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 長沙 410005;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8)
營改增后對企業稅負的影響以及對策
溫慶琳王藝霖
(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 長沙 410005;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8)
為了改革和完善財稅體制,促進產業的結構優化與進級,國家已在全國的部分行業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實施“營改增”稅費制度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稅負,因此,現代的企業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實施“營改增”的必要性和影響,了解相關稅制政策,明確改革后所帶來的稅負影響,并采用科學、合理的財務對策盡可能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達到結構性減稅目的。為了實現“增”的切實性以及“減”的科學性,“營改增”企業須采取積極的財務應對措施。本文對實施“營改增”政策的必要性進行了簡要分析,探討了“營改增”稅收制度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并提出具體對策。
營改增;企業;稅收;影響;對策
(一)均衡我國稅制結構,強化稅制改革
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我國的稅收體系中兩大最主要的稅種,自1994年以來,確立了我國稅制結構為營業稅和增值稅并存,增值稅覆蓋了除建筑業外的第二產業,但第三產業的大部分行業則采用營業稅。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這種不同行業分別采用不同稅制的稅制結構,日漸顯現出其缺陷和不合理性。從稅制本身結構來看,兩稅的并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性,同時營業稅征收方式是不能抵扣而全額征稅,因此產生了重復征稅的情況,增加了企業的稅負;從市場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的關聯發展來看,兩稅并行的稅制結構不利于我國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營改增”則是深化稅制改革和刺激社會經濟活力的必由之路。從稅收部門來看,隨著市場化經濟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商品和服務捆綁銷售的行為也日漸繁多,而兩稅的并行結構,稅收形式的復雜性則給劃分商品和服務的比例帶來困難,也模糊了兩稅的劃分標準,給稅收征管在具體實踐中帶來工作上不便,降低了稅收部門的工作效率。
(二)加快企業發展模式的有機轉變,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
從我國的稅收實踐來看,企業需繳納的稅額中,間接稅所占總稅額的比例比較大,其中,增值稅約占40%,同時,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我國最為重要的兩個流轉稅種,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的興起,營業稅的全額征收方式日漸弊端,所以在對我國稅制進行結構性改革中“營改增”勢在必行。 “營改增”稅收政策的舉措主要是扣除一部分間接稅。實施“營改增”政策后,可以很好地解決稅制體系中貨物的重復征稅問題,也有利于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減少某些行業的稅負,這樣有利于更好地調整、轉變經濟發展結構以及發展方式。不管是在減輕企業稅負負擔的實效性上,還是為了更好完善我國的稅務制度改革,實施“營改增”都對其有重要作用與意義。由此可見,“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顯得尤為必要。
(一)“營改增”政策對企業的有利影響
1、“營改增”后大多數企業的稅負成本下降。全面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后,企業能用進項稅額對應交稅費進行抵扣,消除了營業稅存在的重復征稅的現象,從整體上減少了部分企業所需繳納的稅金總額,從根本上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增值稅改變了營業稅的全額征稅,而是只對增值額進行課稅,尤其對于一般納稅人的服務企業和制造企業,所購進的貨物、原材料、固定資產等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應繳增值稅。“營改增”后大部分行業稅負都明顯下降,企業的規模可以得到更好的完善和擴大,例如,在廣東省“營改增”試點后,重復征稅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得以打通,激活了企業采購現代服務的積極性與企業自身創新發展動力,企業向著更加專業化發展;除一般納稅人企業,小規模納稅企業也能到稅務機關申請代開稅率為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提高了小規模納稅企業作為賣方的議價能力,間接減少了賦稅。因此,“營改增”的稅收政策改革,能促進現代服務業等行業的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2、“營改增”有利于企業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實施增值稅有利于優化行業之間的相互合作,促進資源融合;同時也能促進企業不斷更新經營理念和企業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從而完成企業在競爭市場中的轉型和升級;營改增后,企業管理中對財務管理、財務核算以及稅務管理等方面將著重監管,有利于規范企業財務及稅務制度。從現階段來看,我國仍有部分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稅務方面缺乏系統化、專業化管理。例如,發票使用存在不規范現象,開展納稅活動之前的籌劃準備工作不全面等。“營改增”后,企業須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完善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才能享受到稅制改革所帶來的紅利。由于增值稅的會計記賬處理方式與營業稅存在很大的不同,企業需要在會計記賬方式和納稅申報等環節加強管理。從企業自身發展層面而言,企業也需要對自身的內部組織架構、業務模式、購貨渠道等進行完善和創新,并站在企業角度對供應商和客戶作出更有利的選擇。
(二)“營改增”對企業產生的不利影響分析
1、部分企業的稅負增加。例如建筑業,建筑施工項目因為施工地點的不斷變化,加上所需的原材料種類繁多,同時材料的采購貨源多種多樣,因此,很大一部分的材料在采購過程中無法取得增值稅的進項專用發票進行抵扣稅額;再如交通運輸企業,營改增之后稅率由原來營業稅率3%改為增值稅稅率11%,稅率有了明顯提高,雖然可以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但由于在實際核算中,修理費、燃料費、過路過橋費等費用成本占了總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這些費用中可以實際抵扣的稅額較少,同時設備的使用年限長,導致能抵扣的稅額有限。這些情況均會造成某些企業的進項稅無法抵扣,變相增加了企業所需要繳納的增值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利潤總額。
2、對企業的利潤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首先,對企業的銷售收入確認方式產生影響。營業稅是價內稅,稅基是全部費用,而增值稅是價外稅,稅基是產品或者服務在某一個環節中的增值部分,因此,企業在確認收入時原營業稅是確認的含稅價,而實施“營改增”后則按不含增值稅價確認銷售收入,所以在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營改增”后會從會計科目中直接體現出減少了企業的收入額,從而降低了企業的會計利潤。其次,對企業的會計利潤產生影響。“營改增”前,營業稅是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它會直接減少企業的營業利潤及利潤總額,而增值稅的會計核算科目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不列入成本費用,由當期損益改計入負債,對企業的利潤總額不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營改增”后會在一定程度上虛增企業的會計利潤。
(一)深入研究“營改增”政策,加強納稅籌劃
若要最大限度地減輕實施“營改增”政策對于企業稅負的負面影響,一定要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增值稅政策,制定科學、合理的納稅籌劃措施,企業要與稅務機關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及時主動獲取最新稅收政策。企業也應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注重真實、可靠、完整的籌劃材料的獲取,再選準納稅籌劃切入點,制定合理且有利于減輕稅負的經營策略,制定出最符合企業要求的納稅籌劃方案。如對合作商的選擇籌劃,對原材料的采購籌劃,對固定資產購進的籌劃等,即使用正當合法的方式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達到減輕企業稅負的目的。其次,規避合同內容不當、票據不合法等現象,企業應適當調整、改進企業內部經濟責任考核辦法,盡量拿到合法合規的增值稅進項稅發票,避免加重稅負。
(二)分解收入,選擇合理的經營方式
為了盡可能減小稅負,可以分解企業的收入,設立分支機構,這樣則可以降低企業的稅基,如果企業所需納稅額尚未符合納稅人資格,就可以達到減少稅負的目的。同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分立經營或者分散經營的方式,這樣企業就可以根據當前制定的稅法稅制,適用于企業上下游的抵扣鏈條,進而實現抵扣進項稅額的目標。
(三)爭取高抵扣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營改增”后,企業稅負減輕的關鍵在于進項稅額的抵扣,主要通過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一般納稅人企業都具備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格,因此,采購過程中,優先選擇一般納稅人作為合作商,并要求合作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尤其是在購置原材料與資產設備時,更應選擇與一般納稅人企業合作;在與小規模納稅人有購貨或購買服務時,也應要求其到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對于企業增加進項稅額的抵扣,減輕稅負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所獲得的增值稅專用票稅率越高,企業所承擔的稅收則越小。“營改增”的稅收改革賦予了企業更充足的稅收籌劃空間。
(四)強化對企業成本的核算管理
“營改增”后,由于企業所要承擔的稅負高低主要是取決于購進商品或服務可抵扣的稅額多少,所以企業要想盡可能合理地降低稅負,必須強化對企業成本的管理,在納稅方面爭取最大化的抵扣額。在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科學的成本管理構架和模式,用具有時代性、科學性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式來調控企業的成本,達到合理的稅務籌劃目標。同時,結合本行業以及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分析增減稅負的關鍵點,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合法地減輕企業的稅負,使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
(五)促進企業轉型和升級,降低企業稅務負擔
“營改增”模式主要以“道道抵扣”以及“緩緩征收”為主,這對于企業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新時期下,企業要不斷進行轉型和升級,可以多引進一些新型的生產線,這就要求采購更多新型的設備才可以抵扣增值稅,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同時,應該積極創新、升級企業技術,可以采用“主輔分離”的策略服務性外包或者分離重組實施“營改增”的服務性業務,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產業升級,提高企業的整體利潤,降低企業稅負,同時也有利于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成為創新主體。
(六)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術
財務人員是稅務工作的重要參與者,為了更好地防范企業稅務風險,首先一定要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加強“營改增”后稅務知識和財務知識的培訓。因為營業稅雖然是價內稅,但是會計核算過程比較簡單,只要審核負債賬戶以及損益賬戶就基本上可以完成財務核算工作,然而進行增值稅核算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審核應繳的稅費、增值稅以及未交的增值稅,同時需要保證企業能夠順利通過應交增值稅以及增值稅的調整和檢查。相對于營業稅核算而言,以上這些科目核算會更加復雜,相應的報表也會更復雜,這就要求企業應該不斷強化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使財務人員不僅能夠熟練掌握相關的財務基礎知識,同時還應該掌握如何處理稅務知識,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