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新時期,人民對過上美好生活有新的期待,新的要求。作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們必須全方位做好群眾服務工作,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推進力度,努力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水平和質量,將黨的大政方針和優惠政策落實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關鍵詞:豐富 群眾文化 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笨梢?,黨和國家對群眾文化生活非常重視。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新時期,人們對過上美好生活有新的期待、新的要求。作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們必須全方位做好服務,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推進力度,努力提升群眾文化活動質量,將黨的大政方針和優惠政策落實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
群眾文化活動是城鄉居民的一項重要生活內容。雖然現在網絡發達了,手機普及了,但是也無法取代群眾文化活動。廣場舞、大秧歌、舞劍、練歌、下棋、打牌已成為廣大群眾尤其是老年朋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內容。在活動中,人們交流信息、聯絡感情、釋放壓力、享受快樂。從社會角度來說,群眾文化活動是建設美麗鄉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所以,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好群眾性的文化活動,讓城鄉廣大群眾獲得幸福感、滿足感。同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送科技文化下鄉,送戲劇歡樂下鄉,滿足城鄉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對策
一是要有切實可行的頂層設計。“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從國家層面已經有了方針、政策的指引,問題是我們如何把好政策落到實處。前些年,黑龍江省各地市、區縣都紛紛開展了“送戲下鄉”和群眾廣場文化活動,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我們也看到,還有許多地方把“送戲下鄉”和農村文體廣場建設當成任務來完成,群眾排練的文藝節目缺少專業指導,節目質量低;文體廣場簡陋,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凡此種種,影響和束縛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必須迅速扭轉這種局面,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二是要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館(站)的主導作用。基層文化館或鄉鎮、街道文化站是社會文化團體和城鄉群眾的服務者和輔導員,他們了解群眾,知道群眾需要什么。那么,如何正確引導、熱心輔導文藝骨干,就成為擺在基層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各基層館(站)年年都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從文藝創作,到廣場舞、大秧歌、健身操,哪樣都不能少,利用匯演、比賽等形式,促進各項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與此同時,基層文化部門在制訂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時,還要根據參與者的年齡、性別、愛好等精挑細選,哪些人適合跳舞,哪些人喜歡做操,哪些人擅長唱歌,哪些人愿意吹打彈拉、下棋打牌,都要心中有數。還要充分考慮開展文體活動時對居民是否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占用場地,是否會影響到周圍群眾休閑、散步,是否會產生比較大的噪音,而影響周邊群眾休息等等,更要考慮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與國家政策、當前形式是否契合??傊罕娢幕顒釉O計得好,將負作用降到最低,就會受到群眾的歡迎,就會得到政府的支持,進而將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三是要充分發揮群眾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歸根結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是群眾,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好與壞,主要看群眾。首先,好與不好并沒有具體的量化指標,參與者開心快樂,這是最重要的。其次,受眾的認可度和好評度也不能忽視。群眾文化活動總是有很多觀眾參與其中,大家鼓掌叫好,也是活動開展得好的標志之一。當然,專業人士的權威性評價不可否認,但這要以“熱心輔導”為前提。群眾文化活動,自娛自樂的成分比較大,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從群眾的實際出發,正確引導、耐心輔導、熱情鼓勵,最大限度地激發起群眾的參與熱情,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活動來自于群眾,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要以群眾為主體,要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文化主管部門和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多方協作,群策群力,努力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盡可能地滿足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多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R].2017-10-18.
(作者單位:劉忠學,男,本科,哈爾濱市阿城區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