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蓮
(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江蘇 泗洪 223900)
對行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術后感染的效果研究
孟 蓮
(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江蘇 泗洪 223900)
目的:探究對進行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術后感染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進行子宮肌瘤手術的5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57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中有28例患者,乙組中有29例患者。對甲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對乙組患者在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和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更低,其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子宮肌瘤手術;優質護理;術后感染;護理滿意度
子宮肌瘤又叫子宮纖維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該病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所致。子宮出血、腹部包塊及白帶增多是該病患者最典型的臨床癥狀。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有所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學習[1]。現階段,臨床上主要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效果較好。有學者指出,將優質護理應用到進行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能促進其手術的順利進行,降低其術后感染的發生率[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進行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術后感染的效果。
擇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進行子宮肌瘤手術的57例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隨機將這57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中有28例患者,乙組中有29例患者。甲組患者的年齡為41~50歲,平均(46.6±2.13)歲;其病灶組織的直徑為3.3~7.8cm, 平 均(6.0±1.33)cm;其 病 程 為 0.6~ 7年, 平均(3.0±0.79)年。乙組患者的年齡為40~47歲,平均(44.5±2.12)歲;其病灶組織的直徑為3.4~7.6cm,平均(5.8±1.04)cm;其病程為0.4~6年,平均(2.9±0.8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甲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方法是:術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將手術的相關事宜告知患者,以提高其對手術的信心。遵醫囑協助患者進行術前的各項常規檢查,并指導其于術前禁食、禁飲。術后,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環境護理及飲食護理等。對乙組患者在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術前護理:⑴心理護理:術前,及時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內心的想法。針對患者術前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或恐懼等不良心理這一情況,護理人員要耐心地開導患者,詳細向其講解手術的目的和安全性,并向其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從而緩解其不良心理,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⑵術前準備。術前協助患者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凝血功能、心電圖、B超及肝腎功能等常規檢查,了解其具體病情和身體狀況。同時,詢問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史或相關的禁忌證。對患者進行常規備皮,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手術器具。2)術后護理:⑴病情觀察。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體溫、瞳孔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情況。對于尚未清醒的患者,應使其保持平臥位,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并及時清除其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暢,以防其發生誤吸、嗆咳或肺部感染。另外,注意觀察患者的切口是否發生異常情況,如紅腫、滲血、滲液等,若發現患者出現上述情況,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⑵排尿護理。進行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在麻醉因素的影響下,通常會發生排尿反射功能異常,從而使其膀胱組織長期處于緊張和收縮的狀態。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詳細講解術后臥床期大小便的正確方法,并指導其鍛煉會陰部的肌肉組織,同時定期對其膀胱進行沖洗,從而提高其排尿的通暢性,防止其發生泌尿系統感染。⑶疼痛護理。術后疼痛是機體常見的一種應激反應。有研究表明,術后疼痛會對患者的康復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子宮肌瘤手術后,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及時詢問其疼痛的部位、程度、持續的時間、性質等。對于疼痛程度較輕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教會其緩解疼痛的方法,如讓其聽音樂、與人聊天等。對于疼痛程度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及時通知醫生,并遵醫囑對其進行鎮痛治療。⑷活動指導。在手術結束12 h后,護理人員可協助患者進行床邊站立、慢走等活動,并指導其在活動期間保持正確的呼吸方式。在手術結束24 h后,護理人員可告知患者下床進行簡單的活動,從而促進其胃腸蠕動,避免其發生腸粘連等并發癥。每次活動的強度和時間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術后感染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總滿意率=(十分滿意例數+較為滿意例數)/總例數×100%[3]。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的對比
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率的對比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過去,臨床上主要對該病患者進行保守治療,但效果欠佳。近年來,臨床上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該病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易發生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從而影響其預后[4]。有學者指出[5],臨床上在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手術前后,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降低其術后感染的發生率,促進其早日康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更低,其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進行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術后感染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劉美荊,黃媛彥,李海英,等.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689-1691.
[2]邵艷秋,程青.基于同質醫療理念的創新型護理實踐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144-2147.
[3]劉紅菊,姚彩鳳.需要層次護理在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隨機對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150-152.
[4]牛娜.臨床路徑護理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水平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10(10):73-75,76.
[5]楊帆,林英,羅秀珍,等.舒適護理模式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西部醫學,2013,25(8):1266-1267,1279.
R473
B
2095-7629-(2017)12-0148-02
孟蓮,女,1979年5月出生,江蘇泗洪人,大專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婦產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