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梅++張紅梅
【摘要】“三農”作為普惠金融的重點領域,農村金融改革、農地投融資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共享理念為實現農地投融資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解決方案。政府、金融機構、農地經營主體等需進一步聯合創新,盤活農民土地用益物權的財產屬性,激活普惠金融下全新農地投融資模式,助燃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關鍵詞】普惠金融 農村金融改革 投融資
一、國內外農用地投融資模式
(一)國內農地投融資模式
農地承包經營權投融資模式。主要有經營權證券化和經營權直接抵押融資兩種模式,均僅限于資金需求方,未涉及供給方。都集中于如何簡化投融資手續、降低申貸成本等前段環節,是不完整的融資鏈創新,且大多是打“金融”的牌子干“流轉”的事。從各試點看,貴州湄潭試點涉及了財政出資設立土地金融機構,但以失敗告終,后續試點則再未涉及土地金融機構問題。
農地產權投融資模式。如寧夏平羅試點,當地較好的區位優勢、城鎮化進程及政策扶持使得農地產權抵押業務得以順利展開。試點具有政府主導、初建農地流轉平臺和風險防范基金等特點。但缺乏第三方土地產權評估機構,農村產權流轉市場不完善等問題。
土地收益保證投融資模式。四川樂山試點區在當地政府指導下,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通過深入調研,嘗試推出農地流轉收益權作為擔保的模式。目前,該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已為大量的土地流轉大戶提供必要的融資擔保,使其在不具備抵押條件時能夠及時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
(二)國外農地投融資模式
鑒于農業的外部性和弱質性,國際上大部分國家,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有明確的承貸機構和貸款程序,期限相對較長及各種優惠扶持政策,如允許土地抵押,貸款利率優惠等。總體而言,以美、德為代表的國家農地抵押投融資試點主要以信用合作社為基礎,民間需求為動力源泉,自行發債為融資手段,與我國有明顯不同。
二、貴州被調查農戶土地投融資的基本概況
(一)農地投融資金融機構體系不完善
近年來,貴州針對農地“三權”分置開展了多項改革試點,大力實施農地投融資模式核心區建設,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支農惠農強農政策,財政投入不斷增加。全省各金融機構截至2016年底涉農貸款余額7120.1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高于全省各項貸款增速9.2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貴州農業預計總投入6000億元,投融資需求巨大。
貴州農地改革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農地投融資發展滯后尚未得到根本改變。(1)農信社改革任重道遠。全省農信社平均撥備覆蓋率70.12%,遠低于銀監會監管指標水平;不良貸款率9.1%,高出行業6個百分點。(2)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緩慢。全省村鎮銀行等法人機構共58個,遠未覆蓋全部縣域,單個機構的平均資產規模僅為5.74億元,規模較小。(3)農地投融資擔保體系不健全,農戶對外融資能力不足,極大限制了金融服務農地投融資的能力。
(二)農戶土地投融資態度消極
從表2可知,70.71%的農戶對土地的認知還處于保守狀態,認為若不能如期償還貸款,便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不能獲得理想的收益,對農地投融資態度消極。調研發現,大部分農戶由于可用于投融資的抵押物較少,對農地投融資持質疑態度,認為土地投融資還不如向私人借貸容易。這都極大制約了貴州農地投融資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嚴重影響了全省農村經濟發展速度。
三、貴州農地投融資模式的選擇
(一)互聯網投融資模式
通過互聯網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將農民、農信社及地方政府等多方主體有機聯系在一起,共同推出以金融服務模式來開發農地的方式。具體操作過程是:將農民的土地流轉到電商公司,電商公司將這些土地轉交給合作社進行農業生產,用戶進行網上預約,認購土地使用權,并獲得該土地上的農產品。本質上說,就是將土地使用權劃分成若干部分,并在電商平臺上進行出售,消費者支付一定資金獲得土地使用權,并獲得持有期間內的農產品。
(二)“土地+政府+銀行”投融資模式
針對貴州農村地區的投融資需求,在普惠金融下通過現代金融管理模式,構建農戶經營信息檔案,全面突出當地的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以有效解決農地無法貸款的問題。如農戶通過向土地信用合作社提交貸款申請書和村委會開具的意見書,將土地經營權證書交予合作社作為借款的抵押品,合作社進行初審,再將相關資料以合作社的名義統一上交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根據合作社所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核查,向土地產權評估機構提出評估申請,評估機構出具相應的評估報告,并返回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再根據評估報告進行再一步審核確定發放貸款。
(三)土地收益抵押貨款證券化模式
農業作為風險高收益低的產業,農戶由于缺乏符合金融機構要求的抵押物,加之不健全的信用擔保體系,金融機構往往不愿為農民提供涉農貨款。因此,在貴州農村現有土地制度下進行投融資模式探索,可以考慮以土地收益作為抵押物進行證券化融資,以降低投融資風險,增加金融機構經營的靈活性,是可預見且較為穩定的投融資抵押物。
參考文獻
[1]羅劍朝.庸暉.龐璽成.農地抵押融資運行模式國際比較及其啟示[J].中國農村經濟.,2015,31(03):84-96.
[2]屈波.基于普惠金融理念的農業投融資模式選擇——以河南省為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38(9):116-118.
[3]于麗紅,池麗旭,蘭慶高.農村土地融資模式創新——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證券化探討[J].農村經濟,2015,33(8):47-51.
基金項目:本文章屬于貴州財經大學2016年度在校學生科研資助項目《普惠金融下農村土地投融資模式研究—以貴州省為例》。
作者簡介:龐梅,女,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與區域發展、風險分析與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