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藝寧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對策研究
常藝寧
本次研究中以商業銀行為主題,選取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其對策研究作為題目進行探討。首先對我國現階段出現的第三方支付模式進行了簡要說明,主要從沖擊的層面,分別討論了對商業銀行地位、支付結算功能、收入來源與利潤、服務模式四個方面的顯著沖擊。并在分析其沖擊現象與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初步建議。
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沖擊;對策
現階段第三方支付中應用較多的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余額寶等,加上網絡購物的新模式,人們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且在日常生活中愿意通過這種簡便、直接、可以打折扣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尤其是“電子紅包”形式的出現,極大推動了消費者對其應用的可能性,其影響正在逐漸常態化。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在于利用數據化實現銀行存款數據化交易,提高應用中的便利性、直接性,減少現金-存款-取款之間的現實參與環節。它的內涵以技術為依托,作為第三方金融機構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極大地推動了商業社會中的資金流動率。
從現階段互聯網金融中第三方支付所形成的模式分析,具備典型性;在第三方支付基礎上,形成的其他模式包括P2P網貸、眾籌等。以眾籌為例,網絡紅人、企業、個體若有一個較好的項目,即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向社會眾籌的目的,這屬于對第三方支付的延伸與拓展。比如,眾所周知的集資治病、基金捐款,以及PAPI醬之類的直播網紅,透過眾籌方式即可以得到較多的融資;一些年輕朋友通過眾籌方式開咖啡館、火鍋店等,就可以直接通過微信朋友圈的途徑進行實踐;其速度快、易于實踐,倍受創業者青睞。目前,由于這種方式也出現了諸多負面的新聞,如裝病騙捐、非法集資等。因此,在認識到互聯網金融有利的一面時,也需要對其潛在的不良動機下運用惡果進行清醒的認知與分析,并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對其加以預防,提高互聯網金融中可能遭遇的風險管理水平。
以下主要以第三方支付為例,從它對商業銀行地位、支付結算功能、收入來源與利潤、服務模式四個方面的沖擊現象及其原因進行說明。
(一)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地位的沖擊
從地位層面分析,第三方支付雖然未起到“動搖”作用,但實際上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支撐,弱化了商業銀行作為信息中介的功能;在儲蓄者-資金借用者之間起到了一個“弱音器”的功效,降低了商業銀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以微信為例,在諸如轉賬功能、支付功能、存儲功能層面,甚至可以取代商業銀行。再如,余額寶的出現,令一些散錢、閑錢、零用錢得到了較好的利用;而商業銀行在這個方面,恰恰缺少動力去吸納社會小數目的資金。再如,小額信貸功能的出現,阿里貸就將目標客戶定位于商業銀行不屑一顧的中小企業,使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中的地位與形象完全扭轉,極大地挫傷了銀行在中小企業中發展業務的信心。
(二)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功能的沖擊
從支付結算功能方面分析,商業銀行推出的APP與第三方支付的功能基本相似。比如,以微信與某行推出的APP相比,其生活功能中就有各種日常支付服務;而且,能夠與銀行卡直接連通,實施轉賬、提現、充話費等功能;不同的是,商業銀行推出的手機APP因其辦理手續麻煩、注冊時間長,只能限于銀行窗口或者下載時驗證環節較多而被消費者所冷落;尤其是其中缺少針對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消費層面的功能設置,牽涉到的范圍過窄而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實際支付與結算需求。另外,在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與完善的情況下,第三方支付推出并衍生了諸多金融產品,購買者蜂起云涌,如代理保險、代理基金等,加上年收益率高出銀行推出的同類產品,所以,從市場占有份額層面講,互聯網金融有其優勢,并且在信息技術支持之下,易于實踐。尤其是在電子商務領域,其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之類的數據收集、分析與運算系統,極大地提高了與市場的對接性,因此,在支付結算方面,也較有優勢。重點是通過PC端與移動終端的雙向服務與交互模式,達到了高效化。以商業時代的效率需求與信息時代的快速更新分析,它更適應于現代社會中的交易特征。
(三)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收入及利潤的影響
從收入來源與利潤方面分析,第三方支付的出現,主要滿足了網絡購物以及互聯網絡的應用人群;比如,以微信、支付寶為例,在其不斷推出存儲、轉賬、支付功能之后,不斷以“主題活動”形式推出各類集中式的消費;因此,建立了一個以消費者為主體的資金生產到消費的全程化體系。這種新模式,迫使消費者不斷將資金注入到互聯網金融體系之中,因此,極大地提高了收入來源,并增加了其利潤率。從這個層面觀察,商業銀行因其自身的借貸、存貸、金融產品的固定化、低效化,以及與市場消費者行為對接的程度較低,而造成了其收入與利潤的不斷下降。
(四)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服務模式的沖擊
從服務模式分析,去商業銀行辦理業務,往往會遇到排隊等候的情況,加上網點設置過小,人員不足,很難滿足現代人對資金的高營運速度;所以,人們通常愿意選擇一些更快捷的方式,減少時間浪費。但從服務模式觀察,傳統的商業銀行服務思維比較單一;針對網上銀行、手機APP更新等缺少足夠的人力投入,因而在應用一段時間之后,消費者便因其服務效率低而不愿意再應用其推出的各項金融類工具。從原因看服務與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業務對應性較差,如網上銀行的發展,因其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人力投入、技術研發投入,造成了注冊慢、更新慢、應用環節多、售后服務差等直接歸屬于服務方面的諸多問題;同時,諸多問題出現后需要到相關網點進行辦理,一般網點不受理的問題還要返回到總網點;這種低效化的分點服務權限等級,導致了其服務無法與現代商業銀行業務實現有效對接。
面對以第三方支付為主要形式的互聯網金融影響,對商業銀行既是沖擊也是機遇。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將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其作為一個主要的契機,在應對其沖擊的同時,完善自身的發展,提高在商業社會中的適應性。具體可以采用合作、創新產品與服務、加強數據分析與利用、增加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來促進自身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一)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實施全面對接
推進全方位合作。目前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實現了有利的對接,但從合作的層面分析,在對接的時間方面存在不一致;以支付寶提現為例,它要求次日轉賬,延遲了提現時間;再如,在電子商務平臺方面,商業銀行有必要改善其策略,與其加強合作;既可以達到吸納客戶的目的,也要以更好地實施對金融活動的一些監督;比如,洗黑錢、資產轉移等。推進全方位合作中,應該關注對于商業信用等級的信息收集與評估,并在這種合作渠道中,逐漸延伸向中小企業的借貸業務。另外,需要在技術層面展開合作,利用我國政府提出的“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互聯網+”思維,提升客戶結算能力與金融服務范圍;盡可能在技術支持之下完善網上銀行與手機APP的應用程序,簡化其操作流程,提高應用率。
(二)從第三方支付平臺中吸收互聯網+思維
第三方支付的最大優勢是實現了產業鏈思維與互聯網+思維的融合應用。根據金融市場導向,商業銀行必要引入產業鏈管理思維,在產品開發的上游與市場營銷與服務的下游之間建立起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從產品開發與具體業務出發,重新制定較為細致的服務體系;最好是對目前品類繁多的金融產品進行一些集中梳理,將其簡化到幾類固定、明確的種類之中,減慢其衍生速度。在互聯網+思維指導下,商業銀行需提升自己的數據處理水平;引入“大數據”技術,分析其自身所擁有的客戶信息,從中進行數據化分類;并制作圖表加以預測;為風險管理與用戶群體定位提供依據支持。
(三)從第三方借鑒經驗實施轉型發展
借鑒經驗,選擇高效化轉型路徑。比如,以微信支付為例,它的實踐方法中集中了傳統紙質時代的各種銀行操作流程,并以電子化的方式完成所有支付交易。開始時,只是以互聯網購物為基礎,然后,作為第三方起擔保作用;隨著其發展,逐漸將PC端的網上銀行模式,通過云計算、社交工具等轉流到了移動終端,并以APP下載模式應用于各個持有智能手機的消費者手中;其應用之便利可以用前所未有來形容。接下來,在其發展中結合我國傳統風俗中的“發紅包”習俗,研發了APP平臺上的電子紅包與現金存儲、轉賬、支付等功能,具體操作通過掃二維碼、加好友等實現,非常便利,并且能夠滿足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快速化交易需求。從分類看,包括B2C、C2C,以及可完成獨立支付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比如上文提到的支付寶、余額寶、微信即屬此類;再如,目前也受到消費者歡迎的快錢、易寶支付等也比較好;尤其是第三方支付中催生的小額度信貸極大地推動了金融產品市場的構建,提高了各類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借用其發展中的路徑,選取與自身相融合的部分,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推出與客戶需求相契合的一些產品;并逐漸開發出針對大客戶、中小客戶、消費者個體等級式的功能,實施專項功能專項應用,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增加其競爭能力。
(四)建立新型人才團隊
培養復合型人才,打造團隊。從各個層面的沖擊觀察,針對目前的信息技術需求,商業銀行需要增加技術人才的培養;并通過建立技術研發部門,構建一個以第三方支付為樣板的技術研究中心,不斷為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提供動力。同時,需要透過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增加技術操作方面的培訓,并在培訓過程中,通過企業文化傳導強化團隊凝聚力;做好發展中的人才資源儲備。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業銀行在面對互聯網金融沖擊時,需要針對沖擊的具體層面,采取全面、綜合的應對措施。包括在技術層面的系統開發、服務層面的體驗提升,以及在產品設計與人才培訓方面做出重要的轉變與完善。但重點需要按照現階段的現狀與出現的挑戰,引入“互聯網+”思維,并將這種思維轉渡到對于新結構經濟學的“思路決定出路”原則上,從而開展各項具體的改革與完善,爭取提高消費者的認可度,推動商業銀行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成為能夠利民、惠民的金融機構。
[1]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 2013,(05).
[2]王雅俊.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發展模式的效應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1).
[3]羅長青,李夢真,楊彩林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6,(01).
[4]鄭志來.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路徑[J].財經科學, 2015,(05).
常藝寧,男,吉林人,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學生。
F832
B
1008-4428(2017)04-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