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輔佐特朗普一年時間,班農可謂大起大落,由班農引起的非議不斷。作為特朗普的高級顧問,班農曾被稱為“白宮操盤手”,被視作特朗普入主白宮的“師爺”。不過,這中間班農因與多名白宮高級顧問爭執,并與鼓吹或縱容種族主義、排外思想的“另類右翼”運動關系緊密而備受民權組織批評。他出局的命運似乎早已埋下了伏筆。
“功高蓋主”遭忌憚
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1953年出生于弗吉尼亞州軍港城市諾福克一個工人家庭。大學畢業后班農加入美國海軍,在擔任7年軍官后,他被派往駐波斯灣的一艘導彈驅逐艦。之后在五角大樓任海軍作戰部長的特別助理。1985年,“回爐再造”的班農拿到了哈佛商學院的MBA學位——這對于“窮二代”的他來說,無異于拿到了躋身金融圈的敲門磚。很快,他成了高盛的投資銀行家。
班農的職業生涯多姿多彩,不過,從其履歷可以看出,班農從未有過正式的從政經歷。去年大選中,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以“華盛頓圈外人”的身份參選。他在自己的競選團隊中起用了大量非政界人士,這其中就包括被任命為競選團隊首席執行官的班農。在特朗普看來,有了班農的加盟,如魚得水;在班農看來,結識了特朗普,背后就有了強大的靠山。
2016年11月,特朗普勝選后,班農隨即被任命為總統首席戰略顧問一職,相當于特朗普的頭號軍師。特朗普就職的最初幾天,迅速頒布了一系列令人頭暈眼花的總統行政令,據悉,這些行政命令就是由班農和白宮政策顧問史蒂芬·米勒親筆起草的。在包括《時代》在內的眾多美國媒體看來,特朗普上臺后的一系列政策和決定都有班農的影子:他是特朗普就職演說的撰稿人之一;促使特朗普提名保守派聯邦法官戈蘇奇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是他;特朗普1月30日發推文稱美國媒體是“反對黨”時,是在“重復”班農數天前對《紐約時報》說的話。正如《時代》所說,“突然之間,他的指紋變得無處不在”。
緊跟著,班農推動了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打壓移民等頗有爭議的政策,并在特朗普的一些關鍵決策上產生影響。比如,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背后的一個重要推手就是班農。在談及TPP協議的時候,班農稱:“退出TPP是美國現代史上最關鍵的時刻之一,讓我們的主權回到我們手上。”無論是落實具體的政策,抑或是加強移民執法的行政令以及退出TPP等政策的背后,人們都可以窺見“班農思想”。
鑒于班農在白宮的影響力,許多美國媒體把他稱為橢圓形辦公室幕后的“木偶大師”,更有人稱他為“班農總統”。他也是最新一期《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時代》周刊甚至給班農冠上“偉大的操弄者”的名頭,言指特朗普是班農的傀儡。
不過,班農在白宮的強大影響力也給他帶來了麻煩——他“功高蓋主”的形象讓特朗普頗為惱怒。
勁爆言論被公之于眾
班農日前捅出了一個大麻煩——班農萬萬沒想到,他和美國政治刊物《美國瞭望》編輯的談話被全篇放出,廣為傳播。這篇專訪由《美國瞭望》記者羅伯特·庫特納撰寫。班農在專訪中說,“如果我們繼續占下風,我想5年,最多10年,美國就會觸及永遠無法翻身的拐點。”在這篇采訪中,班農表示:“對我來說,和中國的經濟戰爭就是一切。”班農的談話并非空穴來風。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行政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根據《1974年貿易法》研究決定是否對中國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貿易政策和行為發起“301調查”。誕生于冷戰時期的“301條款”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日貿易糾紛中被多次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調查過程中,美國政府扮演了多重角色。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就指出,在這一調查中,美國政府既是警察(判斷外國政府是否有錯),又是檢察官(提起訴訟),又是陪審團(甄別證據),又是法官(決定是否采取報復性措施)。
對于班農的上述言論,在8月17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貿易戰沒有前途,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打貿易戰沒有贏家。希望有關人士不要以19世紀、20世紀的零和思維看待或試圖解決21世紀的問題。
在與《美國瞭望》編輯的談話中,班農稱,自己在推動對華貿易強硬路線時,“每天都得和其他白宮高層幕僚做斗爭”,“我們還在斗,包括和財政部、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Gary Cohn以及高盛幫”。而對于朝鮮問題,班農與老板的論調截然相反。此前特朗普發推稱,朝鮮會“面對這個世界前所未見的烈火和暴怒”;班農則毫不客氣地表示:“忘了它吧,根本沒有什么(針對朝鮮核威脅)的軍事措施。”這無異于告訴世人,在對待朝鮮問題上,特朗普是在虛張聲勢。
“班農總統?”《紐約時報》刊發社論稱,“美國從未出現過像班農這樣的總統政治幕僚,如此肆無忌憚地鞏固自身權力;不過,也從未有過一位幕僚,如此快速地損傷他老板看似擁有的受歡迎度及才能。”
就在班農爆出一系列火藥味十足的言論之際,這位白宮頭號智囊卻未料到,自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白宮“師爺”慘淡出局
當地媒體報道,特朗普和班農關系日益僵化,已經在白宮傳了一段時間。除了與老板出現嫌隙,班農在白宮幕僚中似乎人緣也不好。他與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之間長期不和,這使得新任白宮辦公室主任約翰·凱利感到厭煩。一些熟悉班農的人對他的評價也很差。“他是我遇到過的最差的人之一”,布萊巴特新聞網前編輯本·夏皮羅稱,“他經常罵人,他將所有事情都視為戰爭。”這種感受得到該網站前雇員丹娜·洛斯奇的附和:“他是地球上最差的人之一。”
特朗普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曾表示:“班農從來不善于團隊合作。”班農經常與其他白宮高級顧問產生分歧,與特朗普女婿庫什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等特朗普政府多名溫和派成員之間都發生過爭執。當時外媒報道,“班農和庫什納兩人之間的爭斗一直沒有停止,而且兩人經常是面對面直接發生爭執矛盾。”特朗普女婿庫什納跟班農在多項決定上有分歧,包括通過醫保的策略、移民禁令及如何處理敘利亞內戰等。“不管怎樣,班農和庫什納的關系外界都看得很清楚,兩人關系特別緊張,如同仇人。”
不得不說,在班農離開之前,他在白宮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了。今年4月,作為特朗普首席戰略顧問的班農被撤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而近期,自凱利任職白宮辦公室主任以來,就有他要對特朗普內閣進行“清君側”行動的說法。
事實上,夏洛茨維爾騷亂也可能是造成班農離職的一個原因。當地媒體報道,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12日發生騷亂,多個白人至上主義團體的成員以抗議移除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軍事將領羅伯特·李的雕像為由走上街頭,和反對人士在市中心發生暴力沖突,造成多人傷亡。
騷亂發生后,美國政界及輿論均嚴厲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但特朗普就此事表態時卻對沖突雙方“各打50大板”。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及弗吉尼亞州暴力沖突時,一貫被扣上“支持白人至上主義者”帽子的班農“意外”地表示,對極右派不屑一顧,并且稱自己與極右派毫無關聯,種族民族主義者只是一群小丑。
對此,批評人士在指責特朗普的同時,也把怒火指向了班農。夏洛茨維爾騷亂過后,美國知名民權團體再度要求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把他的“支持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親信史蒂夫·班農清理出白宮。班農前景一時間引發各方關注。
美國媒體援引匿名白宮官員的話報道說,特朗普對班農近來的表現越來越感到“憤怒”,而接受《美國瞭望》的訪談并肆無忌憚地高談闊論,尤其令特朗普難以容忍。此次訪談或許正是壓垮特朗普對班農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稍后,特朗普在紐約出席活動時一方面辯稱,“我喜歡他(班農),他是一個好人。他不是一個種族主義者”,而是自己的“一個朋友”;一方面卻也表示:“班農先生的去留,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三天后,結局揭曉,班農黯然離開白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