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卿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的無軌交通帶來的城市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城市軌道交通地位日漸重要。本文針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參閱了運營管理方面的相關書籍及論文,以多個大中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管理現狀為切入點,運用管理學方法對典型、多發問題進行總結,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對策
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現狀
1.1 軌道線路、客流激增,運營管理難度加大
城市軌道交通在給大眾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日益激增的線路和客流也為城市軌道交通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以鄭州為例,2017年已經開通的線路就有兩條,在城區形成東西南北十字線貫通之勢。根據鄭州軌道交通官網給出的數據,2017年日均客流量已經達到67萬人次。僅上半年,1號線共開行列車達到69270列,運行圖兌現率99.99%,運營里程243萬列公里;2號線及城郊線開行列車55572列,運行圖兌現率99.99%,運營里程159萬列公里;線網客運量12121.2萬人次,日均客運量673402人次。對比2016年線網累計客運量同期增長162%。4月28日單日客流量再創新高,達96.7萬人次。結合鄭州市對軌道交通的整體規劃和設計,運營管理的難度會隨著線路不斷開通逐步增加。
1.2 網絡化運營,使管理趨于復雜
很多大中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起步較早,運營線路已經從單線運營向網絡化運營轉變,以北京市為例,這幾年來相繼建成通車軌道交通線路共有15條。這些線路的通車使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從原來的2條增加到17條,2014年底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527公里。根據北京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4月22日發布的關于《北京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調整報告(2007-2016)》,北京市預新增5個建設項目,包括16號線、海淀山后線、8號線三期、燕房線和新機場線,調整后新增線路里程89公里,截至到2016年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664公里。城市軌道正在以我們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聯通著城市的各個角落,為旅客的出行換乘提供著便利,但是與此同時造成的現狀就是網絡化運營越來越趨于復雜化。其本身具有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等特點,如果網絡運營一個點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對其他各個線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1.3 管理標準多樣化,管理制度亟待加強
由于各大城市在建設軌道交通時,投入資金和人力的有所不同,因此就造成其在日后的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各個城市間存在管理標準不統一、管理標準多樣化等問題,不利于對城市軌道交通進行統一的管理。
另一方軌道運營公司在面對地鐵事故頻發的情況下,應對運營管理制度有所加強,盡量減少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的出現安全隱患。通過專人負責,進一步加強設備設施巡檢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將事故杜絕在發生之前。
2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大客流下的客運壓力問題
大客流是指車站某一時段集中到達、超過車站正常客運設備或客運組織所能承擔的客流量時的客流。該情況多發在以下幾種情形:
(1)早晚高峰,如北京地鐵十號線,因途徑北京國貿站,早晚上班人員較多,客運壓力極大。
(2)國家法定節假日,尤其是每年十一,成為很多大中型城市客流量的高峰期。
(3)大型活動舉辦日,如上海市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世博專線軌道運送客流量就超過了1000萬人次。
(4)惡劣天氣,尤其是雨雪天氣,路面行駛緩慢困難,出行者對城市軌道交通的需求就會大幅增加。
(5)軌道交通系統出現緊急事件,而導致的客流積壓。
在以上幾種情況下很容易使車站站臺人數在集中的一個時段達到頂峰,出現大量旅客滯留現象,在日常運營管理過程中應該對大客流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區分可預見性大客流和不可預見性大客流,緩解在大客流下激增的客運壓力。
2.2 國家層面的規章不健全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軌道交通已經逐漸成為多數居民日常的出行方式,但其在國家層面的運營管理規章還停留在2005年建設部140號令公布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但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國家經濟卻在迅猛發展,互聯網進入各行各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這種背景下軌道交通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5年的運營管理規章,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下的軌道運營管理需求。
2.3 客流預估不準確
對客流的預估主要是通過現有已知的數據進行分析,所做出的一種科學假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對客流進行預先估計可以很好的起到合理分配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的作用。但由于數據調查工作較為復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而且客流具有不可預知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現有的數據十分有限,不能全面的反應日常運營過程中的客流量,常常會造成開行方案不科學,導致資源浪費,或者難以滿足客流需求的狀況。
3 城市軌道運營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3.1 加強大客流保障工作
(1)制定專項方案,應對可預測的大客流狀況,制作相應的相應限流措施或增加部分備車,以滿足市民游客需求,確保客流快速疏散。
(2)完善應急體系。對出現的不可預測大客流狀況,應健全城市政府各部門、城市軌道交通相關企業之間的協調機制,形成應急救援聯動制度,制定快速有效的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處置預案,有效整合資源,建立救援隊伍,合作開展演練,加強裝備建設,提升一體化應急能力。
3.2 完善國家層面的規章制度
我國軌道交通建設在過去十幾年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規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全國性法律文件還停留在2005年建設部140號令公布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健全完善國家層面的規章制度,深入實際,準確地反映運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憑主觀想象,認真分析,透徹地揭示運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問題,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加強運營管理工作的關鍵點之一。對全國性的規章進行制定時,應在“長”字上下功夫,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結合運營管理方面的實際情況,對那些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就長期堅持;對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要抓緊修訂完善。
3.3 強化運營效率的監督管理
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落實運營安全管理人員和經費,量化企業安全考核指標,制定完善的安全評價標準,是提高運營效率的關鍵,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建立常態化安全檢查制度和重點設備檢查、抽查制度,強化運營管理過程中的責任意識,對運營管理中多發的問題進行細化,形成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使運營管理過程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全面的監管模式,增強監管模式,遏制安全隱患的滋生。
【參考文獻】
[1]鄭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運營公司,鄭州地鐵半年運客12121.2萬人次運營里程402萬列公里,http://www.zzmetro.com/article/1016,2017-06-30.
[2]李原.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換乘客流分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
[3]黃志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管理模式比較研究[D].同濟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