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 陽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圖書館,西安 710061)
提升圖書館經濟效益路徑探索
晁 陽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圖書館,西安 710061)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也開始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實。圖書館中儲藏了大量的書籍,是人類精神食糧的重要供給者。我國在圖書館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成本。基于此,從經濟效益的基本內涵和特點出發,簡要分析目前我國圖書館經濟效益的發展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以期能夠有效提高我國圖書館的建設水平,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化事業的順利發展。
圖書館;經濟效益;提升策略
21世紀是信息化社會,人們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不斷提高,這就要求社會能夠為其提供足夠多的學習機會和信息搜索平臺。為此,我國近幾年來一直在加大對圖書館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努力實現其社會價值的最大化。與其他社會實踐一樣,經濟效益是影響圖書館運營的關鍵要素之一。為此,圖書館管理者應當將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為基本的考核標準。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網絡上遍布各種錯綜復雜的信息,圖書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做好社會公眾文化的引導工作,合理優化社會資源,最大程度地提高圖書館經濟效益是當前圖書館建設的首要任務,對于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圖書館經濟效益的含義。所謂的圖書館經濟效益,即指人們在開發、利用圖書館過程中投入的勞動消耗與最終所獲得的成果之比,是以社會公眾的滿足度為價值標準對圖書館生產實效做出的一種客觀評價。根據以上定義,我們可以將圖書館經濟效益的內涵概括為以下三個要素,分別是投入、產出和實效。其中,投入是指在圖書館開發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各個方面的總消耗;產出是指圖書館在收集、處理、傳遞信息時所獲得的一切勞動成果;實效是指圖書館的產出能否滿足廣大讀者用戶的實際需求。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投入是圖書館獲取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產出是經濟效益的具體表現,而實效則是社會對圖書館經濟效益的檢驗。
2.圖書館經濟效益的特點。信息檢索工具是圖書館產出的有形產品,供人們免費使用,并不存在市場關系。與商品不同,產品不是以交換為目的的,故圖書館的價值并不能夠通過產品直接顯示出來,而是體現在讀者用戶的身上。一方面,圖書館在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也將其勞動價值轉移至讀者身上;另一方面,用戶在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后能夠顯著提高勞動效率和技能水平,從而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勞動價值,而這其中就包含有從圖書館資源中轉化而來的價值。因此,我們在計量圖書館經濟效益時,必須要以社會外部因素來進行衡量。
按獲取方式來看,圖書館的經濟效益可以分為直接獲得和間接獲得兩部分。直接經濟效益是指圖書館通過管理秩序、合理分配資源、開展業務等渠道籌集到的資金;間接經濟效益則是指圖書館對文化產品進行開發所產生的社會精神財富。從整體上來看,目前圖書館在經濟效益獲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重社會效益,輕經濟效益。現階段,我國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大多將重點放在追求更多的館藏資源以及如何提高服務品質以塑造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誠然,圖書館應追求一定的社會效益,但與此同時也應兼顧到經濟效益的獲取,否則便失去了基礎的物質條件保障,圖書館為人們提供的服務質量水平也會大打折扣,不利于圖書館社會效益的長久維持。此外,圖書館收藏文獻資料時一味地注重數量,信息質量得不到保障,從而影響到圖書資源的利用率。換言之,即圖書館建設投入的資金消耗沒有能夠轉化為讀者用戶們的實際需求,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浪費社會資源的現象。
2.缺乏科學、準確的經濟效益測評方式。目前,圖書館大多以讀者用戶需求為參考條件,采取定性、定量結合的方式來對經濟效益進行測評。盡管這種方式較為全面地考慮了影響圖書館經濟效益的各種因素,但是在獲取數據、收集對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最終的測評結果并不是很理想,導致很難對圖書館的真實經濟做效益出科學、準確的評估。
3.缺乏館藏特色,服務理念不完善。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新時期背景下,圖書館在朝著平民化、大眾化發展的同時還應思考如何才能充分凸顯出自身特色,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只有這樣,圖書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占據一定的優勢。然而,就目前來看,部分圖書館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發展需求,管理者在收藏、采購資料時大多側重于知名度和成本,導致大部分圖書館的館藏文獻都是相似的,沒有自身特色。除此之外,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無法滿足用戶們的信息需求,從而使得部分用戶資源在無形間流失,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圖書館經濟效益的實現。
1.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節約圖書館成本。過去,我們在評價圖書館效益時往往是看其館藏資源的數量,資料越多意味著吸引的讀者越多,圖書館能夠獲得的效益也就越高。而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圖書館的效益則取決于其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即館藏資源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的服務。因此,現代化圖書館的服務范圍要遠遠甚于傳統的圖書館。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網絡信息資源變得日益豐富起來,但它只能作為圖書館資源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所有,一些重要的知識信息儲存在企業、媒體以及一些專門的社會部門當中。圖書館應積極與這些外部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實現知識信息的全方位收集,從而為廣大讀者用戶們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最大程度地滿足他們的要求。例如,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百度等綜合性信息資源庫,加強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歸類等工作,幫助用戶更加便捷地獲取所需信息。同時,各個圖書館之間也應通過網絡加大合作交流力度,實現館藏資源共享,不僅能夠顯著節約成本,避免資源的重復浪費,還能進一步增強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滿足社會公眾的多樣化需求。
2.拓展圖書館業務,提升經濟效益。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無論在理念上,還是方式上都存在明顯的缺陷,業務水平也僅僅是停留在技術維護和管理圖書等層次上。新時期,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使得眾多行業領域都獲益匪淺。圖書館管理者也應與時俱進,及時把握機遇,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推動圖書館工作更好更快地發展,進而為經濟效益的實現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因此,圖書館應根據實際情況對當前業務進行拓展,例如,在統計用戶數據時,可以通過對用戶購買量、閱讀量等數據的研究分析得出暢銷書籍,組織簽售活動,從而間接地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又或者,可以統計網絡閱讀量大的書籍,增加實物采購量,以此吸引更多的用戶,既充分體現了圖書館的經濟效益,也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此外,圖書館還應以社會公眾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來拓展業務,例如,可以提供收費打印、復印等業務,部分資料實施收費制度,為讀者辦理會員卡、月卡等等,通過這些方式,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增強了用戶對圖書館的忠誠度,還顯著提升了圖書館的經濟效益。
3.加強宣傳工作,擴大社會影響力。盡管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基本能夠滿足各種用戶群體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社會公眾都能夠熟練地使用各種信息搜索工具來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圖書館有必要加大宣傳推廣工作的力度,詳細地向人們介紹圖書館擁有的豐富、強大的服務功能,使人們充分了解信息資源的利用方式,掌握必要的信息檢索技巧。具體地,圖書館可以通過印發手冊、張貼宣傳海報、現場咨詢等方式來向人們推廣圖書館的功能和服務理念。此外,圖書館還應注重與讀者之間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工作,讀者用戶可以通過相應的平臺向圖書館提交自己的需求,圖書館根據這些信息再去收集他們所需的文獻資料,滿足他們的需求,從而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良性互動的和諧關系,有效維護了圖書館的讀者用戶資源,有利于促進經濟效益的穩定提升。
4.創建館藏特色,滿足用戶需求。21世紀是信息化社會,圖書館應以用戶需求為基本導向來開展工作,既要突出自身的館藏特色,在部分資源領域占據絕對的優勢,也要注重做好有關社會文獻信息資源的補充工作,體現圖書館最基本的資源儲存功能。因此,圖書館要想提升經濟效益,加強資源建設是關鍵。在選擇資源時,管理者應尤為注重數字化文獻與紙質文獻兩者的比例關系,合理開展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建設工作。與紙質文獻相比,數字化具有以下幾點明顯的優勢:儲存量大、傳輸便捷、易攜帶、使用簡單等等,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點,主要為依賴設備、難以長期儲存等。因此,圖書館在建設資源時應合理安排兩種文獻的收藏比例,使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最大程度地提高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此外,在采購文獻時,管理者還應先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篩選出合適的種類,以信息量大、實用性強的最新科研成果為主,滿足讀者用戶們對知識信息日趨多元化的需求。
綜上所述,提升圖書館經濟效益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就現階段而言,我國圖書館在獲取經濟效益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要想實現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新時期背景下,圖書館管理者應以效益增長理論為指導思想來推動圖書館建設工作的改革發展,致力于打造社會公益文化引領者的優質形象,充分履行應盡的社會職責,滿足社會大眾對知識文化的需求,進而有效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水平。
G250.15
A
1673-291X(2017)34-0184-02
2017-04-10
晁陽(1987-),女,陜西興平人,助理館員,碩士,從事圖書館情報學與計算機應用研究。
[1]馬廣芹.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效益提升策略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2]袁曉玲,陳寶.論圖書館經濟效益的提升與實現[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7).
[3]徐葦,金中仁.聚焦應用提升效益——談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8).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