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雄
(甘肅省積石山縣人民醫院,甘肅 積石山 731700)
用中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效果探討
石光雄
(甘肅省積石山縣人民醫院,甘肅 積石山 731700)
目的:探討用中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將甘肅省積石山縣人民醫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間收治的106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三聯組和中醫組,每組各有53例患者。聯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對三聯組患者進行治療,用中醫療法對中醫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中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0.57%)明顯高于三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69.8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3.77%)明顯低于三聯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5.0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中醫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治療的效果,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中醫;不良反應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導致胃炎及胃潰瘍等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清除幽門螺桿菌是治療感染性胃病的關鍵。臨床上常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奧美拉唑的三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進行治療,但療效并不理想,且易導致患者發生胃腸不適、頭痛、頭暈等不良反應。有研究結果顯示,用中醫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較理想的療效[1-2]。為了進一步證實該療法的有效性,本文對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間在甘肅省積石山縣人民醫院就診的106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入選標準:1)其病情均符合《中西醫臨床消化病學》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診斷標準。2)經胃鏡檢查和病理學檢查確診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3)進行C14尿素呼氣試驗的結果為陽性。4)具有胃痛、反酸等臨床癥狀。排除標準:1)存在幽門梗阻史、胃手術史及胃穿孔史。2)存在嚴重的在心、肝、腎、肺等臟器功能不全。3)在參與本次研究前的半個月內服用過抗生素或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物。
選取甘肅省積石山縣人民醫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間收治的106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三聯組和中醫組,每組各有53例患者。在中醫組患者中,有男28例、女25例;其年齡介于17~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5±3.7)歲;其病程介于6個月~9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1±3.3)年;在他們中,有22例輕度Hp感染患者,有20例中度Hp感染患者,有11重度Hp感染患者;其中,有32例胃炎患者,有21例胃潰瘍患者。在三聯組患者中,有男27例、女26例;其年齡介于18~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3±3.2)歲;其病程介于9個月~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6±3.2)年;在他們中,有21例輕度Hp感染患者,有19例中度Hp感染患者,有13重度Hp感染患者;其中,有31例胃炎患者,有22例胃潰瘍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Hp感染程度及胃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三聯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聯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對三聯組患者進行治療。甲硝唑的用法為:口服,0.6 g/次,2次/d。阿莫西林的用法為:口服,1.0 g/次,2次/d。奧美拉唑的用法為:口服,20mg/次,2次/d。共服用14 d。1.2.2 中醫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用中醫療法對中醫組患者進行治療,即根據患者的不同證型選取不同的方劑對其進行治療。其中:1)陰虛胃燥型。用加味麥門冬湯對該型患者進行治療。該方的藥物組成為:麥冬15 g,生山藥、人參各12 g,丹參、白芍、清半夏各9 g,生桃仁、甘草各5 g,棗3顆。2)肝氣犯胃型。用柴胡舒肝散對該型患者進行治療。該方的藥物組成為:柴胡、川芎、芍藥、香附、醋炒陳皮、麩炒枳殼各10 g,炙甘草3 g。3)肝胃郁熱型。用化肝煎聯合左金丸對該型患者進行治療。該方的藥物組成為:蒲公英、海螵蛸、浙貝母各13 g,郁金、丹皮、白芍各10 g,澤瀉、青皮各9 g,黃連、陳皮、生山梔、川楝子各6 g,沉香、吳茱萸各2 g。4)脾胃虛寒型。用扶陽益胃湯對該型患者進行治療。該方的藥物組成為:黑附子(炮、去皮)11 g,吳茱萸、白術、陳皮各10 g,干姜(炮)9 g,白芍藥、炙甘草、草豆蔻、人參、官桂各6 g,蒲公英、益智仁各3 g。上述藥方的用法均為:將藥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分早晚兩次服用,每日服1劑。以1周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
在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根據《中西醫臨床消化病學》和《中醫病證診療標準》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對兩組患者進行療效判定,并將結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指治療后,患者胃痛、反酸等癥狀消失,對其進行C14尿素呼氣試驗的結果為陰性。有效:指治療后,患者胃痛、反酸等癥狀明顯減輕,對其進行C14尿素呼氣試驗的結果為弱陰性或弱陽性。無效:指治療后,患者胃痛、反酸等癥狀未發生變化,對其進行C14尿素呼氣試驗的結果仍為陽性,其病情甚至在加重。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中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0.57%)明顯高于三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69.8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中醫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3.77%)明顯低于三聯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5.0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對比
由甲硝唑+阿莫西林+奧美拉唑組成的三聯療法是臨床上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常規方法。用該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不過,患者在停藥后其病情易復發,且不良反應較多[3]。中醫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屬于“胃脘痛”、“痞滿”的范疇,是由飲食與環境失和、脾胃失調、胃感外邪所引起的。該病的病機為虛實夾陳,故應將益氣健脾、扶正祛邪、解毒清熱利濕、理氣活血化瘀作為該病的治療原則。
在本次研究中,甘肅省積石山縣人民醫院根據中醫組患者的癥候類型,對其進行中醫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比如對陰虛胃燥型患者使用加味麥門冬湯進行治療。該方具有養血清熱、調經降逆的功效,主治陰虛肺燥之證。對肝氣犯胃型患者使用柴胡舒肝散進行治療。該方為理氣劑,具有活血止痛、疏肝理氣的功效,主治肝氣郁滯之證。對肝胃郁熱型患者使用化肝煎聯合左金丸進行治療。化肝煎善解肝氣之郁,具有平氣逆、散郁火的功效。左金丸為清熱劑,具有疏肝、瀉火、和胃、止痛的功效,主治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嘔吐酸水。對脾胃虛寒型患者使用扶陽益胃湯進行治療。該方具有扶陽散寒、健脾益胃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胃脘當心而痛之證[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中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三聯組患者,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三聯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用中醫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治療的效果,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楊彥民,王得文,安小花.(14)C尿素呼氣試驗結合中西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炎的臨床觀察[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18):2718-2720.
[2]賈永強.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臨床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22):3077-3078.
[3]段青山.中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 2015(8):106-107.
[4]陶燕,宋潔,楊林森.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5):69.
R256.3
B
2095-7629-(2017)12-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