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歡歡,陳智煒,李國軍
(1、廣東省交通運輸技師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2、軍委審計署第二審計中心3、95429部隊后勤科)
軍民融合物流資源共享對策探討
嚴歡歡1,陳智煒2,李國軍3
(1、廣東省交通運輸技師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2、軍委審計署第二審計中心3、95429部隊后勤科)
軍民融合物流資源共享,要從宏觀上統籌規劃軍地物流資源的配置使用,對軍地物流資源在軍事經濟范疇和國民經濟范疇之間科學分配,促進物流資源的相互轉化和共享,達到軍民深度融合集成、協調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軍地間發揮物流資源的最大效益,促使軍地物流一體化協調發展。
軍民融合;物流資源;資源共享
習主席強調,實現富國強軍,必須同心協力做好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既要發揮國家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市場的調控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一直以來,我國民用物流系統和軍用物流系統自成一體,相互分割,不但導致了物流重復建設,而且也造成了管理經濟效益底下。為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按照習主席重要指示要求,促進軍用與民用物流系統建設有機融合,兼顧軍民兩用需求,統籌有限可利用資源,著力在基礎設施、信息技術和物資儲備等關鍵點上加強資源共享、統籌規劃、統一建設,形成軍民物流系統建設投入少、見效快、覆蓋全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1、統籌軍地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做到軍地通用。交通基礎設施應既可以滿足平時地方物流發展的運營需要,又能兼顧平時軍事運輸的特殊要求,更要確保戰時能迅速實現交通運輸的軍事動員。因此,應當充分利用國家擴大內需,加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時機,在鐵路、高級公路、機場、港口、碼頭等設施建設前,依法提出軍事訴求。首先,優化公路工程設計,我國公路工程設計距離戰備需要還有很大差距。收費站的建設高度太矮、寬度太窄,特種車輛很難通行。因此,對于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應當充分考慮戰備需要,加修車輛緊急疏散地域和隱蔽支線,提高路面、跑道等級,增加一些信號設施,戰時部分路面充當備用起降機場。其次,優化鐵路設計,未來我國在鐵路設計中,應當適當增加一些專用線、復線、迂回線和專用站臺。最后,優化港口設計,我國民用港口建設應當充分考慮軍艦特別是重型巡洋艦的停泊要求,而軍用港口設計也應當盡量兼顧民用船舶的停泊標準。二是把“閑置”或“剩余”的交通資源向地方開放。首先,對鐵路運輸資源在軍地之間重新配置。我國鐵路系統相當一部分運力屬于軍隊管理,但是這些運輸資源的利用效率明顯偏低,在民用鐵路系統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許多軍用車站卻荒廢閑置。因此,應當在滿足部隊需求的情況下,對鐵路系統統籌規劃,將剩余運力轉讓給地方,滿足國民經濟對鐵路運輸日趨增長的需要。其次,軍用港口應當向地方適當開放。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對港口的依賴性很強,民用港口的承運壓力日趨增大。因此,應在保證海軍正常訓練、執勤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學習軍民合用的經驗,向地方適當開放,以促進我國外貿規模的擴大和外貿成本的降低。
2、融合軍地物流交通裝備一體化發展
交通裝備的軍地融合是統籌軍地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在交通裝備的研制生產過程中,應統一設計、共同建造,力求實現軍隊與地方的標準化對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首先,民用交通裝備要為戰時的軍事化改造預留接口。以民船制造為例,海軍應當派人參加,主要參與船體設計和裝備配置,方便戰時改裝,在建造輪船時,同時生產改裝所需的系列部件,以備戰時迅速改裝,軍隊對地方輪船制造有權提出改動建議。其次,軍方運輸裝備應當便于轉化為民用。軍用重型裝備的研制,應當充分考慮其民用意義,主動嘗試向改造為民用機械的可能性,例如,履帶式戰車的研制,可以預置技術,當其失去軍事用途時能夠方便地改裝為推土機、挖掘機等民用機械。
1、堅持物流信息基礎設施軍民兼容
一是應將軍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充分發揮地方雄厚的信息資源和先進的技術優勢,實現軍地信息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例如,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軍地雙方簽訂協議,待基礎設施建成之時根據協議規定對信息基礎設施進行分配使用。二是國家在進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時,兼顧經濟效益和軍事需要,通過預留一定的“空間”和“接口”,方便戰時民用通信迅速向軍用通信轉化。三是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的平戰轉換機制。對地方的一些信息基礎設施,平時可按“民用為主,軍隊為輔”的原則使用,戰時則根據國家的戰略方針和我軍的作戰意圖,對軍地信息基礎設施進行統籌安排,以滿足信息作戰指揮控制的需要。
2、堅持物流信息技術設備軍民兼容
一是在信息技術開發上走軍地協同發展之路。在市場機制的主導之下,地方信息技術在許多領域的發展和更新都要領先于軍隊,地方信息產業對國際信息產業的發展甚至能夠更準確的進行把握,這為我軍信息化建設借鑒地方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但同時也對我軍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挑戰。我軍信息技術的開發必須融入社會信息技術開發的道路之中,走軍地協同發展之路。否則,不但會因為重復研究、重復建設帶來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費,而且由于軍地技術標準的不統一,會對戰時進行信息技術動員帶來很大難度。二是在信息裝備設施的開發研制方面,注重軍地融合和通用。國家及地方在進行信息裝備項目的開發研制時,要考慮軍事需求;在研發一般性軍隊信息裝備時,也要兼顧民用價值。盡可能做到軍地信息設備的軍民通用,實現軍隊信息設備平時可以服務于地方建設,而地方信息設備戰時易于動員,迅速產生軍事效益。
3、堅持物流信息網絡建設軍民兼容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八成以上的通信通過民用網絡完成,我軍未來戰爭中,通信任務的完成也必然離不開對民用網絡的應用。對民用網絡的應用主要通過兩種途徑。首先,通用性網絡軍地對接。信息網絡的建設,應當在平時就要注重克服技術和標準障礙,嘗試對通用性網絡進行軍地對接。這不僅能夠促進平時信息網絡的軍民資源共享,提高通信網絡的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增強戰時軍用通信的保障能力,提高戰時我軍通信指揮系統的可靠性。其次,軍民網絡互聯。目前我軍指揮自動化網絡及軍事院校校園網,大體與社會化局域網、城域網及至互聯網發展相對應,軍用網絡的數據庫建設有了很大發展。因此,具備了與互聯網互連互通,共享資源的基礎。通過軍民網絡互聯,能夠給軍隊科研、教學帶來很大便利。必須清醒地看到,信息網絡軍民兼容會給軍事信息安全帶來很大的威脅,因此,必須充分考慮到保證軍事信息的安全性需要,采取適當的物理隔離措施和技術防范措施。
1、統籌軍地物流儲備倉庫建設
當前,我國軍地物資儲備倉庫建設不夠科學,軍地倉庫建設未得到有效評估,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軍用倉庫過于注重軍事效益,忽視了經濟效益。我軍實行的是多級庫存制度,根據各部隊的申請由各保障梯次逐級向前供應。因此,擴大物資儲備往往通過增加裝備物資保障機構和修建更多倉庫實現,而不是通過倉庫布局整合優化、有效利用,致使一些倉庫每年消耗大量不必要的維持成本,造成很大的浪費。其次,地方物資儲備倉庫建設不夠合理。倉庫布局不夠合理,經濟效益與軍事效益不能兼顧;不同部門、地方的倉庫之間缺乏協調,結果造成倉庫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有的倉庫閑置浪費,有的卻不得不從市場上租用倉庫。因此,未來,我國物資儲倉建設必須實現軍地之間的統籌規劃,軍地倉庫點面相連,進而輻射全國,使全國物資倉庫存儲成為一個嚴整的物資儲備倉庫網絡。一要對倉庫建設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優化倉庫結構布局,進行統一、全面的評估,兼顧經濟效益與軍事效益;二要確保倉庫使用打破部門、地方之間的封閉性現狀,通過加強行政間協調和信息的溝通實現軍地倉庫的統籌使用,發揮每一個倉庫的最大使用效率。對于軍隊轉移給地方的倉庫,一般都具有潛在的軍事價值,應當通過完善軟、硬件支持,應急情況下仍能迅速轉為軍用。
2、堅持通用物流物資依托市場化
當前,我國軍地物資儲備交叉儲備、迂回運輸等問題嚴重。應當統籌軍地物資儲備,采取軍隊儲備專用物資、通用物資依托市場儲備的分工模式。這種分工模式能夠提高全國物資儲備效率,提升軍事經濟效益。一是儲備效益高,對于軍隊來說,只承擔應急作戰物資與專用物資儲備,能夠提高物資儲備專業化程度,提高規模效益;二是補給速度快,對于戰時軍隊物資補給,分工模式促成了平時依托地方進行通用物資儲備的順暢路徑,因而能夠大大節省戰時物資補給時間。三是支撐時間久,將通用物資儲備根植于民間,能夠提高軍隊通用物資供給彈性,進而提高戰時通用物資的支撐時間。通用物資依托市場,帶來效益改進的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突出表現在物資儲備的規模、價格等要素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大,給應急條件下軍隊籌措通用物資帶來不確定因素。為有效應對,應當首先建立通用物資儲備的指揮協調機制,對地方通用物資儲備嚴格監管,保證任何情況下,首先滿足軍隊通用物資需求;其次建立戰略物資管理信息系統,為軍地物資儲備指揮機構提供決策支持,方便對各類物資儲備進行有效監管;再次加強戰時物資動員體系建設,健全戰時物資動員機構、規范組織形式和運行過程。
[1] 肖驊、王豐,等:軍民融合應急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5(03).
[2] 曹景建、姜大立:基于CALS的軍民融合物流信息體系構建研究[J].商品儲存與養護,2008(8).
(責任編輯:占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