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我國的經濟現狀,研究經濟環境對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和會計行業規模的影響,會計的改革如何與時俱進,會計制度和準則的制定與實施如何與現有的經濟環境相適應。
【關鍵詞】經濟環境 會計發展
一、引言
會計的發展是與社會環境密不可分的,經濟環境的改變決定著會計的發展方向。會計制度和準則的頒布,會計發展的規模和制度的創新,會計工作人員的培養,都與經濟有著直接的關系。
(一)選題的背景、意義
當前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已逐步完善,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面對著經濟增長水平的不斷上升,經濟的快速增長,導致了經濟對會計的需求愈來愈提升,會計對于經濟反映愈加靈敏。。近年,由于世界經濟情形的急劇惡化,強烈沖擊著我國會計的成長,通過對會計成長史的簡要回顧以及制度的變革歷程的梳理,明確了解我國的經濟環境,做好會計相應的改革與措施。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會計模式的形成是多種環境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政治、經濟、法律及文化環境的影響是最為重要的,正因為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等情況形態各異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北歐會計、英美會計等,美國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會計是在英國會計的傳統影響之下建立起來的。所以英美兩國會計在某些方面有若干類似的地方。從國內外的會計變革過程來看,具有明顯不同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發現,社會環境對會計成長具有明顯的影響。自從中國加入WTO后,經濟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會計制度亦將跟著發展。而會計的成長為經濟環境的融洽提供了必然的保障,還在相應的規模上加強經濟的增長。中國仍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不斷改進會計制度,使之順應經濟,推動會計的穩定增長。
二、經濟環境與會計發展的關系
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主要經過了3個期間的變化,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從最初的記錄計量、單式記賬到復式記賬。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有了記數和記載的必要。我國會計歷史悠久,由便捷到繁瑣,由最古老的計量到單式簿記最后復式簿記持續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已逐步完善。2006年是我國會計準則重大改革的一年,財政部制定了新會計準則體系,使原有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結合起來,新會計準則的制定使我國的會計準則在國際化的進程有了很大的進步。伴隨中國經濟的增長,社會環境的持續改善,會計持續的發展,從逐年增加的會計機構、會計工作者和頒布的種種制度和條例,無疑都在顯示著會計的進步。會計所處的社會環境在轉變,會計也在轉變,社會環境越好,會計的市場就發達,會計的變化就更快。
三、經濟環境對會計發展影響的分析
(一)對會計準則的影響
經濟環境的改變對會計的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會計準則的頒布要適應當時經濟環境的改變,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規范企業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制定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企事業單位的性質有所不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指出企業應當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但是權責發生制也有它的弊端,針對于我國的事業單位還是不太實用,所以我國的事業單位還是采用收付實現制來計量、報告。為了進一步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提高企業合并財務報表質量,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發布了《關于印發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的通知》,對《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進行了修訂,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范圍內施行。
(二)對會計制度的影響
1950年7月試行《中央重工業部所屬企業及經濟結構統一會計制度》,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統一的會計制度。它的實施有效的規范了各行各業的會計行為,結束了當時會計核算的混亂局面。為了進一步規制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等,財政部在2000年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于2001年開始實施。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對部分營改增作為試點,2016年起我國全面推行營改增,全面營改增之后,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全面繳納增值稅。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全面實行營改增之后,“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名稱調整為“稅金及附加”,該科目核算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及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相關稅費;最新的會計報表利潤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報表項目調整為“稅金及附加”項目。減輕了重復納稅及企業的稅負,更好的推進了企業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我國服務行業的發展。
四、結論與建議
就本文所得出的結論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第一,加快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與實施,建立以《會計法》為核心的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法律法規,輔助一些規章制度的實施。了解當時的經濟形勢,制定有效的會計準則,從經濟國際化看,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是會計行業的發展方向。第二,堅持會計改革,完善我國的會計政策與法。我國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已經有很多了,但是在具體落實和處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需要完善落實到具體細則。第三,做好會計的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企業會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會計人員等,相互監督,做到不徇私舞弊,保護資產的安全,確保信息的完整。國家和社會都要履行其職責。第四,提高會計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職業道德是調節活動形成的各項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減少會計方面弄虛作假的行為,減少經濟犯罪事件,減少對于正確貫徹國家有關政策法令,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邊竹芳.美國會計模式發展及趨勢研究[J].科學之友.2010,(21):108-109.
[2]趙弢,龐大菊.會計環境變化對會計發展的影響[J].學院:學者的精神家園.2010(9).
[3]劉曉梅,黃煒.論新時期下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和職業道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3,(03).
作者簡介:陳曦(1986-),女,漢族,貴州銅仁人,碩士,現從事會計教學工作,研究方向會計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