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西安航空學院思政部,西安 710077)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當前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啟示
張濤
(西安航空學院思政部,西安 710077)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科學理論,我們要結合時代特征不斷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實踐,找準當前制約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指導,來科學闡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當前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西部農村經濟;對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現象作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特殊規律和一般規律,不僅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具有指導作用,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指導意義。筆者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我國當前經濟建設相結合,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為指導,來分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啟示。
中國經濟的發展從建國以來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一直就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存在。當前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根本指導,認真落實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分析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制約因素,以努力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
筆者長期關注我國西部農村經濟問題,根據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調研和考察,認為當前必須加快西部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全面協調解決城鄉發展之間的巨大鴻溝,實現東西部城鄉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讓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西部農村和農民,保障我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中國西部地區主要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廣西、陜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十二個省市自治區。“西部地區的其土地面積53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56%;目前有人口約2.87億,占全國人口的22.99%。西部地區疆域遼闊、人口稀少,是我國經濟欠發達、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1]因此,我國西部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西部經濟的發展不僅是城市工業的發展,我們更要看到西部農村經濟的發展,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和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可偏頗,全面分析當前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對實現精準脫貧和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的發展制約因素重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西部農村地區自然資源條件較差和環境較為脆弱,制約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西部農村地區山區和高原較多,氣候條件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制約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受到自然條件制約。高山地區和平原地區的生產力發展必須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發展方式,這就會導致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上的差異。第二,我國西部農村地區人口素質和受教育程度較低,嚴重制約了人口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人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人口因素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沒有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素質作為經濟發展的保障,西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就會失去基礎,而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素質對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必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當前,我國西部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嚴重影響了職業農民的培育和發展,導致西部農村貧困人口數量較大。第三,我國西部農村很多地區依舊以傳統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甚至靠天吃飯的現象還較為嚴重,嚴重制約了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貢獻。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是生產方式是否先進,尤其是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是否起著杠桿作用。因此,改變西部廣大農村地區落后的傳統生產方式對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西部農村地區市場化水平不高,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有待于進一步增強,大規模的種植業和養殖業以及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以上是制約我國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我們要及時更新發展理念,綜合運用人口、政策、科技和環境保護各項措施來不斷促進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實現西部農村地區貧困人口脫貧,促進西部農村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發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分析,促進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必須從制約經濟社會的因素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采取多項措施來改變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面貌和現狀。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但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在財富和價值創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離開自然資源,勞動無法創造財富。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我國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必須重視生態環境治理,繼續實施生態治理工程,認真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所提出來的“兩座山理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保護綠水青山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的重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給予了重大關切,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黨中央一直作為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來對待,為此中央提出了精準扶貧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來解決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困難。因此,當前,我們要根據西部農村地區不同區位的生態環境實際,保護好生態環境,調控和引導經濟布局和資源開發,使生態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與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堅決杜絕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環,為西部農村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市場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手段,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也要科學合理發揮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管理職能。在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讓價值規律在西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合理調配生產要素的作用,促進西部地區農村經濟資源和要素的序充分流動,大力激發市場這一要素配置手段在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為此,我們要按照十八大以后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新政策,讓市場在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中起到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當前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市場對經濟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是新一屆政府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關于資源配置方式的又一次重大發展。過去我們一直把市場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資源配置的基礎方式來看待,現在這一觀念得到了重大發展和豐富,今后我們要更加重視市場在西部農村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要不斷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創業的積極性,發展西部農村中各種專業合作社;要大力培育職業農民,讓西部農村中各種經濟主體得到空前的發展,讓農民成為一種職業深入人心,千方百計、想方設法聯合農業科技部門和相關農業培訓機構大力發展職業農民,促進各類微觀市場主體在西部農村經濟社會進步中的作用。
第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科技、知識、信息等生產要素在財富和價值創造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西部農村地區在科技、知識、信息等要素建設中發展較為滯后,然而當今經濟發展對科技、知識、金融、信息等生產要素的依賴越來越明顯,我們不能再走粗放型發展道路,必須轉變西部經濟發展發展方式,走集約化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因此,在我國廣大西部農村經濟發展中,當前要充分發揮科技、知識、信息等生產要素在貧困人口增收上的作用。
為此,政府要強化政策支持,不斷提高西部農村人口城鎮化建設水平,普及農業科學知識,普及農村金融知識,建設西部農村電子商務平臺,促進經濟信息合理充分流動,發揮信息在農產品銷售和物流中的關鍵作用,讓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實現各類生產要素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因此,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完善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農民教育政策、暢通信息平臺建設也是當前促進西部農村經濟發展非常關鍵的措施。
此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勞動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它的使用價值能夠創造價值,而且能夠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從長遠來看,西部農村地區經濟要得到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還是必須重視勞動力的培養和再教育問題,抓好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中農村人口素質發展這一中心環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出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
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區域可持續發展是謀求區域內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各要素之間協調關系的發展,但西部農村貧困地區所存在的貧困,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惡性循環卻導致了其落后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并制約著它們的可持續發展進程。”[2]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我們要結合時代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并合理分析當前我國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制約因素,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指導我國西部農村地區經濟建設,結合時代性把五大發展理念落實在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踐之中,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1]張濤.淺析西部農村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0,(6):161-163.
[2]陳吉元.21世紀中國農業與農村經[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7-19.
[責任編輯 柯 黎]
F0-0;F320
A
1673-291X(2017)20-0001-02
2017-02-20
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型城鎮化社區樣態及其治理的比較研究”(16BZZ050)
張濤(1981-),男,陜西西安人,碩士,講師,教研室主任,從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