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張 瑋
大學生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支持體系研究
陳思宇,張 瑋
文章從分析我國現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現狀出發,分析了高等學校教學中對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理解或者應用所存在的偏差,在分析現代高等教育的特點,深入探討構建以職業資格標準為教學目標,以職業能力為培養導向的、職業資格教育和學歷教育協同發展的普通本科教學支持體系。
大學生;職業資格證書;支持體系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我國的普及和推廣已經近20年,它是新時期我國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普及和推廣與學歷教育互通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可以建設和普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國家職業標準,促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正在加速推進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和開發,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相關證書作為學習目標,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對職業資格考試在校本科教學支持體系的研究迫在眉睫、意義重大。
我國普及和推廣職業資格認證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活動所必備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的評價,是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能力和水平的認證。在高等教育日常教學中,根據國家制定的可操作性的國家職業標準,引入和推薦職業資格考試,可以使學生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并為之努力。
(一)開展職業資格證認證考試是現階段引導學生就業的必然
普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開展職業資格認證教育是我國當前保證就業門檻,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的制度保證。當前,我國在未來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就業壓力大,勞動者就業技能參差不齊,為了保證某些行業的就業門檻,保證勞動者就業效率,普及和推廣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目的旨在有效地引導畢業生根據人才市場需求,接受相應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取得相應的就業技能,為擇業創業提供基礎保證。
(二)普及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是完成現行本科教學計劃的必然
目前,我國普通本科專業教學計劃是根據該專業的特點和人才市場需要制定的,一般都在其中列明了本專業可以報考的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名稱。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相關的教學文件和政策也要求在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材的選定方面考慮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需要。普及和推廣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是高等院校在教學中引入職業認證體系,并把教學計劃付諸于實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專業職業資格證書魚龍混雜
目前,雖然已經取消了很多職業資格的考試,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存在職業資格證書魚龍混雜的局面。眾所周知,金融學專業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種類繁多,從大學生就業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學校老師推薦并引導學生考取實用性強,應用范圍廣的證書,如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銀行從業資格證書、國家理財規劃師、期貨從業資格等,這些證書現在有的還未開始進行強制認證,但部分單位已要求持證上崗。取得這些證書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有些證書,如IFM、CFA、CFP、ACCA等國際權威證書,雖然含金量很高,但就考試費用和本科生就業實際情況來看,性價比不高,建議慎重考慮。
(一)對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認識深度不夠
目前,學校方面對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的認識還有待提升,主要表現有:1.院校對于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是必須考取,還是自愿考取要求不夠明確。大多強調本科教育是學術教育,而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2.教學計劃中一般都列明了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但對在教學計劃中如何推廣和普及、貫徹實施、執行到什么程度,沒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準尺度,更沒有一個確實的措施來保障具有職業資格考試教育的本科教學計劃的施行。3.對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意義思考不夠深刻,少數院校還存在“本科教育是學術教育”這樣的偏差,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既沒有深入研究職業資格考試準考條件,又對學生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沒有益處。這樣一來會造成學生對于在校期間本專業職業資格考試的關注程度不夠,甚至使學生從思想上輕視職業資格考試所推行的職業能力教育的培育。4.將現代高等教育理念特別是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付諸于實踐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在教學中的地位還有待明確
通常,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是專科層面的培養目標,而忽略了新時代下本科階段教育轉型的需要,培育應用型人才,也是本科教育的要務。分析其原因有很多,但是一般來說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對學生來講是基于自愿,學校不作統一強制要求;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需要解決從輔導、教材到考務等的一系列費用,還有很多職業資格考試需要應考有一定的工作年限和社會時間經歷的限制等,造成學校認為職業資格考試教育是學生畢業之后的事情,而忽略了職業資格考試教育也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組成部分,形成了一個思想的上偏差。
(三)學校缺乏推廣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激勵機制
推廣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考試,對于學生自身還是學校、社會都有非常重要意義。不過當前,很多本科院校沒有調動起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積極性,或者實施職業資格考試難度很大,學生有畏難情緒。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沒有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驅動力,學生熱情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認證考試費用過高。事實上,實施引入職業資格考試的本科教學計劃過程中,學生的職業能力的教育和培訓,院校可以和一般本科教育相同步,提供免費教育,這樣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解決了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考試的培訓費用,減輕了學生的經濟負擔。
(四)教學計劃與考證內容銜接不緊密
我國高等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兩個欠缺:1.職業能力的培訓與實際實際工作能力相脫節,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2.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考試內容與教學計劃脫節,一般說來本科教育更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嚴密性,而職業資格證書則重視知識實踐和應用,如此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考證通過率。當前,在國家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高等學校必須轉換觀念,不斷轉變辦學思路,努力突破各種客觀條件的束縛,大力培育學生職業就業能力。
(一)院校層面支持
高等院校辦學思路和教學計劃是根據地方人才需求制定的。科學切實可操作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新常態下必須是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前提,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構建以就業導向、以職業能力為培養核心,與專業課程相匹配的職業資格正式考試體系。
(二)學校教師層面的支持
傳統的大學專業教育,大都是為受教育者從事職業做準備的。學校任課老師在教授課程時,應該選擇與考證相同或者相近內容的教材,按考試大綱的要求,認真做好授課計劃,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職業資格考試教材內容有較全面的掌握。另外,授課老師也要按職業資格考試的題型,布置一定數量的作業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并針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講評并提醒學生注意,使其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三)學生層面支持
新常態下,學生在校期間要改變對職業資格考試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在接受學歷學術教育的同時,做好職業資格考試的準備。學習新知識點時,預習所學的教材內容,對考試課程有一個初步認識;認真聽講、勤思考,課下多實踐,通過實踐來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累積職業實踐素養,為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大學專業培養目標的支持
結合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應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制定大學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培養目標要適應縮短潛在勞動力向現實勞動力轉換周期的社會需求,考慮到勞動者自身職業崗位轉換需要,以及在職者繼續教育的需要。學院要適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整合的國際潮流,做到職業資格認定等教育活動上的溝通與合作,進而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使用。
(五)課程體系的支持
高校在課程設置時,要實現從重知識輕能力到能力與知識并重的轉變。總結社會、行業、企事業單位和公眾的教育需求,開設職業技術和技能課程、,逐步形成學生自己選擇的課程體系。在保證達到高等教育學歷教育目標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把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課程納入學歷教育的計劃,最終能實現學分互認,一考兩用,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的熱情和關注度。
(六)課程教學大綱支持
教學計劃中,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要把相關職業技能標準的各項要求納入進來,做到專業課程的考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適應,試圖在教學大綱層面達到職業資格證書認證的要求,與之同時也要加強對實踐環節和動手或操作能力的培養與考核,以達到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
(七)考核考試方式的支持
一直以來,我國考試一直采用傳統的閉卷考試的方法,考試內容也是記憶知識點考核過多,對專業實踐能力的考核不足。因此,新形式下,為了引導和適應“雙證”的溝通與銜接,考試方式方法改革勢在必行,鼓勵開展多種考試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并在計算學分時,重視實踐學分的計算。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2]張文雙,鄭禾等.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M].北京出版社,2008,8:8.
[3]湯新國,胡建平.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溝通和銜接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56).
[4]程艷.大學生專業學習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銜接探討[J].職業教育,2008,(06).
[5]宋若臣.論高等職業院校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2).
陳思宇,女,安徽宿州人,安徽財經大學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教育;
張瑋,男,安徽樅陽人,安徽財經大學教師,研究方向:管理學。
G641
B
1008-4428(2017)04-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