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要】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是一門有待研究的學問,在德、英、美等國家已經開始在現實當中運用,而我國在編制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方面與這些國家相差甚遠。鑒于我國國有企業的背景、影響力與其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本文用國有企業做為探討案例,結合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情況,總結出我國國有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如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披露的主動性不強等缺陷,并制定克服這些問題的辦法,從而完善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關鍵詞】國有企業 社會責任會計 會計信息 信息披露
一、引言
(一)選題背景
我國在社會責任會計方面的探索進程和發達國家相差甚遠,理論體系還不完善,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的階段同樣存在很多缺陷。導致我國在社會責任會計方面還有很多障礙需要克服。由于國內的國有企業有著重要而特別的身份,所以本文著重探討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框架的完善。美國是最先在社會責任會計方面起步的國家,并對其概念做出了解釋,這一概念很快被國際學術界所重視。美國會計師協會與美國會計協會單獨設立了社會方案績效衡量協會以及組織行為環境影響協會,還公布了其在編制社會責任會計報告方面取得的效果和進度。
(二)文獻綜述
《國際會計》是常勛教授在200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用例子講解了增值表的絕大部分內容,缺憾是沒有拿各國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進行比較。
2007年,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公司責任人論述了日本企業對員工社會責任的相關政策。中國首家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民營公司是西門子公司。
2009年,我國首套針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框架的章程由中國紡織工業委員會制定出來,也是中國各行各界首個針對構建社會責任利潤披露體系的指導性文獻即《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綱要》。
二、當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國有企業不編制社會責任報告
相當多的大型國有企業意識到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對社會的深遠影響,相關機構對2015年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研究信息顯示,2015年整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研究有了很大突破,披露數量與質量大幅度增長,到2016年,有70多家國有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進行披露,比2015年多了20多家,占所有國有企業的大多數。
(二)披露內容隨意報告不規范
相當一部分中小型國有企業乃至大型國有企業沒有用專業術語進行披露,披露內容零碎語言模糊不清。例如在全國排名第三的鋼廠遼寧的鞍山鋼廠,其會計報表所反映出了公司的財務指標、公司的治理、宏觀環境分析、行業環境分析、公司政策的變更、公司的收益和風險、公司的發展戰略和未來發展的預期,從鞍山鋼廠的會計報表能夠得出,鞍山鋼廠并沒有在報表中說明其承擔以及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
(三)披露的信息無從考證
國家電網公司從2007年開始將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公布于眾。報告內容包括:履行期望、履行活動、履行效果、履行許諾和履行主體。其中履責意愿、行為、承諾和主體主要是用語言文字描述,履責績效方面有數據提現,其中包含經濟成果和社會成果,經濟成果包括近三年的財務成果、經營成果、電網普及以及供電成果;社會績效包含近三年的全面服務、社會公益、伙伴公營、透明運營、員工發展、減少污染、推進電動汽車發展和推進節能減排。披露信息較為全面,但是其大部分數據都無從考察,也很難得到證實。
三、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披露成本較高
首先,企業需要投入人力以及財力去統計社會責任數據,有些規模較大的企業甚至需要為之成立一個獨立的部門。其次,在計量過程中還可能要投入機器設備等。
(二)缺乏披露意識及披露標準
企業對于經濟與社會友好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淺薄,使得企業缺乏履行和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意識。社會責任會計是近些年來新起的領域,我國目前仍在理論探索階段,尚未制定披露標準。很多企業沒有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不是因為沒有承擔社會責任或沒有履行社會責任,而是因為沒有一個參考的披露標準。
(三)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與監督機制
現在的社會責任的法律核心是環境管理方法,國家成立了委員會還出臺了《環境保護法》等保護自然和資源分配有關的法規,頒發了相關的法律條文。但是該法的制定沒有考慮除國家自身的使用者的需求。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編制由于沒有與傳統財務報告的編制那樣有完善的體系和披露框架,所以二者的可信度不可相提并論,因此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編制更需要第三方監督機制進行嚴格的審查。
四、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構建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框架
企業社會責任的和傳統的會計信息同樣重要,所以說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要和傳統會計信息披露一樣有健全的披露體系。一個較為完善的披露框架首先應該確立信息披露的目標,根據披露的目標制定披露的原則,然后是統一計量方法,規定披露內容,使得不同企業披露的信息可以進行相互對照。最后是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披露行為進行監督,同時使得披露行為有法可依。
(二)出臺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法律條文
國家出臺相關法律條文是國家明確規定企業完成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促使企業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有效的措施。經濟法應作為建立該法律體系的核心基礎,再以其他的規章制度為輔助內容。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的原因是由于企業對社會形成了不良影響。而規制企業不良事項,維持市場機制在正軌行駛,防止“市場失靈”是經濟法的主要作用。應當推進構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體系的進程。
(三)設立第三方監督機構endprint
國家應設立第三方監督機構審計被監察單位的社會責任會計報表[10]。審計的目的在于查明被審計單位的社會責任會計報表是否按照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準則公允地反映其社會責任履行的情況。審查結果合格則可對報表直接進行披露,如果審查中發現報表有問題,比如弄虛作假、內容有誤等,問題較小的要求企業更正,問題較大的要報送有關部門對企業進行處罰,并要求更正。對報表有誤且拒不更正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
(四)建立公益訴訟制度
由于最近一段時間里類似于塑化劑工業添加劑事件和紫金采礦污染事件等的頻繁出現,公眾的視線越來越多的投向了公益訴訟制度。國內現有的法律制度將可以被提起訴訟的內容劃入了一個明確的受限條件,而這個條件為除了直接利害關系人之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申請訴訟。由于事件受害人不能集中提起訴訟并且無力承擔較高的申訴費用,最終的結果是沒有人去追究受損的社會公共利益。而消除這種尷尬的局面一個很有效的方式就是公益訴訟制度。
五、結束語
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披露體系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如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企業缺乏披露意識、缺乏編制報告的標準、披露成本較高、沒有專門監督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部門。由于披露體系不完善,導致我國有部分國有企業不編制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信息零散、報告不規范、披露信息質量不高。最后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如構建披露框架、增強企業披露意識、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由于寫作時間有限,查詢相關資料的文庫有限,本文在探討編制社會責任報告存在問題方面層次不夠深,總結出的都是淺顯的問題,沒有涉及一些深入以及潛在問題。另外,因為現在社會責任會計計量方面各界還沒有一個被認可的計量方法,相關參考文獻也相對匱乏,由于知識能力有限,因此本文只能表達了對計量方法的一些簡單的看法,無法總結出比較好的計量方法。本文提出了構建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基本體系的大致思路,但是在細節方面還存在很多漏洞。
參考文獻
[1]萬壽義.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我國滬市A股的實證檢驗[J].會計之友.2013(2):22-27.
[2]夏伯忠.新會計大辭典[M].中國商業出版社,920.
[3]宋永春.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6(9):32-33.
[4]李健.破解中小企業難以承擔社會責任問題的對策思路[J].經濟縱橫.2013(3):26-28.
[5]尹世芬.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3(5):30-31.
[6]陳美希.關于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分析[J].莆田學院學報.2012.
[7]蘭歡歡.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赤子.2012(11)40-41.
[8]佟岳.首份會展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出爐[J].中國會展.2014(7):33-36.
[9]員碧輝,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中國蘭州:蘭州大學,2009年,27-30.
[10]丁安生,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N],企業導報,2012.
[11]Belen Fernandez-Feijoo,Silvia Romero,Silvia Ruiz.Commitment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easured through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report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behavior of compani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15):46-51.
[12]Harlan C.The dynamics of customer dissatisfaction in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Production Panning&Control,2011(03):65-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