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9)
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專業化自我發展路徑探析
——基于教育供給側視角
馬香品肖飛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9)
本文從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視角出發,從中梳理出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基本思想,進而引發對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專業化自我發展的深度思考,認為從教師專業化的自我規劃、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反思等方面去推動供給側改革,就能實現教師專業化自我發展。
教育供給側;獨立學院教師;專業化自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新常態,中共中央做出了一系列的調整,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即調整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于這樣的背景,也就為發展教育、教師的自我發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社會熱詞”,其源于經濟學科,但其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及較強的指導作用。如從教育學角度闡述,即教育領域要做的事情為:立足于提高教育質量,用改革的辦法不斷推進教育改革,保證教育要素的合理配置;通過放松某些過緊的教育管理制度、增強教師改革意識,消除當前民辦獨立學院教育中的過剩產能,增加學生的比例,從而實現提高教育行業標準的目的;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增加有效的教育產品供給,從而使師生生活在健康、生態、和諧的教育環境當中,進而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因此,對于獨立學院的發展而言,急待解決的問題是:在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如何培養一支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專職教隊伍。
“2015年月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進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現躍進。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和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講,就是要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在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6年兩會召開期間,國家有關領導人強調“供給側改革不僅是經濟領域的事,也是教育領域的事”,匯集諸多與會專家學者意見,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核心為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合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為受教育者(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選擇,在一定程度化解教育難問題。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終極目的既要能滿足于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供給,又要能滿足學校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教育人才供給,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花更多的精力研究解決供給問題,同時在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創并行”的層面上進行跨界融合,不斷提升教育品質,推動“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相對淡薄。在供給側的視角下,專業化發展的意識就類似結構性改革的意識——改革的是獨立學院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從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教師,尤其是專職教師,在極為繁重的教學任務下,其個人成長往往不暇顧及。
(二)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自我發展方向極為不明確。從供給側改革的視角來看,教師對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相當不明確,他們的工作動力不是來自于目標的吸引,完全是基于教學任務推動。而此即最容易讓教師們進入供給過剩狀態的———過多的干預并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
(三)獨立學院專職教師的自我發展路徑不暢,專職教師成長需求其培訓制度間存在失衡現象。從客觀上來分析,結合筆者所在學院,專職教師自我發展的途徑也并不太順暢,教師們除承擔日常的教學任務外,還要完成部分行政任務,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自我培訓和發展,即使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各種費用申請及報銷也會受到極大的阻礙。對于公辦院校而言,教師進行崗位技能培訓是獲得個人職業發展的一個最普通的途徑。但對于獨立學院來說,這些培訓資源可遇而不可求,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師流動性大,培訓回報率較低。因此,必須通過教育供給側的思路,為教師提供培訓資源,避免失衡現象進一步惡化。
多年來,優先發展教育已經成為教育部門的常態工作,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具體落實教育供給側改革方面,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民辦獨立學院教育辦學模式較為單一,專職教師自我成長需求與培訓制度之間的失衡、教師個性發展與高校評價體系間的失衡,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工作壓力滿意度失衡等問題,各種限制影響教育供給精準度、基層地區教師隊伍總體素質亟待提升,“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等。而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和重點是:將學生真正視為教育的主體和“消費者”,尊重并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習慣及全面發展,最終深入推進素質教育,這都是當前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應有之義。而對教師的再培養是教師自我發展的前提條件,專職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焦慮及恐懼等負面效應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獨立學院專職教師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的主體,一方面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關心幫助學生自主成長,也希望學生、學校、社會給予教師各方面的理解,從這個角度講,獨立學院營造出一個文明、和諧的教學環境,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必要的空間,從而盡可能發揮教師的積極主觀能動性。
根據筆者在獨立學院工作實踐,以及對目前供給側改革思路的理解,認為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專業化發展可以從供給側結構改革中進一步借力:
(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自我規劃
“走出去”是獨立學院專職教師提升自我職業素養和知識水平,進行自我規劃的一條有效的途徑,通過詳細的自我職業規劃,可以借鑒和學習校內外、省內外,乃至國內外的優秀經驗,使自己在從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游刃有余,自我規劃可長可短,沒有一成不變的格式和內容。自我規劃過程中,教師類型可以逐轉化:教書匠——專家型——研究型,通過不斷轉化、實踐、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形成自己的獨具特色教育理念。另外,教師自我劃要解放思想,解放自己,挖掘“產能”,只有充分挖掘教師自身的產能,才能提供優質的供給產品,才能不斷達到自我規劃自我發展的完美模式。
(二)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自我意識
獨立學院專職教師一定要有一種自我意識,而這種意識即為評價與受激勵的意識,由于獨立學院專職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對自身的職業定位、專業發展以及在學校發展中扮演的角度等都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獨立學院也會采用多元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因此,教師應該立足于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學校不過多強調科研水平的情況下,多渠道、多方式的尋找一分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尋找自我發展的平臺,力爭能夠做到,獨行者速,眾行者遠。區分人與動物的最主要區別就是自我意識,專職教師自我意識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自我發展。只有清楚地認識自己才能悅納自己,才能勇于接受在自我發展過程中的困難而達到成功的目的。教師自身的素養可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心理變化,而教師的素養及理論指導下把技術轉化為教育生產力的過程。教師自我意識也要樹立奮力追趕超越,積極落實教育常態化的各項舉措,圍繞教育發展改革,真做、實做、做具體、做到位,不斷開創教師自我發展的新局面、新境界。
(三)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自我反思與評價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不斷地在調整自己的發展思路,我國也適時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物聯網”等一系戰略方針,在教育供給側方面,獨立學院專職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自我反思,思考未來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滿足教師的自我發展及學生未來的就業需求;另外,專職教師也應思考適應需求側,不斷改革課程教學,結合獨立學院實際情況,一定要明確教師教這些知識干什么用,也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這些內容,因此,憑借國家提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東風,對課程體系和內容要進行適時的變革,按照需求進行轉化,不斷強化能力本位,使課程結構和知識體系不斷優化。另外,獨立學院專職教師要強化對課程體系進行柔性化設計,重視人文和自然學科的融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個性化服務和量身化定制的高等教育需求也是專職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反思的問題,如何做到既有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又避免一些理想化的課程設計,同時專職教師可以參與到企業經營之中,教師通過企業現場,真正搞清楚理論與實踐的共同點,從而解決好自身理論與實踐不脫節,也可安排企業參與到教學之中,實行訂單培養教育,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以及產教融合。因此,構建一種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新型校園文化,教師就必須自我反思,進行技術創新,充滿發揮探究的魅力,如此便能成自我發展變得更為現實。
在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主體的思維具有更強開放性,急需反思的教育問題有很多。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理念也值得借鑒,獨立學院的發展更加亟待統籌各種供給形式的優勢,進一步發揮政府、學校、社會、市場的合作形式,進行協同主導,不僅能夠把握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精髓,也是獨立學院專職教師指導自己實現專業化發展的根本保證。
[1] 周海濤,朱玉成,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的幾個關系[J].教育研究,2016(12).
[2] 徐緒卿,新常態下民辦高校發展的著力點[J].中國高教研究,2016(02).
[3] 郭靜,王學成,大數據時代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6(08).
[4] 張典兵,教師專業化自我發展的基本路徑[J].基礎教育研究,2009(5).
[5] 傅蔚岡,供給側改革旨在優化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6-3(2).
[6] 程方平,教育供給側改革關乎教育公平[N].中國教育報,2016-3(2).
[7] 馮志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化邏輯與實踐路徑[J].2016(2).
[8] 陳慶合,李海玉,論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辦學特色及其實現[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4).
[9] 趙明珠,供給側視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自我發展路徑選擇[J].亞太教育,2016(10).
本文獲陜西省教育廳專項項目資助,項目名稱:陜西獨立學院專職教師激勵機制研究(15JK2064)
項目資助:2015年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院長基金一般項目(KY2015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