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利
(渭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基于市場需求的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路徑研究
張巧利
(渭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逐步變化,對技能型和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逐步提升。而市場需求的轉變,給當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高職院校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從師資隊伍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就當前職業院校教師在實踐型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可行性對策和建議,以期提升其師資隊伍建設的水平。
市場需求;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社會對于職業院校實踐應用型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實踐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專業的師資隊伍,因此職業院校教師團培養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高職院校想要保障職業院校畢業人才的質量,讓學生具備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必須先從師資隊伍建設入手。由于目前職業院校師資力量建設普遍存在思想觀念陳舊的問題,因此加快建設一支兼備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團隊的實際操作教學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職業院校面臨的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問題,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實踐型的優秀人才。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開始進軍我國市場,同時我國中小企業也如同雨后春筍般地不斷發展,進而使得我國企業數量在不斷地增加。由此,造成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是在企業對人才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卻出現了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而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個非常嚴重和突出的供需矛盾。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對這種現象進行反思和思考,并找到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在當前的困境下,人才培養離不開高校師資隊伍。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還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如在教學過程中,只講理論不論實際,同時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與企業人才需求嚴重脫節。同時,部分高職院校忽視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導致教師在專業應用方面不強,更不用提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培養的問題。但是通過總結,筆者認為,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在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職業教師專業能力不足。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講,教師能否勝任崗位,其關鍵還是在于其是否具有扎實的專業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核心要素包括教學能力、溝通能力、科研能力、實踐能力等部分組成。而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職業院校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好壞。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教師大部分是由傳統的中專院校直接轉制而來,沒有經過專門的高校教師培養和培訓。因此,這就造成職業教師在進行教學方面嚴重缺乏專業能力,最終造成人才需求與實際培養之間存在的矛盾與偏差。同時,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相對較晚,與國外相比在經驗和教育方法,還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在未來的職教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地完善。由此,綜合上述的原因,導致我國職業院校教師在專業能力方面嚴重缺乏,最終無法根據市場的需求,培養出符合需要的人才。
2.教師社會服務能力偏弱。社會服務能力作為職業院校三大基本職能,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是指高職院校利用自身在科研、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優勢,為當地企事業單位、人才供給等提供支持。我國職業院校雖然一直倡導構建教師資格與職業資格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并將其作為建設職業師資隊伍的路徑,但是其中的社會服務環節卻一直不被院校領導所重視,導致職業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偏弱,從而直接影響到職院學生社會服務能力。雖然我國職業院校一直在秉持“雙師型”以建設職業師資隊伍,但是職校當中名副其實的“雙師型”職業教師卻為數不多。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受到傳統教師任職方式的影響。大多數職業教師只是持有雙證的“雙師型”教師,但是在實際中接受過專業技能培訓過的職業教師比例很少,同時部分教師缺乏企業或是工廠工作經驗,導致職業教師只具備教學資格,缺乏實踐經驗。同時,當前的職業院校嚴重忽視了對企業工作經驗豐富的高技能型人才的聘請,造成高職院校整體的社會服務能力得不到提升。另外,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導致社會服務能力偏弱。當前職業院校沒有充分地進行與企業或工廠的合作,部分合作也只是限于在企業或是工廠的生產場地進行觀察學習,沒有真正參與到生產的過程及一些新型技術開發等具備實際意義的項目,導致職業院校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方面缺乏意識。
3.缺乏實踐機會。職業院校存在的意義是為社會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實際應用人才,因此也要求職業院校教師在具備強大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職業院校的大部分教師團隊動手能力偏弱,沒有及時吸取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操作經驗,導致在專業課堂上對實際操作技能不熟悉。因此,加強職業教師對當前市場需求的了解,提升專業的實踐能力,必須要為廣大的教師提供充分的學習培訓機會。但是,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對教師培訓不到位。一方面,由于經費緊張,用于教師培訓的費用相對較少。而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講,加強培訓對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綜合素養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培訓較少,會導致教師不能得到持續的教育,進而對自己的工作崗位失去興趣和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職業院校的學生數量大量的擴大,職業教師的日常工作量也隨之增多,導致大多數職業教師沒有更多的精力去企業或工廠進行長時間的生產實踐體驗,因此導致了職業教師的教學得不到更新,陳舊的教學內容不符合與現代化的市場需求。
1.大量引進“雙師型”教師。職業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雙師型”職業教師的引進。“雙師型”職業教師的引進,前提是要考慮到職校所需的該人才數量,以及院校教師相對缺乏的職業技能。因此,在對職業院校的引進工作中,一方面,應強調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的基礎素質、教育資格和企業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注重引進的同時,加強對雙師型的培養。借助現有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加強對教師實踐技能方面的應用,如鼓勵廣大的教師深入企業任職,并積極參與企業科研項目,從而鍛煉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
2.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國職業院校教育要求是產業與教育充分結合,這也是對職業院校師資團隊建設期望,但是目前這一期望的實現卻相對困難。造成上述的原因,是由于理論滯后于實踐。很多技術隨著市場需求的改變在不斷地演進,但是理論技術方面通常都是滯后的。因此,職業院校教師團隊必須跟緊市場步伐,加強理論與市場的結合。對此,一方面,可以借助國家政策,充分借助各實踐培訓基地等,進行階段式的培訓項目;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好職業培訓的作用,加強職業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職業培訓是促進校園與職業進行資源共享主要方式,給職業教育與生產密切合作提供強有力的幫助,提高職業教師在服務社會的專業技能與生產研發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機制。職業院校對師資團隊進行培訓的同時,既要做好年輕骨干教師的重點培養,也要進行全體教師的合理培訓。職業教師團隊培訓主要針對崗上教師,培訓重點放在實踐操作能力方面。另外,職業院校也要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與多個專業對口企業或生產工廠合作。定期組織一批職業教師參與到合作企業或工廠的生產一線,全程參與所授專業的工作模式,促使職業教師在課堂專業教學時更具備實際操作能力。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助于職業院校對于社會調查,更使得職業教師充分了解所教授的專業市場需求與未來的發展,有助于及時調整自身教學方式。并且,部門教師在專業教學方面存在專業性的問題,可以借助此機會向相關方面的專業人士請教得到相應的解決,進而有助于提高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學質量。
4.加大實踐型兼職教師的引入力度。由于當前職業院校的教師來源有限,職業教師的任職標準以及相關的制定也需要進一步地更新完善。職校在引入“雙師型”專職教師的同時,也需要大量引進一批在企業具備一定工作優秀且經驗豐富的高技能人才作為職校的專業兼職教師。而在引入之前,還需要注意對這些兼職教師做出一定的教育培訓,使他們熟悉職校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要求,并充分利用技能經驗方面的優勢進行專業教學,進而為高職院校打造一支實踐技能強的優秀兼職教師團隊。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更是使得職校教師吸取更為專業的實踐型教學經驗,充分做到與企業相結合實現資源共享,更是為企業未來的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對高職院校來講,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以技能教學為主的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技能顯得格外重要。隨著產業市場需求變大,職業院校必須改變以往教學方法,從建設職業教師隊伍出發,提升教師團隊整體實踐操作與專業性能,充分了解市場所需,培養出新一代的技能型人才,為我國的產業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1]沈紅雷.現代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職業,2016,(20):71-72.
[2]李欣,孫翠香.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以國家首批39所骨干高職院校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6,(10):37-42.
[3]李傳偉,董先,姜義.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師資隊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5,(2):53-57.
G715
A
1673-291X(2017)34-0116-02
2017-08-29
張巧利(1975-),女,陜西蒲城人,講師,碩士,從事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研究。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