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創新發展研究
——以浦發銀行“e企付”為例
李文新劉國訊
(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論文運用SWOT矩陣分析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傳統支付結算業務的優勢劣勢及面臨的機遇挑戰,從戰略和戰術層面為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發展提供建議:或自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或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結合浦發銀行“e企付”業務典型案例剖析,最后得出研究結論:商業銀行在支付結算業務創新發展過程中應協調安全性和便捷性的矛盾,注意支付業務創新與其他金融產品服務的結合,在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中實現雙贏。
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
支付結算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單位和個人客戶采用票據、匯款、托收、信用證等方式進行貨幣支付及現金清算提供的服務,是支付中介職能的具體體現。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以息差為主的盈利模式已悄然改變,支付結算作為商業銀行的主要中間業務,理應在創造盈利中發揮更大作用。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公眾提供了便捷的資金融通、投資理財和支付結算等服務,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對人們的金融觀念產生顛覆性影響,也對包括支付結算業務在內的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帶來極大沖擊,“金融脫媒”、非正規金融已成常態。如何拓展現有的支付結算渠道、豐富支付結算工具、提高支付結算效率、防范支付結算風險,提高支付結算業務收益在總收益中的比重,是商業銀行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
(一)優勢(Strengths)
一是網點、渠道和客戶優勢。大多數商業銀行經營規模較大、分支機構及營業網點眾多,通過存貸款、工資代發、投資理財等業務積累了海量客戶信息,為互聯網背景下客戶關系固化及客戶資源的深度挖掘奠定了堅實基礎,依托線下資源開發線上客戶、渠道、產品及服務有先天優勢,為支付結算業務提供了豐富的客戶資源。
二是硬件設施和技術優勢。傳統商業銀行資金雄厚、經營軟硬件設施齊備、技術先進,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可對支付結算等業務進行批量處理,降低運營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三是風險控制優勢。上述完備的軟硬件設施和先進技術,加之成熟的業務操作流程和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保障了商業銀行在處理大批量支付結算業務時系統的安全穩定性。反觀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系統的安全穩定性堪憂:在近年來“雙十一”集中處理大筆訂單時,脆弱的支付結算系統瀕臨崩潰,升級又缺乏必要的資金和技術保障。因此,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商業銀行在支付結算風險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也是商業銀行吸引大額優質客戶的制勝法寶。從現實情況看,目前互聯網金融公司分流的銀行客戶資源多在小微企業和個人的零售環節,在對公業務和批發環節,由于交易金額較大,客戶出于資金安全考慮,仍然青睞傳統商業銀行。
(二)弱勢(Weaknesses)
一是經營思維固化,未能真正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對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沖擊的認識不足,缺乏從戰略高度的長遠規劃和戰術層面的應對策略。
二是支付結算業務創新能力不足。不少中小銀行傳統支付結算手段落后,支付模式單一,不關注用戶體驗,業務流程繁瑣,支付效率低下。而互聯網支付服務最大的優勢恰在于化繁為簡、便捷高效。如小額快捷支付、二維碼掃描、語音支付等,界面友好、關注用戶體驗,具有傳統銀行支付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
三是線下與線上經營割裂,未能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線下存量客戶資源以延長服務鏈,造成客戶流失或資源浪費。互聯網金融企業則能充分利用積累的海量用戶數據,挖掘用戶的需求偏好,在支付結算服務基礎上,逐步拓展出轉賬匯款、基金、理財、保險代銷及供應鏈金融等新型業務。
(三)機遇(Opportunities)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在給商業銀行傳統支付結算業務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開放合作和創新發展的機會。商業銀行既可借鑒互聯網金融的經驗,自身轉型優化升級,自我創新發展,可以通過與互聯網企業的廣泛合作,實現傳統結算業務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
(四)威脅(Threats)
一是從戰略層面,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銀行業的轉型方向嚴重趨同,均朝著金融服務方案提供者這條高附加值的路線發展。互聯網金融從簡單的支付結算滲透到轉賬匯款、小額信貸、現金及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基金和保險代銷等銀行核心業務,危及銀行生存發展。二是從戰術層面,互聯網企業更加注重業務創新和客戶體驗,提供的金融服務更加靈活務實、便捷高效。三是從支付結算業務本身而言,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交易雙方提供了新穎快捷的結算途徑,零交易費用、零時差、24小時全覆蓋,客戶隨時隨地可完成投資理財、轉賬結算等一系列交易,且很多支付平臺不需要開通網銀即可綁定銀行卡,客戶對銀行傳統支付結算方式的依賴降低,傳統客戶流失嚴重,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受到嚴重沖擊,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和收益。
據比達咨詢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19.3萬億元,增長率為62.2%;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38.6萬億元,增長率為216.4%。
(一)從戰略層面謀劃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
商業銀行應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對包括支付結算業務在內的各項業務及盈利模式的影響,結合自身經營規模、資金和技術實力、資源優勢及業務特點等,采取合適的發展模式:或自身轉型優化升級,或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合作發展。具體而言,對資金技術實力雄厚、業務基礎好、創新能力強的大型商業銀行,可獨立探索自身轉型優化升級路徑,通過自創線上支付平臺等新型支付結算業務品類,拓展客戶資源和業務渠道;對資金技術薄弱、平臺功能不足、客戶資源有限、研發能力較弱的中小商業銀行,可通過與第三方支付平臺、P2P借貸平臺等互聯網企業廣泛合作,實現傳統支付結算業務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
(二)做好戰術籌劃確保戰略落到實地
對選擇自身轉型優化戰略的大銀行,應加快轉型發展速度、加大支付結算業務創新力度。為此,一是在轉型過程中,處理好線上金融布局與傳統線下業務的關系。打破對傳統物理網點的過度依賴,從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業務模式、網點分布、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大網上金融布局。二是在支付結算業務創新中,處理好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關系。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所有優勢從用戶體驗角度只濃縮為“便捷”二字,而便捷與安全客觀上存在矛盾、難以兩全:便捷要求簡化手續、降低門檻、提高速度,這么操作的后果恰恰是加大信用或結算風險。因此,商業銀行在線上支付業務創新時,必須以保障客戶資金和信息、自身運行和業務系統安全性為前提,再體現便捷性。三是對創新型業務前期注重客戶體驗和市場培育,不能片面追求推廣速度和經濟效益。
對選擇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中小商業銀行,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門當戶對”和優勢互補。既要注意合作方與自身在經營規模、發展理念、滿足客戶需求等方面的相互匹配,又要注意雙方在資金技術、軟硬設施、客戶資源、營銷渠道等方面的優勢互補。二是注重合作深度,避免流于形式。可借鑒興業銀行與百度公司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戰略合作模式,通過共建合作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數據深入挖掘等實現雙方深度合作和互惠共贏。
(一)浦發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影響的業務發展戰略
浦發銀行是伴隨著1992年浦東開發而誕生的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自正式成立以來發展迅猛,目前已躋身中資大型商業銀行之列。2016年浦發銀行實現營收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9.7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0.99億元,同比增長4.93%,增幅均居同類型銀行領先水平。
在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和沖擊方面,浦發銀行采取的是未雨綢繆的戰略思維。早在2012年,該行就率先從戰略高度認識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性、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將移動金融等電子銀行服務作為業務創新的重中之重,加大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和研發投入,不斷創新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將自身服務模式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提升自身服務能力,更好地為客戶創造價值。其發展戰略可歸納為:以自身轉型升級、自主創新為主,在部分產品服務上也尋求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合作發展。
(二)浦發銀行的創新型支付結算業務——“e企付”
1.“e企付”業務內容及特點
“e企付”是浦發銀行2016年推出的交易銀行業務的重點創新產品。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對傳統基礎業務整合基礎上,以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提升資金收益為目的,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電子服務渠道,為企業客戶量身打造的集資金收付、信息查詢、投資理財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
“e企付”業務具有以下特點和優勢:一是零門檻在線注冊。客戶根據其使用意愿在線申請注冊開通e企付服務,無需開立浦發賬戶,只需綁定銀行結算賬戶,注冊、身份信息驗證全程在線,流程便捷;二是自動投資理財。用戶開通“e企付”后,無需額外申購、贖回操作,即可享受浦發銀行的自動投資理財服務;三是突破時空、地域限制,隨時隨地可享用該服務;四是在線資金查詢和電子賬單管理,隨時了解資金余額和收付情況。五是免手續費,客戶付款和提現均不收取跨行手續費。
2.“e企付”業務的實施效果
對浦發銀行而言,“e企付”業務可有效挽留跨行流出資金,實現結算性基礎存款的沉淀,與行外陌生客戶快速建立合作,批量式營銷行外客戶,有力推動了該行負債業務持續快速發展。以浦發銀行武漢分行某支行為例,2016年 “e企付”業務從零開始,快速發展,上半年支付交易量已累計超過5億元,獲得穩定的結算資金沉淀超過2.6億元。
對客戶而言,首先,“e企付”業務的支付結算手續費全免,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其次,結算手續簡便、即時到賬,大大提高了支付結算效率;第三,自動理財服務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客戶資金,實現資金增值;第四,提升了客戶多元化服務體驗,密切了客戶關系,為后續業務拓展和深度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嚴重沖擊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商業銀行應深入分析面臨的機遇挑戰及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戰略高度及早謀劃,發揮自身資金技術、客戶資源、風險控制等優勢,或自身轉型升級,或與“互聯網+”深度合作、融合發展,加快支付結算業務創新步伐。在創新中應妥善處理安全性和便捷性的矛盾關系,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體現便捷高效,另外注意支付業務創新與其他金融產品服務的結合,如浦發銀行的“e企付”業務,在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中實現雙贏。
[1] 陸岷峰,劉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變與不變的選擇[J].南方金融,2014.01.
[2] 鄭志來.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路徑——基于“互聯網+”對零售業的影響視角[J].財經科學,2015.05.
[3] 曹鑫,胡小剛.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支付結算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金融經濟,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