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摘要】H市的領導違紀案例使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再一次成為理論學者和工作實踐者重點關注的審計領域。本文通過分析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的審計心理,針對審計人員提出一些審計建議,為審計工作的實踐提供依據,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審計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領導干部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審計心理
一、引言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和自然資源管理問題日益突出。面對自然資源稀缺,利用效率低和生態破壞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也提出了“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的要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心理活動的科學。凡是有人活動的領域就有心理學。審計工作的實踐離不開審計人員,審計人員進行監督活動時必然伴隨著心理活動。作為心理學的一個重要領域分支,審計心理學是在研究審計活動過程中三種關系人(即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審計授權人)的心理規律的基礎上,揭示三種關系人面對審計事實產生的心理活動反應,從而促進審計工作的開展,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二、文獻綜述
(一)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相關研究
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條件,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和發展。作為保護環境的一種管理手段,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逐漸得到重視。蔡春認為以國家審計機關為主體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組織也可以進行輔助,促進環境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深度交叉融合,從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陳獻東提出保護環境的責任不僅僅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內部審計機構,社會中介組織和社會公眾也應參與進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黃溶冰認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主體應該以各級審計機關為主,采取上級審下級的模式。安徽省審計廳課題組認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主體只有國家審計機關,審計對象應該是各個地方黨政機關領導干部。
(二)審計心理學相關研究
審計心理學是一個新領域,國內關于審計心理學研究較少,發表的文章也不多。南京審計學院王會金教授在審計心理學一書中提出建立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審計心理學,探討了審計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產生與發展及審計各個階段的心理等。隋玉銀等提出了研究審計心理學對于審計領域的重要意義。袁曉勇提出了在舞弊審計中,矯正各類被審計人的不良心理是非常必要的。王小紅等提出我國應該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重視審計心理學的研究,既要重視審計主體心理分析,又要重視審計客體心理分析。
綜上所述,目前很多學者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表現出很大的關注,但其理論基礎還很薄弱,很多方面還沒有達到共識。審計心理學的研究肯定了心理學在審計領域中的運用,審計心理學與審計實踐結合起來,能更好地推動審計事業的發展。
三、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的心理分析
(一)審計授權人心理
不管審計授權還是委托,都帶有特定的動機目的。動機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心動機目的,另一種是表面動機目的。審計人員在接受授權委托時要分析授權人的真實意圖,即授權人的內心動機目的,不要急于按照表面動機目的開展審計工作。
審計授權可能出于服務心理,鑒證心理,維護心理,問責心理以及糾風心理。不管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進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查證干部任職前后所在地區主要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和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判斷其是否存在嚴重損毀自然資源資產和重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典型問題,是否存在挪用占用開發或建設中的資金以及經濟效益,是否違反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
(二)審計主體心理
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終結階段。初始階段也就是審計準備階段,審計人員容易有畏懼心理,因為被審計人是領導干部或是審計人員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從而對審計工作產生了畏懼心理。在實施階段,審計人員容易出現拖延心理,由于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審計人員希望反復的確認,客觀上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正常進行。進過長時間的工作,審計項目進入終結階段。這個階段審計報告的編寫,檔案的整理等成了細枝末節,審計人員往往容易有懈怠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審計項目的進程就會被拖延。
審計工作的進行離不開審計人員,審計人員的心理情緒對審計質量審計效率的影響十分重大。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審計對象一般是領導干部,審計對象的特殊性容易給審計人員帶來心理壓力。所以在審計過程中容易出現心理不平等領導干部處于心理優勢的問題,不利于審計工作順利完成。針對這種心理不平等,審計人員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審計工作的進行,比如選取自己熟悉的地方進行談話,掌握分寸有的放矢,在心理上給對方一定的壓力,擴大調查范圍,取得實證。這需要審計人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對問題的處理,交流與溝通能力等。
審計工作也離不開被審計者的配合,被審計者的心理也對審計工作有著重要影響。被審計者的防范心理和厭煩心理會使審計工作進度緩慢,被審計者的配合可以為審計工作節省時間成本,但是容易讓審計人員忽視一些重要問題,比如被審計者是否存在誤導審計人員的現象。所以審計人員應該時刻保持職業謹慎,不能大意。審計人員應該具備強烈的工作責任感,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綜上,審計人員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會金.審計心理學[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2]李曉波,姜法竹,王樹鋒.審計心理學[M].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7.
[3]蔡春,畢銘悅.關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思考[J].審計研究,2014(5):3-9.
[4]陳獻東.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若干思考[J].審計研究,2014(5):15-19.
[5]安徽省審計廳課題組.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幾點認識[J].審計研究,2014(6):3-9.
[6]王小紅,張麗麗,晁軍寧.基于審計心理學的審計研究[J].財會通訊,2010:136-138.
[7]王會金.審計心理學研究的意義、特點及發展趨勢[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