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教育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規范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為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消息一出,引發社會關注。
有網民表示,非法“校園貸”潛滋暗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貸機構用較低的門檻誘騙學生上當;二是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三是虛榮心所致。
還有網民指出,“校園貸”淪為“校園害”的背后,與大學生缺少財商教育密不可分。要讓“校園貸”徹底從大學校園里退出,從根本上凈化大學生小額信貸消費市場,還必須對大學生進行金融風險意識教育,讓其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金融欺騙識辨能力。
有評論認為,保護大學生免遭“校園貸”傷害的好辦法,恐怕不是給他們建“溫室”來隔絕外界接觸,而是要讓他們懂得理性消費,給他們注射金融意識與法律意識的“疫苗”,讓他們真正學會對自身行為負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