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秋華
(江蘇省海門市第四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 海門 226141)
對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的效果探討
冒秋華
(江蘇省海門市第四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 海門 226141)
目的:探討對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海門市第四人民醫院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3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30例患者分為試驗A組和試驗B組(15例/組)。在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期間,對試驗B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試驗A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結果:與試驗B組患者相比,試驗A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更低,其髖關節Harris評分更高,其骨折愈合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能夠緩解其焦慮的癥狀,縮短其骨折愈合的時間。
綜合性護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焦慮;骨折愈合
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因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在術后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且骨折愈合的速度較慢[1]。在本研究中,江蘇省海門市第四人民醫院對30例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進行分組試驗,旨在探討對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海門市第四人民醫院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30例老年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30例患者分為試驗A組和試驗B組(15例/組)。試驗A組患者中有女5例,男10例;其年齡為61~81歲,平均年齡(68.35±5.28)歲;其中有股骨頸骨折患者9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患者4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2例。試驗B組患者中有女6例,男9例;其年齡為61~82歲,平均年齡(68.13±5.55)歲;其中有股骨頸骨折患者8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患者5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2例。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期間,對試驗B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脈搏、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上報給醫生,并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處理。2)遵循無菌原則及時對手術室、手術器械及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消毒,必要時可遵醫囑為患者應用抗生素。3)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具體流程、預期效果及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等,以便使他們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對試驗A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進行心理護理。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在術前常會出現悲觀、焦慮、急躁、易怒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采用恰當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向其講解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操作流程、術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和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等,以消除其心中的疑慮,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在術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將手術的結果告知患者,并囑咐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以緩解其焦慮感和恐懼感[2]。2)進行管道護理。在術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引流管是否通暢,并定時記錄其引流液的量、性質和顏色。若患者的引流量超過200 ml/h,應立即通知醫生對其進行處理。在術后6 h,為患者關閉尿管,之后每隔3~4 h為其開放1次尿管,以促進其膀胱逼尿肌收縮功能的恢復。3)進行疼痛護理。護理人員采用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如為其播放舒緩的音樂、陪伴其觀看影視?。┑确椒ň徑馄湫g后疼痛的癥狀,必要時可遵醫囑應用鎮痛劑、鎮靜劑對其進行治療[3]。4)進行體位護理。在術后,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并對其患肢進行制動處理。在患者患側小腿的下方墊置1個軟枕,使其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其發生髖關節脫位。定時協助患者進行翻身,并密切觀察其切口有無紅腫、滲液等情況[4]。
本文中的數據均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2±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試驗A組患者的SAS評分平均為(54.36±9.25)分,試驗B組患者的SAS評分平均為(54.23±9.88)分。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其SA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試驗A組患者的SAS評分平均為(38.52±5.41)分,試驗B組患者的SAS評分平均為(46.64±6.34)分。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均較護理前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試驗B組患者相比,試驗A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評分的比較(分,±s)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A組 15 54.36±9.25 38.52±5.41試驗B組 15 54.23±9.88 46.64±6.34
接受護理后,試驗A組患者的髖關節Harris評分平均為(82.31±12.35)分,其骨折愈合的時間平均為(3.05±0.28)個月。試驗B組患者的髖關節Harris評分平均為(70.55±13.61)分,其骨折愈合的時間平均為(3.88±0.42)個月。與試驗B組患者相比,試驗A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髖關節Harris評分更高,其骨折愈合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髖關節Harris評分、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s)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髖關節Harris評分、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s)
例數 髖關節Harris評分(分) 骨折愈合時間(月)試驗A組 15 82.31±12.35 3.05±0.28試驗B組 15 70.55±13.61 3.88±0.42
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常用方法[5]。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因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在術后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且骨折愈合的速度較慢。在本研究中,筆者對在江蘇省海門市第四人民醫院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30例老年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在兩組患者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期間,為試驗B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為試驗A組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試驗B組患者相比,試驗A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更低,其髖關節Harris評分更高,其骨折愈合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姚紅亞等 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能夠緩解其焦慮的癥狀,縮短其骨折愈合的時間。
[1]徐燕. 循證護理對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天津護理,2016(6):505-507.
[2]鄭春蘭,黃江英. 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關節功能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2016(29):81-83.
[3]紀艷芬.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產業,2014(7):44,46.
[4]姚雪紅.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7):50-51.
[5]陳艷芳. 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4(33):98-100.
[6]姚紅亞,周維鋒.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焦慮心理及術后骨愈合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5(29):143-146.
R473
B
2095-7629-(2017)19-0271-02
冒秋華,女,1977年8月出生,漢族,本科學歷,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手術室方面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