的村官創業項目,協會都要逐村實地考察,并組織專家進行綜合評審,確保項目的公開公正、可行性、可靠性。
辛苦耕耘帶來收獲滿滿
現在回過頭來看,支持大學生村官在貧困村創業中起到了積極效果。據統計,目前協會培訓的6000名村官中,有2770名仍在村里任職,其中有450名實施了創業項目,共帶動10.8萬戶、43.2萬貧困農民增收脫貧。協會支持的109個村官創業項目,直接帶動2.4萬戶、9.6萬人靠產業扶貧精準脫貧。
綜合來看,在創業項目效果上,首先是培養鍛煉了大學生村官,在協會已培訓的村官中,有2名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有37名當選省級黨代表或被選為政協委員,有40名提拔為鄉鎮領導干部,有357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有1100名考取國家公務員。其次是促進了當地產業開發和精準扶貧,引導和示范帶動作用很大。絕大多數村官的創業項目,都立足本村資源條件,將項目與當地產業和貧困農戶脫貧連在一起,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以產業開發實現精準扶貧目標。山西的村官衛杰、陳帥、金宏雁、郝澤明,重慶的村官張利,陜西的村官魏大統,湖南的村官劉艷麗等都是帶頭創業、產業扶貧的典型代表。
工程實施以來,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和關懷,習近平、俞正聲、劉云山、吳邦國、賈慶林、劉延東、汪洋、趙樂際等中央領導先后作出批示,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農業部等部委給予有力指導和大力支持,每期培訓班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領導、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農業部等有關領導、專家親自參加或進行授課。
多年耕耘換來滿滿收獲。在2014年5月30日召開的全國大學生村官工作會議上,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就實施“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的做法作了書面發言。在2014年首屆“10·17”全國扶貧日上,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辦公室”被授予“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村官工程,已經是協會工作的一個響亮品牌。協會,已經成為村官心中溫暖的“大本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