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會,劉開華
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現狀及問題研究
楊 會,劉開華
目前,混業經營已經成為國際銀行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近幾年,隨著我國金融政策的松動,我國各商業銀行都在積極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本文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現狀,并在結合我國國情和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基礎上,發現我國金融領域的監管力度缺乏,混業經營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優秀人才和實踐經驗缺乏等問題。為此,我國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培養優秀人才,學習國外經驗,促進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快速發展。
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投資銀行業務;問題
混業經營亦稱合業經營、綜合經營,是指所有金融行業、金融機構之間的經營關系,即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三個機構的銀行業務、證券業務、保險業務互相滲透交叉,一個子行業中的金融機構能夠經營其他兩個子行業的業務。
混業經營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業務的混合,也就是任何一個金融機構都可以經營其他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它們之間的業務是不分離的;二是管理的混亂,既包括金融機構自身管理的混亂,又包括了監管機構監管的薄弱。
發達國家投資銀行業務起步較早,歷史悠久。2001年,我國商業銀行開始開辦投資銀行業務,雖然投資銀行業務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投資銀行業務的機構設置
2001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在經過其批準后,可以開辦投資銀行業務。2002年4月,工商銀行總行率先在國內成立投資銀行部;2003年4月,建設銀行總行成立投資銀行部。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與國家對金融業混合經營改革的支持與政策的扶持有著密切的聯系。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都設置了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的機構,大力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比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單獨設立了投資銀行部;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則是將投資銀行業務置于公司銀行部或資金營運部。從總體來看,我國各商業銀行大多都設立了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機構,但規模還不是很大。
(二)投資銀行業務的范圍
我國各商業銀行有著不同的經濟基礎,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發展歷程,它們投資銀行業務發展的程度以及業務的范圍也有所不同。比如,工商銀行積極發展投資銀行業務與傳統銀行業務,風險投資、企業理財等基礎業務,短期融資、資產證券化等新興業務,同時在票據的創新上、金融期貨市場上開展業務;中國銀行將投資研究、財務顧問、上市融資等作為投資銀行業務的主要項目。商業銀行都把投資銀行業務作為今后的主要拓展業務,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依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
有數據顯示,2014年,工商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突破300億元人民幣,交通銀行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中國建設銀行債券總承銷額超過4400億元,中信銀行在2014年實現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由此看來,商業銀行2014年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比2013年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有所提高。然而,與外國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各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仍然不高。
由于我國的投資銀行業務起步較晚,還存在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金融領域的監管力度缺乏,缺乏人才和實踐經驗,內部約束機制還未真正的得以建立等一系列問題。
(一)業務內容單一,嚴重依賴傳統業務
我國投資銀行的業務收入主要集中于經紀、承銷、自營三大傳統業務。據統計,2016年,129家證券公司全年營業收入3279.94億元,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052.95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519.99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164.16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50.54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296.46億元、證券投資收益568.47億元。可以看出,投資銀行業務的傳統業務收入高于新興業務收入。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仍然主要依賴于傳統業務收入,而新興業務都還處于發展初期。
(二)銀行業體制不夠完善,法律法規滯后
銀行自身改革的成功,必須具有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但是目前我國的銀行業存在著很多問題,激勵機制和控制機制不健全、真正的權責代表不明確等,需要進一步的健全與完善。在1999年《證券法》實行之前,中國投資銀行還沒有在法律上予以明確,《證券法》頒布之后投資銀行的法律地位才得以確立。2002年《證券公司管理辦法》才正式實施,2003年頒布《證券投資基金法》,并于2004年6月開始實施。雖然我國為證券業和基金業的發展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但是投資銀行其他相關業務的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我國投資銀行法律法規體系總體建設還相對滯后,適應不了混業經營的快速發展。
(三)混業經營監管不完善,風險防控存在一定的疏漏
隨著銀行業、證券行業業務的增加,銀行從業人員、證券從業人員和機構也會隨之增加,從而也加大了監管難度。目前我國各監管機構之間缺乏溝通交流與配合,各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還不夠、監管的漏洞還比較多、風險監管的意識也還比較淡薄。比如,2013年的“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當光大證券發現誤操作后,其工作人員不是第一時間披露信息,而是利用內幕消息反向操作,減少損失。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監局等監管部門都應該對其各自監管的領域負責,其監管力度不夠才導致了光大證券的內幕交易行為。
(四)混業經營高端人才缺乏
外資銀行的混業經營起步比較早,而我國長期處于分業經營,投資銀行又是智力密集產業,輸出的是智力產品,專業技術性要求極強。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出現經驗不足的現象,出現混業經營高素質人才極度缺乏的難題。此外,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進入我國,他們豐厚的工資待遇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又吸引走了我國銀行中一些優秀的人才,從而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優秀人才缺乏的問題更加嚴重。目前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工作人員,其實踐經驗還比較缺乏,阻礙了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客戶認同度不高,也阻礙了投資銀行業務的開展。
對于我國混業經營存在體制和法律的不完善、監管的疏漏、人才和經驗的缺乏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幾條建議。
(一)鼓勵金融創新活動,提高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國外銀行業發展的歷程來看,在實現完全的混業經營之前都勢必會有一個漫長的金融創新的過程。創新性已經成為投資銀行業一種核心的、有效的競爭。金融監管機構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活動,開發出更好的金融產品,滿足客戶的各種不同需求。商業銀行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讓投資銀行業務能夠更好地融入商業銀行的業務中去,實現混業經營的協調發展,在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優勢,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建立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能力,完善法律法規
金融監管體系是金融安全最基本的保證,對于混業經營的許多不良因素,我國金融監管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提高監管機構監管的水平和監管的能力,對銀行機構和證券機構加大監管力度,從而以此來降低金融市場的風險,必須要根據混業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完善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此外,各監管機構要調整自身的內部結構,加強溝通交流與合作,以便更快地適應新的金融發展形勢,為混業經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學習、借鑒國外混業經營的經驗
我國混業經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還比較匱乏,因此,我國混業經營的發展應該著眼全球金融市場,從國外金融行業的混業經營中汲取經驗,使我國混業經營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首先,國外的立法規定可以為我國完善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提供一個參考。其次,怎樣控制混業經營的風險也是我國金融監管機構應該向國外金融監管機構學習的。最后,進行跨國金融合作是提高混業經營發展水平的有效策略,可以在合作中學習到更多國外混業經營的經驗。
(四)培養優秀的人才,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優秀的人才是銀行業發展、競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對于投資銀行業務的表現更加的突出。投資銀行對員工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員工有很強的社交能力和分析能力,還要求要有創造性、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等。投資銀行業務具有專業技術高、人員素質高的特點。這就對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出了很大要求,團隊不光要精通金融與法律等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銀行業從業與證券業從業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的優異團隊才能保證投資銀行業務的順利進行和快速發展。
[1]杜莉,高振勇.金融混業經營及其監管:德國和英國的比較與借鑒[J].經濟體制改革,2007,(02):152-155.
[2]王鶴立.我國金融混業經營前景研究[J].金融研究,2008,(09): 188-197.
[3]任壯.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依據和模式[J].金融會計,2005,(04):17-21.
[4]張璨.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利弊分析及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現狀[J].中國市場,2010,(39):42-44.
[5]周莉.投資銀行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6]胡慶康,陳華龍.混業經營趨勢下的我國金融監管改進策略[J].上海金融,2006,(04):44-47.
[7]鄭明高.金融混業經營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流通經濟,2011,(09):124-127.
F832
B
1008-4428(2017)04-100-02
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財政教育支出績效評估研究”(15XGL005);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項目:“基于“互聯網+”的武陵山片區特色農產品有效供給問題研究”(16XJC790005);2015年度重慶市教委科技項目:“渝東南特色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KJ15012015);武陵山區特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中心2015年度項目:“武陵山片區特色優勢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WLYF2015004)。
楊會,女,土家族,重慶秀山人,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2014級金融工程系學生;
劉開華,指導教師,男,重慶江津人,長江師范學院武陵山區特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中心研究成員,財經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