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鴻鵬 景蕾 夏楠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文化教育創新方式應用上的研究
◎康鴻鵬1景蕾1夏楠2
網絡時代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當代中國的大學生不僅是處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同時還受到改革開放和國家迅速發展的巨大影響,隨著社會變革和國家發展,我國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和行為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征和群體特征。如何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更有效地引導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有著深遠的意義。
如果說工業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那么互聯網時代的出現則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出生和成長在這樣一個時代的青年人在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在世界觀、價值觀、民族觀等意識形態上都呈現出獨特的特點。當代中國的大學生不僅是處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還受到改革開放和國家迅速發展的巨大影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征和群體特征。研究并正確引導大學生思想行為具有深刻的意義。
大學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科學技術的標志之一,是國家、社會所需各種高級專門人才和文化、科學各種高級成果的主要來源之一。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新鮮血液和不竭動力,他們有著更為活躍的思想,能夠掌握更多先進的現代技術,這一切的基礎是健康的心理狀態和積極的價值取向。當代大學生由于受到時代變革和國家發展的雙重影響其心理和思想狀況呈現出一些獨特的時代特點。
1.多數大學生心理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在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中表明88.3%以上的大學生能夠和其他同學和朋友和睦相處,并以樂觀開朗、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核心。問卷中學生多用善良、正直、積極進取來自我評價。當遇到突發問題時大部分學生能冷靜處理,有效調整自己的情緒。
2.關注社會熱點,愛國情懷較高。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85%的學生表示比較關注國內外發生的實事。大多數學生對國內外政治局勢和社會熱點問題有較為完整的認識。同時也能夠立足于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對國際社會有清醒的認識。他們希望祖國強大,并具有為祖國獻身的責任感和堅強意志。
3.道德法律意識增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在統計中,八成以上的大學生表示對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舉例說明。大部分學生希望能夠更多的了解相關知識。與此同時,多數同學表示遇到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愿意積極制止。
4.對自身發展有較高要求,接受新鮮事物意愿強烈。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表現出更高的自主性,對新鮮事物表現出極大興趣和熱情。獲取知識的渠道多樣化,知識結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方面也遠高于以往的大學生。
5.心理壓力過大,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較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示感到疲勞和壓力,煩惱多,心情壓抑。另外,當代大學生表現出服務意識、艱苦奮斗意識消退,時間管理和規劃意識弱等特點。
6.過分注重物質追求,過度強調自我缺乏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功利主義思想比較嚴重并且具有比較強烈的叛逆心理,更加關注個人的物質利益。過于強調個人利益得失缺乏奉獻精神,難以發揮團隊作用。
7.人生理想模糊,信仰缺失,現實生活迷茫。在人生選擇和職業規劃上,更為注重經濟待遇,僅僅將職業當作謀生手段。學習方向和目標不明,態度不端正,缺乏求知欲,在學習上不求創新,不愿意參加活動。

8.人生觀價值觀迷失,依賴性較強易受不良影響引誘。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但辨別能力較弱,面對網絡上各種社會思潮,他們往往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對知識鑒別、判斷能力欠缺等問題而受到不良思想的引誘。
育人德為先,高校思想文化的教育工作正是在這樣的要求下開展的。大學生是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動力,是國家未來的核心,也關系到民族的興旺與發達,因此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狀況一直是國家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在國家、社會及學校的多方努力下,當前我國大學生總體思想狀況表現積極且具有較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國家大事面前,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但與此同時,當代高校思想文化教育也呈現出許多問題,如,教學內容陳舊,枯燥,與社會脫節;教育手段單一、落后不能與時代接軌;教師素質欠缺,講授內容無重點,不能把握時代脈搏,對教學缺乏責任心、照本宣科現象普遍;學生抵觸情緒嚴重,對時政和思想意識方面的培養不重視等問題。
結合當前高校思想教育現狀和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大學生群體對現行思想文化教育的看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思政教育有利于正確引導青年人的行為,提高自我意志力和辨別力,對大學生的人格健全、自身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認為思想意識方面的教育對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和大學生自身的成長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并希望從中有所啟迪和收獲。二是思想政治課內容及教育宣傳形式、手段過于死板、陳舊。從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來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缺乏新穎性,內容較空泛總體感覺是只講大道理,只談空話,與現實生活嚴重脫離,可信度不高,沒有說服力。從上課的形式來說,手段過于陳舊,更新較慢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創新力不足。教與受不能很好地融為一體,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三是教師自身政治素養欠缺、授課沒有重點、缺乏與學生的共鳴等問題。部分教師理論修養欠缺,不能很好地、系統將理論應用到現實問題。有的教師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從事工作的意義缺乏政治責任感。四是當代大學生自身特點所產生的矛盾與問題。新時代下大學生自身思維活躍追求新意的獨特性加之傳統思想文化教育的滯后性使得許多大學生不愿接受,甚至出現反感抵觸等情緒。
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分析和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態度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愿意接受思想和行為上的指導,但由于思政課程的教育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理想與現實出現較大差距,從而產生一些不良效果。為此,在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思想文化教育特別是思政課教育急需做出一些改進。
1.通過大數據分析、定制個人計劃,并監控思想變動狀況。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要求高校思政教師應具備現代化教學的理念,積極探索和實踐現代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掌握學生的關注點、習慣等因素,制定出具有個性化、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同時,通過大數據的計算和整理還可以監控學生的思想行為變化,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
2.通過使用互聯網和教學軟件豐富教學內容,補充教學材料受限等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對教學內容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將網絡和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應用到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解決授課時間和地點受限問題,而且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更好的傳遞教師的授課理念,還可以緊跟時代脈搏更好地融入時代發展的進程中。
3.利用彈幕、手機移動終端及多種APP軟件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實現開放式、靈活型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單一、陳舊給人以枯燥、死板的印象。為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彈幕、QQ等軟件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既能夠很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表達自我又可以增添課堂的活躍性,消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差距。
4.可以適當的將網絡游戲或手機游戲應用在思政教育中。網絡游戲有著龐大的應用群體而其中青年人占絕大多數。網絡游戲或手機游戲以其豐富性和趣味性吸引著大量的年輕受眾。結合這種特點思政教育中也可以適當使用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來輔助教學從而達到較好的效果。
時代的變革、國家的迅速發展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針對當前實際情況,結合高校大學生的自身特點、時代環境等因素,高校思想政治課應不斷加強創新力度,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新形式,改進和創造新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引領時代前沿。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文化教育創新方式研究”(項目批準號:HB16SH04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1.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2.承德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