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朝陽市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室,遼寧 朝陽 12200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探析
——以遼寧省朝陽市為例
周悅
(中共朝陽市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室,遼寧 朝陽 12200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在新常態下提出的新思路,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參與其中。本文通過對朝陽市民營經濟的現狀分析,提出從優化營商環境、保障政策供給、保障要素供應和完善服務體系四個方面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民營經濟
1、中國特色供給側改革體現理論實踐創新
中國特色供給側改革含義包括四層: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科技進步率,實質就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二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質就是解決諸多結構性過剩矛盾和資源錯配問題;三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實質就是協調好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系;四是優化創新和發展環境,實質就是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和負擔、提高投資預期收益。可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通過一系列政策提高供給側體系的質量和效益。
2、中國特色供給側改革強調結構轉換升級
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的就是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如何同時實現結構轉換和升級轉型的問題。當前,我國經濟出現的“四降一升”問題根本原因就是結構性產能過剩、結構性供給過剩與結構性需求不足并存,總體上供過于求,導致工業品價格下降,企業的預期收益下降,投資意愿不足。所以,要加快結構調整,實現匹配供需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合理企業結構、提升全球價值分工等目的。在此過程中,當然也會出現“關停并轉”等短期陣痛,會出現經濟下行和失業加劇等短期問題,這時要采取適當的需求管理政策(如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靈活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供需兩端發力,保證經濟穩定的情況下,完成結構的轉換升級。
3、中國特色供給側改革主張體制機制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根本原因就是體制機制瓶頸造成的,是一個資源配置方式出了問題。從新古典經濟學理論講,結構問題是被假設為不會發生的,因為開放的市場機制和逐利的市場主體能夠通過供求機制和價格機制自動引導資源進行配置,完成出清。但前提是市場機制足夠完善,顯然,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不夠完善,要素市場化程度還比較滯后,市場化改革尚未徹底完成,市場配置資源當然不能完成出清。“結構性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并存”的矛盾和問題,本質上也即資源錯配的結果。因此,體制機制的改革、變遷和創新是供給側改革的關鍵,要通過構建統一有效、競爭有序的要素市場,真正讓市場配置資源;通過政府簡政放權,進一步轉變角色,為市場服務;通過加大雙向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以開放倒逼改革,最終構建公平競爭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中國特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供給側是發力面,調整結構是受力點,全面改革是關鍵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了,才能化解結構性矛盾,才能優化供給側質量,從而最終實現需求管理政策的有效性。
1、民營經濟數量體量相對偏小
(1)市場主體數量偏少。2016年,朝陽市民營、中小企業(含個體工商戶)總數為10.76萬戶,較2015年減少8486戶;從業人員總數達49.8萬人,較2015年減少3.8萬人。
(2)民企整體實力偏低。全市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民營、中小企業總數為497個,完成營業收入536.1億元,占全部營業收入的30.6%;其中億元以上企業148個,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的企業僅有17戶,缺乏龍頭性大型企業。
2、民營經濟發展質量亟須提高
(1)民營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2015年朝陽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完成營業收入1752億元,同比增長-37.1%;完成增加值365億元,同比增長-47%;利潤總額實現了116.4億元,同比增長-38.6%;實現上交稅金34.1億元,同比增長-54.8%。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5.5億元,同比增長-36.9%。
(2)民營企業主導產業依然規模偏小。龍頭企業在規模上同省內發達地區相比依然偏小,“龍頭”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功能尚不強。相關配套企業數量依然較少,不利于市場競爭和技術升級,關聯企業間的相互協作配套的產業鏈還未真正形成,產業集群的發展層次還不夠高。
(3)民營企業產業結構仍然有待優化。在2015年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增加值中,第二產業完成272.5億元,占全部增加值的74.6%,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246.1億元,占全部增加值的67.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92.8億元,占全部增加值的25.4%。其中交通運輸倉儲業完成15.2億元、批發零售業完成41.4億元、住宿及餐飲業完成19億元、社會服務業完成14.3億元、其他完成2.9億元,僅占全部增加值的4.2%、11.3%、5.2%、3.9%和0.8%。民營經濟中,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占比過高,達到三分之二;服務業比重較低,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占比更低,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3、民營經濟發展后勁有待增強
(1)投資領域有待進一步拓寬。在衛生、教育、水利、電力、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基礎性、壟斷性的行業中,民間投資所占比重還比較低,相關民營企業還比較少,其數量遠低于批發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民間投資仍有較大拓展空間。
(2)要素瓶頸有待進一步化解。總體上看,朝陽市民營經濟要素供應難以滿足需求,資金、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等要素相對缺乏。根據朝陽市工商聯九屆五次執委會一項調查表明,民營企業認為資金獲得非常難和比較難的占62.35%,認為勞動力獲得非常難和比較難的占34.7%,認為管理人才獲得非常難和比較難的占84.6%。
(3)稅費負擔有待進一步清理。根據對朝陽市委黨校2015年秋季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培訓班調查顯示,33.6%的受調查民營企業家認為民營企業稅費負擔“較重”、48.8%的受調查民營企業家認為民營企業稅費負擔“重”,認為“不重”和“說不清”的僅占受調查的民營企業家總數的17.6%。
1、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一方面,要列出負面清單,清理妨礙市場有效統一和有序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破除民營企業進入市場的“彈簧門”“玻璃門”和“旋轉門”等問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解決因不公平配置資源產生的結構性過剩矛盾和資源錯配問題。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政務環境,簡化政務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近2年來,朝陽市共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至縣區(園區)227項,取消129項;行政職權由4231項削減至994項,壓減率達到76%以上,其中,行政許可由349項削減到55項,一次性削減294項,壓減率84%;行政審批前置要件由4921個清理到1624個,一次性清理3297個,清理率達到67%;清理取消各類收費82項,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27項,簡政放權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下步,應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及時更新和完善政務信息,以信息化手段優化創新和發展環境,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和負擔,提高企業投資預期收益。
2、進一步加大政策供給,全面體現政府宏觀政策的導向性作用
不斷提升政策的科學性,打出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組合拳,協調好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系。一要逐步實現政策法規制定部門與監督執行部門相分離,防止出現法規規章部門化、部門利益制度化的情況。二要提高政策的效度,建立公眾特別是民營企業代表參與政策制定的工作機制,確保政策的可操作性。三要加快民營企業進入金融、電力、通信、石油等行業步伐,允許民間資本設立、參股、控股相關行業企業,培育以民營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民營金融機構。四要提高政策知曉率,通過在政府門戶網站、主流媒體、地方電臺等載體播發涉及民營經濟的政策信息,加強相關政策宣傳解讀。
3、進一步保障要素供應,努力實現生產要素發展的支撐性作用
不斷創新民營企業融資方式,緩解企業資金困難。一要引導支持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借助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實現直接融資。鼓勵成立融資性擔保機構,發展再擔保業,分散融資擔保機構金融風險。二要加強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向民營企業合理流動的機制。創建朝陽中小企業經營者培訓機構,分級分類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開展培訓。三要創新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強要素保障效果。
4、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全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科技進步率
社會服務體系對于促進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一要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服務企業”的思路打造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為全市中小企業提供多方面服務。支持中小企業以產品、產業等為紐帶組建商會協會,共建銷售平臺,增加抱團力量,維護群體利益。二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逐步減少政府直接扶持的力度,增加對社會中介組織的資金支持。通過政府出資、機構雇傭方式,增加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力量,以解決人力不夠、素質不高的問題。三要建立全市及市外的咨詢專家庫,通過政府購買專家咨詢服務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管理難題、走出發展困境。將高校教師、專業技術人才服務中小企業的經歷與職稱評定掛鉤,引導高校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入企幫扶。
[1]郭玉晶、宋林:民營經濟增長驅動要素特征及其時空演變軌跡——基于供給側要素配置視角[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6(4).
[2]劉儒、董研林、石白茜:區域民營經濟與包容性增長相關性的實證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3]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責任編輯:宋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