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皓欽
【摘要】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部分企業為了獲得協同效應,為股東創造財富,往往會選擇同行業并購或者跨行業并購,從而實現市場占有率提升、業務范圍擴大等實際利益。在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股權結構的設計就關系著企業利益的導向。本文對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中《公司法》的董事會、股權大會的規則規定進行綜述,詳細分析了相對控股和絕對控股兩種控股方式在企業內的作用。從而為企業在并購重組過程中進行股權結構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議事規則 股權結構 控股方式 控制權
一、前言
企業中的股權結構,是對公司控制權分布起到重要作用的主要內容,它決定了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經營者之間所存在的委托代理關系,因此,股權結構是分散股權還是集中股權,在目前的企業并購重組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并購過程中,只有掌握了較高的股權,才能夠行使對公司的控制權,并參與到公司的重大管理決策當中,擁有話語權。
二、《公司法》中關于董事會以及股東大會議事的規定
(一)董事會的議事規則
《公司法》首先明確了董事、董事會職權等相關概念,在法律中,公司董事無需享有公司股權,并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任滿可連任,在任期內,股東無權無故解除其職務。董事和董事會所行使的職權,應當遵循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并在企業中對股東保持公平。董事會以會議的方式行使職權,其中包含執行股東會決議、向股東會報告工作、決定公司經營計劃、制定年度財務預算決算等各項內容。公司重大決策,則應通過董事會進行集體決策,董事會會議應有過半數的董事出席方可舉行。董事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通過。在議事過程中,每一名董事均有一票表決權,董事會決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用舉手方式進行表決。決策完成后,則應由董事會秘書進行會議記錄并永久保存。
(二)股東大會的議事規則
《公司法》規定,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組成,是公司的權利機構,其職責包括決定公司經營方向和投資計劃、對董事、監事進行選舉和更換,對董事會、監事會報告進行批復、對公司合并、分立、形式變更、解散、清算等事項進行決議等。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但是,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三、股權結構與控制權的關系
(一)股權結構類型
在現代企業當中,企業類型的特征不同,其股權結構也各不相同,因此股東在企業當中的持股數量與其在企業當中的控制權并不存在必然聯系,具體的控制特征需要視企業特征來分析。但是,在企業制度當中,對于控制權的獲取一般會通過附加條件加以限制,從而使控制權成為股權結構的最終目標,股東憑借股權結構實現企業的有效治理。從這一角度來看,二者之間又具有相互依存的特點。
就目前的企業類型來說,股權結構角度可以大體上分為兩大類。其一是內部股權高度集中的企業,這種企業一般以家族企業居多,股東是家族化的企業所有,占股超過51%,控股股東為絕對控股。
這種類型的企業,大股東擁有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一般在進行董事會成員的選舉時,更傾向于家族成員,從而在企業重大決策過程中,體現出實際控制的能力,此時,大股東擁有了對企業管理層的監督權和罷免權,實現了股權和控制權的統一[1]。與之不同的是,某些企業的股權結構高度分散,不存在絕對大股東,每一位股東的持股比例都相對較低,雖然擁有一定的持股,但是均不超過51%,不具有對企業的控制權。這種類型的企業,股東當中會存在一定的“搭便車”現象,企業的管理層可以不通過擁有51%的股權就能夠實現對企業的掌控,并可以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做出深刻影響。因此對于股權分散的企業,相對持股的股東并不存在控制權。
(二)控制權影響并購
在市場經濟當中,企業當中的控制權問題主要是內部代理人和控制權私利之間的問題,因此在企業進行并購時,控制權爭奪成為并購主要解決的問題。雖然在企業并購的決策制定中其首要目的在于擴大市場規模以及長久發展,但是缺少控制權就意味著對企業重大決策和戰略方向喪失話語權。所以企業并購是否成功,取決于是否掌握了目標公司的控制權,并購企業既要能夠參與到決策、又要能夠對管理層進行監督和管理,并對經營方針行使表決權,實現整合。
四、企業在并購重組過程中的股權結構設計
(一)投資主體多元化
為了避免并購過程中控制權不會遭受到旁落的威脅,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是股權結構設計當中的重要對策之一。多元化的投資主體相較于單一的投資人,其涵蓋范圍更加廣闊,包含了自然人、政府、社會機構等不同形式的主體,其中,自然人的投資引入一方面可以起到股票價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對于效率的提高也有較大幫助;而機構投資主要是能夠彌補個人力量在投資環境當中的薄弱和不足,為企業發展和企業重組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而政府部門的介入則是起到了個人和投資機構的互相制衡作用,既從根本上避免了因證券市場環境不成熟所帶來的融資風險,又能夠防止在企業運行過程中,企業股東受到董事會、監事會架空,出現獨斷決策。
(二)鞏固企業控制權
在部分股權相對分散的企業當中,出現并購重組現象時,往往會由于流通股所占比重過高,而使其在股權爭奪中失去控制權。因此為了防止企業在融資或重組過程中股權遭到嚴重稀釋,需要通過股權結構優化的設置來進行控制權的鞏固。在企業實踐當中,一般會通過公司規章的設置,來實現股權結構優化,防止股份稀釋。例如章程中可以在并購事先進行規定性要求,將投票權的40%作為并購決策的占比,從而鞏固自己的股權,最大限度地保護各個股東的自身利益[2]。
在股權相對集中,特別是只有2~3個股東的企業當中,往往會出現兩個股東聯合起來,成為一致行動人從而獲得企業的絕對控制權的情況。例如B啤酒公司為了控股A啤酒公司并占有其市場,但A啤酒公司又不想讓出控制權,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成立合資啤酒公司,B啤酒公司提出再引入C公司成為合資公司的股東,這時B啤酒公司就可能在股權結構上進行刻意安排。合資公司賦予A、B、C三個股東的股權分別為38%、31.62%、30.38%。合資公司董事會中,A公司和B公司各占兩人,C公司占一人。在2:2:1的董事會布局中,C公司的這一票顯得尤為重要。看似A公司為合資公司的最大股東,但B與C公司已經密切合作多年,所以B與C聯合起來成為了一致行動人,擁有了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現代企業的并購和重組當中,雖然其產生并購決策的根本目的在于企業發展,但是并購本身所具有的股權爭奪,其突出表現在于控制權的劃分。因此需要利用股權結構的設計和優化,避免在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出現股權稀釋、控制權降低的現象,影響股東對企業的決策權和話語權。
參考文獻
[1]周瑜勝.公司控制權、流動性與并購績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2]李圓超.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中交易結構設計研究[D].浙江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