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娟,張旭彥
(江蘇省丹陽市云陽人民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肱骨髁骨折患兒實施系統化護理的效果探討
徐佳娟,張旭彥
(江蘇省丹陽市云陽人民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目的:探究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肱骨髁骨折患兒實施系統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江蘇省丹陽市云陽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肱骨髁骨折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72例患兒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36例患兒。對甲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對乙組患兒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系統化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兒骨折處愈合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骨折處愈合的時間更短、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甲組患兒家長相比,乙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肱骨髁骨折患兒實施系統化護理的效果顯著,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骨折處的愈合,且能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手術;肱骨髁骨折;系統化護理
肱骨髁骨折是指肱骨髁與肱骨端的連接處發生的骨折。該病在3~10歲的兒童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該病患兒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骨折處腫脹、疼痛,部分患兒還存在肢體畸形的癥狀。目前,臨床上主要對肱骨髁骨折患兒進行手術治療。臨床實踐證實,在對肱骨髁骨折患兒進行手術治療前后,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促進其骨折處的愈合,改善其預后[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肱骨髁骨折患兒實施系統化護理的效果。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江蘇省丹陽市云陽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肱骨髁骨折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72例患兒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36例患兒。在甲組中,有男25例,女11例,年齡為2~8歲,平均(6.1±1.4)歲。在乙組中,有男26例,女10例,年齡為3~9歲,平均(6.6±1.8)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72例患兒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臨床上規定的肱骨髁骨折的診斷標準,且經X線檢查或CT檢查得到確診。2)年齡在10歲以下。3)骨折類型為閉合性骨折。4)其家長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患兒的排除標準是:1)臨床資料缺失。2)骨折類型為開放性骨折。3)不具有手術治療的指征。
對甲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術前,對患兒的骨折處進行簡單的處理,用三角吊帶將其患肢懸吊于胸前。確認患兒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及手術名稱等。告知患兒家長讓患兒于術前8 h禁食,于術前4 h禁飲。術后,對患兒進行體位護理、用藥指導和飲食護理等。對乙組患兒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系統化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術前護理:⑴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以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親近患兒,并采用講故事、玩游戲及看圖書等方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從而緩解其緊張感和恐懼感。同時,主動與患兒的家長進行溝通,將手術的相關事宜告知患兒家長,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從而改善其焦慮、禁張等負性情緒,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性。⑵術前準備:協助患兒進行相關的術前檢查。密切觀察患兒患肢的手指是否出現發紺、發涼、麻木等神經和血管損傷的情況。根據患兒的體重計算術中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術前為患兒修剪指甲、清潔皮膚,并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手術器具。2)術后護理:⑴麻醉蘇醒前的護理。在術后至麻醉蘇醒前這段時間內,護理人員要使患兒保持平臥位,并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其發生嘔吐和誤吸。持續對患兒進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其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確保其血氧飽和度不低于98%。⑵患肢保護。目前,臨床上多采用石膏固定法對接受肱骨髁骨折手術后患兒的患肢進行固定。但患兒普遍好動,體位的變動較大,因此易影響其骨折處的穩定性并導致其發生血管、神經損傷。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在患兒患肢的肘部墊一個軟墊,避免其肘部發生磕碰,同時確保其骨折處的肌肉組織處于無張力的狀態。另外,在搬動患兒時要用雙手托穩患兒的肘肩關節,盡量避免在其患肢處進行輸液或使用止血帶。⑶腫脹護理。術后3~5 d內患兒的患肢會達到腫脹的高峰期,因此護理人員要實時觀察其患肢的血液循環、腫脹程度、皮膚的顏色和溫度等,并將其患肢抬高30cm,避免其因患肢腫脹而發生骨筋膜室綜合癥。⑷康復鍛煉。臨床研究表明,骨折的恢復與術后的康復鍛煉密切相關。因此,護理人員要指導患兒進行必要的術后康復鍛煉,如指導其進行提肩、肌肉等長收縮、屈伸腕關節、松拳、握拳等肌肉關節鍛煉。在指導患兒進行康復鍛煉的過程中,禁止強力牽拉其患肢,避免急于求成,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其進行鍛煉。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2)對兩組患兒進行6個月的隨訪,記錄其骨折處愈合的時間。3)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此調查問卷將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3]。
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骨折處愈合的時間更短、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骨折處愈合的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與甲組患兒家長相比,乙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小兒肱骨髁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該病。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對肱骨髁骨折患兒進行手術治療的治愈率高達90%以上。但對該病患兒進行手術治療易導致其術后發生多種并發癥,如神經損傷、關節僵直、肘內翻畸形等,從而影響其肢體的功能[4]。近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肱骨髁骨折患兒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促進其骨折愈合具有重要的意義。系統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主體”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強調落實護理責任制、優化護理的工作流程,以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護理服務為目標[5]。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對36例進行手術治療的肱骨髁骨折患兒實施系統化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與梁惠俠[6]等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進行手術治療的肱骨髁骨折患兒實施系統化護理的效果顯著,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骨折處的愈合,且能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
[1]張宏.肱骨干骨折的臨床護理心得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8(8):263-264.
[2]程英雄,羅毅文,王斌,等.補腎活血法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圍手術期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6,10(24):16-19.
[3]崔艷超.橈骨遠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圍手術期護理[J].社區醫學雜志,2015,10(13):49-50.
[4]何曉萍,陸建陽.人工肱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肱骨近端復雜骨折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醫正骨,2013,6(25):74-75.
[5]張媛娜,謝詠梅.下頜骨髁突骨折行切復內固定術及頜間彈性固定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8(29):725-726.
[6]梁惠俠,陳雪云,寧秀波.對肱骨外科頸骨折患兒進行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0):113.
R473
B
2095-7629-(2017)12-0146-02
徐佳娟,女,1979年1月23日出生,大專學歷,護師,研究方向:手術護理;張旭彥,女,1985年10月6日出生,大專學歷,護師,研究方向:手術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