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迪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研部,哈爾濱 150040)
以龍江經濟發展為依托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吳 迪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公共外語教研部,哈爾濱 150040)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區域經濟的發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經濟發展對英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更是對人才建設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我國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外貿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結合工作經驗和龍江經濟發展情況,對復合型人才培養戰略方針做出闡述,以期能夠促進龍江經濟發展。
龍江經濟;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
經濟全球化發展也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增長,在這一過程中,我國人才儲備量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復合型英語人才的短缺致使我國在依托世界大舞臺發展時明顯后勁不足,企業在對外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面存在障礙。下面筆者將對復合型英語人才這一概念做出詳細的論述。
1.復合型人才概念簡述。英語不單單是一門應用型學科,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門語言。語言是文化交流的載體,其承載著經濟學中“一般等價物”的地位。英語是世界上覆蓋范圍最廣的語言,因此,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們需要大量能夠熟練運用英語語言的人才來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復合型,即指英語外貿人才不單單要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還要有專業的商務知識與技能,也就是“知識的復合”,再簡單地講就是英語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綜合。外貿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程度正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升溫而逐漸增長。
2.復合型英語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養。(1)扎實的英語基礎。英語人才最重要的當然是扎實的語言功底,具體包括對英語語法、詞匯等的聽、說、讀、寫、翻譯等應用能力[1]。這也說明了傳統應試教育中“啞巴英語”教學的弊端。(2)跨文化交際能力。當前經濟市場更像是一個文化大熔爐,外貿型發展的龍江經濟更是如此。因此,英語人才能否適應市場環境還要看其是否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即指應對不同文化之間差異的能力,具體來講還包括社會語言(sociolinguistics)的準確性、得體性、表達能力、組織運用等能力。(3)商務知識技能。對人才的培養最終要歸結到服務于龍江經濟發展的各個行業中,因此,復合型英語人才需要具備的另一重要能力便是相關行業的商務知識技能。對英語人才商務知識技能的培養能夠使其更加從容地投入到外貿交易活動中。(4)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翻譯型人才培養略有不同,對前者的培養不應僅僅充當語言轉換的橋梁,而應該讓相關人才參與到龍江經濟發展的具體事務中去,在服務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提升個人能力。(5)綜合素質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向來是對人才培養的重點,包括組織能力、公共關系協調能力、語言交際能力、道德文化修養等方面,從而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6)生存發展能力。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復合型人才還要具有非常強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才能夠從應聘崗位中脫穎而出。當前社會需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因此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執行能力和合作能力。應變能力也是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之一,以此來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黑龍江省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資源既包括糧食資源,又包括原油儲備和煤炭資源等,可謂是地大物博。但近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出現明顯的產能過剩問題,“量大、鏈短”是當前產品加工銷售的一大特點。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有2 981公里的邊境線,開放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并與俄羅斯方面建設了三個邊境互市貿易區,對俄貿易額占到全國的1/4。從數據上看來,我國對俄貿易額有明顯的優勢,但俄羅斯地區人口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與西方國家的市場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弱勢。因此,要發展好龍江經濟,必須要“走出去”,全方位、深層次地擴大開放,以“龍江絲路帶”的建設為契機,加大與日韓、歐美、中亞及東南亞地區的經貿合作力度,擴寬合作領域,加快拓展市場廣度和深度。習總書記講話時也談到,我們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龍江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復合型英語人才,教育界要切實滿足這一經濟發展需求,促進區域增長,弘揚“雙創”精神,振興老東北。
1.加快產學研一體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目前,科技成果的轉化是一個難題。一方面是由于企業開拓市場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則是科研單位“產不對銷”。目前我國技術市場還達不到“賣方市場”的目標,因此,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是市場需求的內在驅動,推動科研單位和高校職能擴展,推動企業科研成果轉化并向技術創新型企業過渡,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2.以市場為導向,以龍江經濟發展為依托,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人才培養模式要充分依照龍江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向,以市場為導向,即以培養能夠促進龍江地區經濟發展的復合型英語人才為目標,注重資源整合,充分發揮龍江地區商品糧和石油、煤等資源“底盤大”的優勢,突出品牌推廣并細化目標市場。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也是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龍江政府要加大對高校、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將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力度提上日程。
3.更新教學觀念,進行課程體系改革。高校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觀念,教育內容要涵蓋學業規劃、職業規劃、職業發展等,以幫助學生能夠更加從容地走入工作崗位。對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要始終本著“技術人員懂英語”以及“英語人才懂技術”的理念,結合龍江經濟發展方向,促進“工學結合”和“校企結合”式人才培養模式[2]。
4.發揮龍江地區之“長”,避短、克短、補短。政府人員也要更新思想觀念,走出東北振興的新道路,“靈魂深處鬧革命”,發展龍江地區長處的同時,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經濟的增長,為人才儲備提供市場基礎和經濟基礎。
龍江地區經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要求龍江發展外向型經濟,“走出去”的開放式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龍江地區要加大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力度,利用好區域資源優勢、經濟優勢、科研優勢和教育優勢,為擴大與歐美地區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深入拓展龍江的外貿市場,打好人才建設這一硬仗。
[1]周紅.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與地方會展經濟發展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43-45.
[2]陳永亮,陶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與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適應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7):111-113.
G642
A
1673-291X(2017)34-0139-02
[責任編輯 劉 瑤]
2017-04-13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傳播學視閾下中醫典籍翻譯研究”(17YJAZH012)
吳迪(1987-),男,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從事大學外語教學、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