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永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 福建行政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3)
“移動互聯網+”出行共享平臺的研究與設計
張揚永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 福建行政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針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背景下出現了大量“網約車”,根據城市道路交通狀況和出租車行業發展瓶頸,詳細分析了私家車、出租車、公交車等城市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問題,提出了“移動互聯網+”出行共享平臺的框架和促進出租車行業管理的相關對策,建立了“移動互聯網+”出行效率分析模型。“移動互聯網+”出行共享平臺融合了出租車系統、私家車出行系統、“掌上公交”系統,推出數據聯合、共享的預出行者系統,最終實現大數據管理,為疏導城市道路交通提供決策支持。
“移動互聯網+”;出租車;網約車;出行共享平臺;掌上公交
緊隨21世紀的發展步伐,我國在經濟與社會等方面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城市的面貌均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交通參與者和機動車數量與日俱增。伴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增多,各大中城市的發展面臨著一個巨大問題,即城市道路交通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困擾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繼續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從而影響和制約了城市的正常運轉和發展[1]。城市道路交通的問題主要有交通擁堵問題、交通事故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等。在信息化時代中交通擁堵問題和交通事故問題通過數據共享、平臺整合可以得到較為合理地解決。目前困擾城市道路交通的是機動車為最大參與者,包括私家車、貨車、客車、公交車、出租車、摩托車等,各大城市通過限行(如貨車白天時間不能通行市區主干道、限制摩托車出行)、限號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但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擁堵問題仍然有待進一步解決。移動互聯網,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在城市道路交通中私家車、公交車、出租車等機動車和準備出行人員(以下簡稱“預出行者”)已經基本具備了“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必要條件,相繼產生了一種新業態,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側重于汽車所屬為經營者機構)和“汽車共享”(側重于個體參與資源共享)[2-3]。“移動互聯網+” 出行共享平臺的研究對象主要面向交通參與者和預出行者,通過科學技術、信息化手段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問題,一方面讓交通參與者選擇更合適的通行路線,另一方面讓預出行者選擇更物美價廉的交通方式,同時也進一步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的大背景下,移動互聯網以雷霆之勢給各行各業帶來深刻變革,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顯示,在2012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經接近個人電腦(PC)網民規模,至2015年,手機網民的規模已接近9億,遠超PC網民[4]。在出租車行業,自身的平臺已經無法適應當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在“互聯網+”出租車、“移動互聯網+”出租車帶動下衍生了一種乘坐體驗更加舒適的新鮮事物——“快車”、“專車”(以下統稱為“網約車”)對傳統的出租車行業造成沖擊。私家車的導航系統、掌上公交系統、手機地圖等也各樹一幟,使預出行者更便捷地掌握出行計劃,因此,可以說機動車的信息化已經非常成熟,而且覆蓋范圍相當廣泛。移動互聯是大勢所趨,“移動互聯網+”出行共享平臺的研究致力于融合各類出行平臺,形成數據連接,達成信息共享,探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新型道路智能交通。
1.1 “移動互聯網+”技術
移動互聯網技術不僅具備了互聯網的基本特征,而且整合了互聯網與移動通信技術,其移動業務更強化了移動互聯、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作為新型網絡接入技術,不僅能為移動終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各APP應用軟件提供商還能通過設計更加簡便的操作方式,為其使用者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和移動互動方式[5-6]。目前,移動互聯網技術已經應用于聊天通信、出行旅游、生活娛樂、購物支付、個人辦公,涉及的移動終端App開發技術主要有Native App(原生應用)、Web App(網頁應用)、Hybird App(混合應用),同時HTML5的出現也大大提升了移動終端開發的便捷性,它是一套獨立于平臺的標準規范,具備了跨系統(操作系統支持)和跨設備(分辨率自適應)功能。出行旅游最大的應用就是移動地圖導航系統,它根據用戶從一出發點行動到另一終點的路徑、算法,常嵌入到移動互聯網設計中。
1.2 GPS/GIS技術實現
GPS全稱為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實時定位的系統,并提供導航服務模塊,在以往只有比較高端的車輛才具備GPS定位功能,對于實現車輛移動互聯網整合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手機等移動客戶端設備的技術成熟,目前一般的手機都具備GPS功能定位,因此對于實施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對象中道路交通參與者和預出行者均具備了GPS系統的必備關鍵要素。我國在GPS領域的重大突破就是BDS,全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該技術完全由我國自行研制,具備自主性和開放性兩大特點,2014年該技術取得面向海事應用的國際合法地位,2016年我國已經發射23顆北斗導航衛星,用于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服務[7-8]。
GIS全稱是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與GPS技術密切相關,它主要側重于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主要針對地理分布的數據進行采集、儲存和相關處理的技術系統。道路交通地圖實時定位和更新模塊,均需要運用到GPS和GIS技術,這兩項技術在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中應用已經十分普遍,而且非常有效,同時對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幫助很大。GPS測量方法有很多種,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通常采用實時動態差分法,這種方法可以根據區間差距的觀測值進行實時動態定位技術[9]。GPS設置的信息主要包括:世界時、GPS的狀態、海拔、經緯度及具體數值,具體屬性設置的程序如圖1所示。

圖1 GPS關鍵屬性設置
1.3移動客戶端接口程序設計
目前智能手機等移動客戶端基本都具備了GPS定位功能,這個功能在程序設計中均預留相應的調用接口,在各種移動開發環境都有自己的基類,以比較典型的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2015、J2ME大致GPS基類調用方式如圖2所示,J2ME將移動客戶端為各不同終端底層平臺(Android、IOS、WP)提供不同的基類調用,下面的調用方式以Android為例展開說明[10]。

圖2 移動客戶端接口調用程序
以JAVA調用并獲得當前GPS位置信息程序為例進行說明,GPS位置信息的讀取(當前的位置)和手持設備的移動軌跡,基于位置服務的開發融合了GPS定位、移動通信、導航等多種移動互聯網技術,具體實現程序如下:
getGPS()
{
//J2ME中用于J2ME移動客戶端開發的Location類定義
Location loc;
//用來獲取當前的位置,同時可以追蹤設備的移動路線
LocationManagermLoc;
//提供設備的當前位置,與LocationManager不同在于定位的精度、速度和成本等方面
LocationProviderpLoc;
List
//此處需要發送引用數,使用轉載信息重繪移動設備的屏幕
//獲取位置服務,并強制轉化
mLoc = (LocationManager) getSystemService(Context.LOCATION_SERVICE);
pList = mLoc.getProviders();
pLoc = pList.get(0);
//使用位置管理器調用可以獲得移動設備當前位置的快照,即當前位置的經度和緯度
loc = mLoc.getCurrentLocation(pLoc.getName());
Lat = (float)loc.getLatitude();
Lon = (float)loc.getLongitude();
//最終將位置信息發布或反饋于移動設備的屏幕,或用于其他設備的調用
}
2.1 “移動互聯網+”出租車系統
“移動互聯網+”出租車相關軟件盡管影響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核心利益,但其核心精神即共享經濟、資源高度整合供給、信息透明的理念應該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因此也是“移動互聯網+” 出行共享平臺設計的核心系統。該“移動互聯網”+系統一方面適應了市場的需求,滿足了群眾出行的需求,提高了出租車的里程利用率,減少了空駛率。一方面提升了政府的管理層次,對出租車運營中大數據的統計,實現對出租車輛運營全方位、全過程、全時段的監控,指導修正政府監管中的漏洞,“移動互聯網+”促進出租車行業的發展框架,如圖3所示。

圖3 “移動互聯網+”促進出租車行業的發展框架
公司合作,互惠互利。鼓勵網約車公司與傳統出租車公司進行合作,可以給行業管理部門提供一個新的管理思路。傳統出租車的電召業務雖然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其效率低下的問題讓出租車企業不愿嘗試,通過網約車公司設計電召系統融入網約平臺可雙邊受益,也為群眾出行帶來方便。同時也可以建立相對完善的出租車動態信息管理系統,對企業的司機和車輛相關信息電子化存檔維護,利用平臺優勢可以掌握到動態數據庫,并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利用。另外,利用信息系統的評價反饋功能,如乘客遇到出租司機無理要求即可通過軟件直接向軟件平臺投訴,這些功能主要包括咨詢、投訴、評價等,這就可以更直接解決問題,同時這種方式不僅有效,而且容易被用戶接受和使用。通過這種軟件協作式管理,可對出租車進行實時管理,及時處理糾紛和事故。
經驗共享,規范管理。網約車公司有一套高效有序的管理體制,非常值得傳統出租車行業學習借鑒。特別是在傳統難題服務質量監管方面,從司機端轉移到客戶端上,建立雙向黑名單將多次違約獲得差評的乘客存入黑名單中,降低其叫車的成功率,同時降低在平臺上的信譽度,以保護司機。對于獲得不同評級進行不同的懲戒方法,規范線上線下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司機挑單、變相拒載等現象。對于評級服務良好的駕駛員,平臺公司給予一定的獎勵,這可較大幅度提升出租車行業的服務質量。
信息互享,獲取大數據信息。網約車公司還可以通過分析出行者、駕駛員的數據來實現盈利。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可以大致知道車輛的運行收入情況、一段時期內的出行峰值、打車率、空駛率等,網約車公司掌握著出租車行業最精準的出行數據,而這是傳統出租車行業目前所無法提供但是政府部門卻迫切需要的,這可以為疏導城市道路交通提供很大的參考價值,政府部門也可依據大數據分析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
2.2 “移動互聯網+”私家車出行系統
私家車自帶導航系統或采用手機作為移動終端接入導航系統(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已經是現代出行的必備物品,“移動互聯網+”私家車出行系統不僅僅是帶來地圖指引,在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的狀態下更多是應用于路線指導規避擁堵,在基于動態GPS的城市道路交通誘導系統的研究中主要依賴于硬件節點信息的采集,并通過路況實時采集模塊、車輛動態GPS定位模塊、路線優化模塊三個模塊展開研究。“移動互聯網+”私家車出行系統核心功能模塊放在路線優化規避擁堵上面,其數據接入升級到各類APP、道路硬件設施、公交系統等共享平臺,對其路線優化起到更有利的數據支撐。現在城市擁堵問題私家車占很大比重,需要從政府層面提倡私家車參與“網約車”的服務功能,為大眾出行提供便捷。私家車上加載“網約車”軟件功能后,既可以縮小一部分的車流量,同時也為出行共享平臺提供位置服務,為平臺的路線規劃作數據收集,從而更好的解決規避擁堵問題。通常情況下在私家車出行時提前設置出行目的地或在出現道路擁堵時設置,“移動互聯網+”私家車出行系統會根據GPS定位模塊獲得起止位置(經緯度的坐標,計算出真實地圖中的確切位置),匹配出最佳出行時間段或出行路線。在系統運行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各種影響位置偏差因素,如(隧道、行車過程中通話等都可能導致手機導航延遲),本系統引入偏差指數(北偏、東偏),優化了系統的PS重新定位功能,其偏差指數程序設計如下:
//經度、緯度、時差確定實時位置信息,并設置位置變化的偏差指數
Point p = new Point();
Float fNorthing=0.000,fEasting=0.000;
p.X = (Longitude == Longitude.West) ? (fEasting - iWidth * Longitude / 180):
(fEasting + (iWidth * Longitude / 180);
p.Y = (Latitude == Latitude.North) ? (fNorthing - iHeight * Latitude / 90):
(fNorthing + (iHeight * Latitude / 90);
2.3 “移動互聯網+”掌上公交系統
在移動互聯網普及前,智能公交管理系統就已經出現了,它可以輔助公交車公司進行車輛管理、調度管理、公交線路和司機進行管理,進入智能手機普及時代后智能公交管理系統多數用于提供數據檢索,反映到移動終端上面就形成了掌上公交系統,其APP基本功能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移動互聯網+”掌上公交系統框架
在大部分城市對公交車的行駛路線已經規定相應的時間、站點等,對于城市道路交通的擁堵方面,因其無法更改行駛路線的限制,“移動互聯網+”掌上公交系統主要提供了數據查詢服務,同時也提供了數據上傳的功能,將其行駛軌跡通過移動互聯網+GPS技術發送到出行共享平臺中,一定程度上為預出行者提供較為便捷的參考,同時也可以為其他車輛行駛路線的規劃起到輔助作用。對于預出行者設置出行路線,在“移動互聯網+”掌上公交系統中能夠計算出該時間點來車的時間,并在出發前指定時間提醒出行者(如:您的公交車路線幾時進站,請提前準備等),這樣可以方便出行做好出行安排,大大節約出行的等待時長。
3.1 “移動互聯網+”預出行者系統分析
“移動互聯網+”預出行者系統旨在通過高效的道路交通指引,提升城市的工作效率和生活的舒適性,預出行者系統改變了傳統獨立且單一的出行指引的觀念,融合了“移動互聯網+”掌上公交系統提供的線路和實時到站時間、“移動互聯網+”私家車出行系統提供了位置信息和“網約車”拼車服務、“移動互聯網+”出租車系統提供了全城汽車布局和空載情況。預出行者可以根據出行時間、路線進行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既節約交通成本又可以縮短等待時間,預出行者系統建立在掌上公交系統、私家車出行系統和出租車系統基礎上,各系統模塊之間關系如圖5所示。

圖5 “移動互聯網+”預出行者系統關系
“移動互聯網+”預出行者系統包括了私家車、網約車、出租車、公交車、地鐵等多種交通工具的集合,實現效果如圖6所示,大大方便了出行者,提升了出行效率,其中動態GPS功能具備跟隨屬性,可以在出發時默認定位,匹配最佳出行點,同時在移動過程中實時獲取出行共享平臺的實時路況,能較準確的預測出到達目的地的時長。“移動互聯網+”預出行者系統也包括了在出行過程中出現擁堵通過設置出行目標系統自動規劃相應的行駛路線,以規避擁堵。智能出行更合適預出行者,它可以通過起止位置計算出通過私家車出行的成本(以系統設置的車輛型號的油耗為主)和出行所需要時間,并提出以下建議供出行選擇。
(1)網約車:通過“網約車”平臺掃描出附近車輛信息,以“網約車”接單效率高的“快車”為標準計費、計時(車輛到達接送地點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并附帶提示順風車的接單概率、費用和時間等。
(2)出租車:通過出租車系統獲得當前位置的空車率,空駛車輛信息,根據起止位置計算出出租車費用和時間。
(3)公交車:通過掌上公交系統獲得起止位置對應的公交路線、時間,同時也可以查看公交車到站時間,評估出出行的等待時間,同時通過公交智能提醒時間,可以縮短出行者的等待時長。

圖6 “移動互聯網+”預出行者系統界面
3.2 “移動互聯網+”出行效率分析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的數據顯示,傳統出租車行業規模有了長足的發展,從2000年的全國82.5萬輛發展到2014年137.01萬輛,以每年2%~3%的幅度增長,同時出現了打車難、拒載、等不規范服務問題。上海市交通委在網約車管理方面更進一步,于2015年10月8日宣布了網約車合法化,給“滴滴快的”頒發了中國第一張專車平臺資質許可——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11-13]。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出行選擇方面不斷延伸,同時從金錢成本上考慮,也有犧牲時間成本使用公共出行的方式,如:上下班和上下學是公共出行的主力軍。出行效率主要是基于時間價值[14],通過“移動互聯網+”預出行者系統、出行行為引導,讓出行者以實現出行效率最優方案[15-16]。以時間成本進行構建“移動互聯網+”出行效率模型,其中T(traffic)表示出行者可供選擇的交通方式集合,ET(expect time)表示出行者預期出行時間,AT(actual time)表示出行者實際花費的時間,出行選擇的出行方案C(choose),根據以往經驗BI(bias index)表示偏差指數,該指標對出行效果進行評價。
T={T1,T2,T3,…}
(1)
(2)
為了更加方便的研究出行者的出行效率,除時間成本外,還需要綜合各種影響因素,出行過程中效率的高低是提升整體出行效率的關鍵,實現出行效率最優Max。
(3)
出租車作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輔助形式,因存在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負外部性、過度競爭等市場失靈問題而受到政府規制,也反映了出租車行業現存的問題。網約車可以說是在當下的出租車運營體系下所誕生的必然結果,它的出現促進了出租車行業管理部門改變管理思路,將以往著重解決“打車難”、“服務質量”的管理重心,轉化為側重解決城市整體出行效率,提高資源共享,減少資源消耗,鼓勵差異發展、創新發展,提高組織效率。公交車、地鐵是公共出行倡導的出行工具,但由于等待時長和末端交通問題,使得部分時段公共出行利用率非常低下。本研究提倡的網約車行業模式和提供的管理框架和對策,以期轉變傳統出租車的行業制度格局,抓住歷史的契機,實行產業轉型升級。面對互聯網共享經濟對出租車行業帶來的深刻變革,只有順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形勢,才能用互聯網技術升級傳統出租車、公交車行業,同時減少私家車的車流量。因此,該研究方案從技術上為交通監管部門和城市道路智能化提供新的手段,“移動互聯網+”出行效率分析該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雖說網約車的發展只是時間問題,但其與傳統出租車結合轉型和結構優化、網約車安全、公交車末端交通等問題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1] 金寶輝.出行路徑選擇行為影響下的交通分配模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52-53.
[2] 丁曉華,王冕,陳巖,等. 電動汽車共享商業模式的發展[J].科技導報,2016(6):105-110.
[3] 吳光周,楊家文.面向出行時間可靠性的最優路徑規劃[J].公路,2017(2):134-142.
[4] DCCI 互聯網數據中心. 中國移動互聯網藍皮書[EB/OL].(2012-05-01)[2017-08-10]. http://www.dcci.com.cn/down/中國移動互聯網藍皮書_DCCI.pdf.
[5] 陸丹丹,范俊玲.掌上公交對居民公交出行決策的影響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2):92-92.
[6] Park W, Han S H, Kang S, et al. A factor Combination Approach to Developing Style Guides for Mobile Phone User Interfa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011(41):536-545.
[7] Shi C,Zhao Q,Hu Z,etal.Precise relative positioning using real tracking data from COMPASS GEO and IGSO satellites[J].GPS Solut, 2013(17):103-119.
[8] 吳甜甜,張云,劉永明,等.北斗/GPS組合定位方法[J].遙感學報,2014,18(5):1087-1097.
[9] Verhagen S and Teunissen P J G.Ambiguity resolution performance with GPS and Bei Dou for LEO formation flying[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13,10(3):1016-1023.
[10] Bass L, Clements P, Kazaman R.SoftWare Architecture in Practice[M].Boston:Addison Wesley,2012:105-108.
[11] 俞明.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出租車行業改革法律問題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6:85.
[12] 王靜.中國網約車的監管困境及解決[J].行政法學研究,2016,96(2):49-59.
[13] 侯登華.網約車規制路徑比較研究——兼評交通運輸部《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96-103.
[14] 高婷婷,王武宏.基于時間價值的城市交通出行成本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4,36(2):1-3.
[15] 涂紅,王銀芹.打造孝感“大十字”區域快速公交網絡,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4,34(5):123-126.
[16] 王振坡,朱丹,宋順鋒,等.時間價值、移動互聯及出行效率:一個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分析框架[J].學習與實踐,2016(12):38-46.
(責任編輯:熊文濤)
TP 311
A
2095-4824(2017)06-0085-06
2017-08-25
張揚永(1964- ),男,福建永泰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