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清艷
摘 要:中國兒童書全球化傳播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中國彰顯文化實力,培育孩童民族自豪感,建立中華東方文化認同感強有力的陣地。本文在研究兒童書全球化傳播共同特質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中國文化元素的歲時民俗少兒讀物、中國城市冒險系列以及中華傳奇女性題材的兒童書選題、內容與版式設計創意策略,認為:需要學會“發現兒童”,摒棄目前中國兒童書成人機械想象的說教思路,注重兒童浪漫幻想的情結;注重東方藝術人文情懷的神韻與傳達;創意東西方視覺美感交融的版式;處理好圖文搭配,方能成功賦能中國文化,實現全球華語傳播。
關鍵詞:東方文化;兒童書;全球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6172-8122(2017)11-0004-04
如何將中國兒童書進行全球化傳播,彰顯我國東方文化的國家影響力?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我國有規模出版社拓展業務及市場的方向。縱觀每屆意大利博洛尼亞兒童書展會,雖然我國政府下大力氣集合中國二十余家少兒出版社聯合出展,但能參展的兒童書品種極為有限,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圖書寥寥,難以產生中國東方文化影響力的核聚變效應。
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兒童身處東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多元思潮、理念和行為不斷沖擊。如何在認知、視覺的兒童書傳播過程中,不斷培養中國兒童的民族文化自信,建立本國文化的認同,如何用全球理解的文本去解讀中國味的兒童故事?如何創意各類少兒愛不釋手的讀本?這無疑是我國兒童出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兒童書全球化的創意特質
諸如《哈利·波特》這類影響全球文化的暢銷童書,有著共性。
一是選題。內容上更重視少兒情緒、情感,向小讀者傳達一種對真善美執著追求的信念,倡導以積極樂觀態度去對待生活,勇于直面困難、戰勝困難。《哈利波特》實在不算是奇幻文學作品中最出類拔萃的作品,但創造了一個跟現實世界平行的魔法世界,孩子們覺得能夠脫離現實,進入一個魔法世界,而且能隨時進出,為孩子們增加一個可觸、可感、可以冒險的另一體驗空間;另一方面,小說記錄了小主人公哈利逐步走向成熟和強大的成長過程,里面有淚水、迷茫、孤獨,真實可信,與每個小讀者成長心理相吻合,孩子們在閱讀中體會到讀書的愉悅,品位到成長的喜與樂。吸引力強的兒童書永遠都離不開給孩子們講一個動聽的故事。
二是少兒讀物版式設計強調審美功能。其開本設計契合少兒生理特點,有別于成人讀物。少兒手掌寬度較小,一些全球化圖書設計便著重于出版利于少兒把控的開本。雖然全球性的圖書也有許多大開本兒童書,但其制作精美,版式設計著重保護少兒視力,考慮到少兒在閱讀時,眼睛與書本保持至少30cm左右的距離。
這類全球性少兒圖書還關注其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視覺跳躍性特點,版式設計中的插圖、分欄等生動、活潑,注重扉頁、插圖的設計。這類全球化圖書的扉頁質量煞是精美,在高質量的色紙基礎上,還加有肌理,清香淡淡,甚至還印有裝飾性的圖案,或配與文字內容相關的經典插圖。上述平添孩童接觸書時難以言辭的手感與視覺喜悅。這種版式設計,附加美學藝術創意價值,吸引更多的孩童。這類圖書不僅漂亮、廉價,而且富于藝術性。優美的兒童書能夠激發孩子和書本之間良好的互動,如一些讓孩子們動手翻翻、插插、粘粘貼貼等功能,均能將圖書推上全新的審美層次。
三是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少兒特征,從圖書內容到版式進行分類設計。例如德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以及粉紅、桃紅、橘紅10段“閱讀測量尺”:嬰兒觸摸書是木頭書或塑料書;一周歲的厚頁小書是最佳選擇;一周歲半的幼兒可以自行認出書中的圖片,也樂意聽大人講解的圖書;二周歲的幼兒讀簡短的小故事書;三周歲的孩子有自己喜愛的主題圖書;四周歲孩子有結合自己生活內容的圖書;五至六周歲孩子有語言文字和數數方面的圖書;七周歲有注重學習方面的圖書;八至九周歲孩子有可以逐字逐句去讀的圖書;十周歲孩子偏向冒險、充滿幻想色彩的圖書。[1]
讀物選擇上,男孩和女孩也有很多的差異,男孩側重科幻和冒險類的主題,女孩子側重于童話浪漫的故事主題,有些圖書在成人看來充滿童趣,但是卻不能讓孩子感動。
綜上,兒童書出版選題需要著重考慮兒童的情緒、情感,有一定故事性,版式設計精美,有藝術感,符合孩童愛玩互動特性,同時兼顧不同年齡段孩子們的需求特征,培養孩子們自我讀書、愛書的能力,而不是將兒童書定位在成人閱讀視角。
二、東方文化元素全球傳播的開發
中華東方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挖掘的全球化語境的選題眾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歲時民俗少兒讀物
中國傳統節日沉淀本國千年傳統,從遠古文化走來,每一季節日都可追溯其獨到的歷史淵源、奇特傳說、特有情趣以及深厚廣泛的民眾土壤。傳統節日習俗是我國的傳統、風尚和觀念,承載著整個國家對美好生活的愿望與憧憬,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內聚力,具有深遠的包容力。
1.當下國內相關傳統節日的兒童圖書
一是偏學術風格的普及讀物,如《中國結——圖說民間傳統節日》,書中八成是圖片,圖片大多來源于考古發現的文物、壁畫、雕刻,以及版畫、年華、畫冊、剪紙等,適合于資料收藏,卻不適合向兒童推廣;《圖說中國傳統節日》,圖文并茂,但是圖畫多是裝飾圖,文字則大多引經據典,圖書裝幀精美,紙張還可以,價格較貴;《我們的節日:春節》,由馮驥才主編的“我們的節日”系列,內容完整,學術價值較高,可作資料保存;
二是偏重于節日故事類的,如《好孩子必讀的中華傳統節日故事》,故事簡單易懂,適合兒童,但是插畫沒有突破傳統風格;《笨笨熊看四季民俗:冬天里的節日民俗》,很濃中國味的插畫,偏中國古畫畫風,只是文字較小,小孩子對這樣的插畫不是很感興趣;《名師推薦課外閱讀叢書:中國傳統節日民俗(學生版)》,此套叢書,文字簡約,故事性適合兒童閱讀,但是沒有插話,書本印刷質量不是很好;《彩繪本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由熊亮繪制的系列故事,包括《年》《灶王爺》,是目前表現傳統節日比較受歡迎的版本,可惜沒有做成完整的系列。endprint
三是偏重節日民俗介紹。如《中國十個節日傳說(漢英對照)》,情節相當簡單,很是勉強,而且忽視孩子的節日需要,未能將傳統節日的特征以及歷史傳說表達出來。插圖格調不太統一;《中國節日故事手工書——小狗過端午》,比較新穎的一種方式,針對低幼兒童,用手工制作節日所需物品,達到介紹節日的目的。
2.目前可以嘗試運作的傳統節日全球化選題
針對除夕·春節、元宵節、中和節、花朝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下元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節等富含故事選題,進行具體開發、挖掘與提煉。
選擇民間故事,同時輔以飲食民俗以及相關習俗。飲食民俗及其習俗的介紹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而是插入圖畫,甚至制作精良的小飾品,如中國結,這種可觸可摸物品可以打破不同種族、文化的隔離,產生一定的親切之感。
3.以親情為源開發諸如“除夕·春節”選題
(1)傳說故事:年獸的傳說、熬年守歲的傳說、萬年創建歷法的傳說、貼春聯和門神的傳說、馬皇后巧言消禍的傳說、倒貼“福”的傳說、桃符的傳說、老鼠嫁女的傳說、“破五”的傳說、舞獅子的傳說、金角老龍播雨的傳說、荷花生龍的傳說、財神菩薩休妻等傳說。
(2)春節食俗:餃子、年糕、臘味、春餅、長面、三道茶,只需要繪制各種食物的插圖,并制作精美的插頁貫穿其中,無需介紹各種食物制作方法。
(3)春節的習俗:掃塵、祭祖、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年畫、守歲、爆竹、拜年、逛廟會、觀社火、中國結、壓歲錢、舞春牛等等。
傳統節日,中國人耳熟能詳,介紹節日很簡單,但是需要傳遞的不僅是簡單樸實的節日概念,更想讓孩子知道的是節日背后的東方民俗文化,并突破文化障礙,所以這些獨具特色的東方民俗文化需要以親情為源進行創意,親情是人類共通的情感。
親情話題故事很是動人。可以從中國傳統的食俗入手,將中國的各個傳統節日的特色食物擬人化,讓他們能夠形象生動的與孩子交流,滿足全球孩子充滿童趣的心理,同時潛移默化的進行一些東方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全球孩子們在輕松地故事情境下,了解我們優秀的東方傳統文化。
如針對節日美食,兒童書故事主角可選取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上海“南翔小籠”,將小籠包子擬人化設定為4-8歲,屬龍,男孩,金牛座。小籠包子,又叫湯包,大名“湯小龍”,在中國,名氣不在李小龍之下。家住上海南市區老城隍廟,老家嘉定南翔。性格活潑,故有“淘氣包”之謂。喜好“軋一腳”,哪兒都有他的身影、聲音。口頭禪,過去是“幫幫忙”,現在改為“啥腔調”。小兄弟小姐妹特多,頭頂上都帶有褶皺,十四到十九道不等,十九道者最聰明,湯小龍即是,記性好,所有的事情都記在褶子里了。
還可以設計小籠包子闖天下,闖進的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糕點行列,因此一系列的圖書主要側重于他與各個傳統節的食物發生的故事,故事設計要掌握與時俱進,同時也要囊括傳統節日及食俗的介紹等等。
每則故事字數控制在1000字以內,情節設置有一到兩個戲劇沖突,同時以精美插畫形式表現,并將中國傳統食物制作成精美的公仔或是插頁贈送。
系列圖書大致分成10冊,按照中國傳統節日的順序編排。每一冊書的封面都以小籠包子與一種食物發生沖突的精彩畫面設置。
(二)中國城市冒險類少兒讀物
目前中國兒童書基本上是寫給成人閱讀,有這樣的一種通病:過分追求主題深刻,大體皆是用成人的機械想象取代孩童的神奇幻想,書中人物也是單面的、類型化,善與惡兩極對立,在故事氛圍的營造上則是遠離時代生活,起源于不知何年何月的古代或純粹的動物世界,大都離不開一種成人的說教情結。
中國如今發展日新月異,城市的變遷是國內外了解中國變化的一個有力的窗口。可以考慮開發以表現中國現代城市地域特征的系列兒童書彰顯中華實力,使世界各地少年兒童足不出戶即能拓寬眼界,增長閱歷,對中國各個城市東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1.當下國內有關城市冒險類圖書
目前國內有關城市冒險類兒童圖書尚缺乏。一些零星涉及圖書,也是認定男性主人公偏好冒險探索題材,女性主人公偏好情感關愛類題材。
這其實是種刻板印象。美國兒童繪本會安排不同性別的主人公鮮活于各類故事題材,男孩、女孩出現頻度大體相當,各種兒童故事里,都可以出現數量均衡的男孩或女孩主人公。如美國睡前“臥室探險” 題材的故事系列,里面貫穿男孩女孩,并未所有皆指認給“勇敢的男孩子”,他們共同可以戰勝魔幻,克服恐懼、探索未知,達成故事,男孩、女孩皆有主演故事的機會。一本《勇敢的瑪莎》(Brave Martha),故事是描述小女孩瑪莎獨睡,并戰勝各種魔影充斥漆黑臥室里的故事;《不要在床上蹦》(No Jumping on the Bed),講述小男孩沃特(Walter)奇遇記,是一種喜歡睡前蹦床,蹦裂整棟公寓層層天花板的故事。冒險類故事沒有明顯性別差異,情節設置均關注趣味性和離奇性,向兒童傳播這樣的認知:只要堅強與勇敢,就能探索到屬于自己的未知精彩生活。[2]
2.中國城市類冒險兒童書全球化傳播策略
在圖文并茂的閱讀中學習各學科知識,受到東方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熏陶,感受藝術,感受美,若達到上述效果,前提是孩子們帶著興趣去閱讀,而且越閱讀越感興趣。城市冒險兒童書中主人公歷的經歷具有易感染性,較能迎合5到8歲兒童獵奇心理,好動的成長狀態,并且豐富的知識能讓他們在獲得快樂之余得到不只是單純的愉快閱讀體驗。[3]
例如:此類書可以策劃以主人公游歷各個城市的經歷展示各個城市的精妙之處(景點,建筑等),穿插各種各樣的社會必備常識。可選擇西安,桂林(麗江)、北京、上海這些城市,有的是古文明發源地,有的是中國自然風光面貌,有的是首都,有的是現代大都市,這些城市都有自己豐富的歷史,獨特的美景,不同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環境,是中國當代形象的代表之地標。endprint
圖書里可以融入豐富的考古,生物,歷史和地理知識。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鄭和下西洋等城市都是可考慮的選擇傳播對象。
圖書故事主人公可以設計為一位愛冒險的6歲左右小男生,活潑好動,善惡分明,富有強烈正義感和好奇心,充滿想象力,帶點叛逆,不喜歡受拘束,又極其聰明,具有極強動手能力的孩子。
主人公游歷城市的過程也是他破解任務,尋找下一關卡的過程,富有故事書的情節性,沖突性和矛盾性。通過破解關卡的過程,圖文并茂地展示中國各個城市的現狀,歷史文化,地域特色,代表性建筑,地方性民俗,著名景點,城市弊病等。將各學科知識,建筑藝術等所包含的美學概念,社會常識,社會新鮮事物以及生存技能等元素與情節緊密串聯在一起。并且在故事中融入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孝悌廉恥),及西方道德可取之處(排隊,不大聲喧嘩等)。做到潛移默化地讓小讀者在讀書的過程中受到中西文化的雙重教育。讓小讀者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城市發展存在的弊病及產生的原因,讓他們從小就對這個社會形成不可推卸的責任感。
每本書的最后附頁部分,將以一頁的篇幅附上書中提到各個景觀,建筑,知識點的真實圖片,簡略介紹,附相關科學原理。
(三)中國傳奇女性繪本
談到中國的歷史,其中有很多人不能回避,也有很多令人津津樂道話題,那就是“江山美人”,更讓人馬上聯想到中國的四大美女。此類女性傳奇色彩利于東方文化題材的挖掘與開發。
1.中國傳奇女性繪本系列分類:
宮廷傳奇女性:羋八子、武則天、楊玉環、西施、貂蟬、王昭君……。
歷史才女:李清照、謝道韞、薛濤、蔡文姬、上官婉兒、唐婉……。
巾幗英雄:婦好、花木蘭、樊梨花、秦良玉 ……。
神話傳說女性:巫山神女、織女、孟姜女、嫦娥、白素貞……。
民間傳奇女性:劉蘭芝、祝英臺、紅線女、李娃 ……。
2.中國女性傳奇繪本全球化傳播策略
旦凡為人所記住的歷史女性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都有一個傳奇的人生,可以借助歷史將她們的傳奇重新演繹,讓更多人從簡單的故事,優美的畫面中重新理解她們。
要想讓自己的文化傳出去,就需要先圖解自己,與別人的文化進行協商。在中國人心目中,圖書所傳達中國女性獨立意識,可以折射出西方文化中的英雄主義、女權主義思想,體現出了個人主義的氣息。這就充分發揮和利用了多元文化互融的優勢,將諸多中國文化元素成功納入圖書當中。
在全球化語境下,需要將中國故事素材用全球理解的方式,以一種追求真、善、美的娛樂形式,突出人類共同關注的親情、愛情、友情、勇敢、童心、忠誠、夢想、溝通、善良等簡單而永遠不衰的全人類富有教育意義的母題,如此內在的現實立意,賦以對于西方而言神秘的東方經典傳說色彩,勢將獲得不同文化、不同年齡受眾群體的共同認可,方可重塑曾經的東方文化藝術輝煌,成功地借鑒全球化語境,進行跨文化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兒童圖書的發展。
三、總結:東方文化全球傳播的兒童書創意策略
(一)挖掘中國東方文化元素,注重賦于東方藝術人文情懷的神韻與傳達,學會“發現兒童”
傳播學強調共通的意義空間。一是受者對傳播內容的語言、文字等符號內涵的共通,二是傳播內容與受者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產生吻合。這樣方能達成傳受雙方共通的意義空間,反之,傳受雙方就會傳而不通,甚至發生誤解。[4]
雖然不同文化、不同社會中成長起來的孩童是不一樣的,但孩童都是處于受保護地位,其成人化、社會化程度較低,因此,東西方兒童天然地擁有許多共性。諸如好玩、喜幻想、樂于冒險、強好奇心、熱愛新鮮事等。各國兒童生活環境均相對單純,也使得全世界的兒童生活經歷、體驗等都大體一致或接近。兒童有自己的世界;兒童有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兒童有自己特有的情感,兒童書需要呈現“發現兒童”的內容。
我國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為中國兒童書將傳統東方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必須克服東方文化與國際文化的異質性,實現民族文化資源與人類共同終極命題的切合。
(二)融東方與西方視覺情感交融的創新版式
英國著名國際出版人馬瑞克認為,在編制全球化兒童圖書的過程中,應考慮下列七個因素:選題的覆蓋面;敘述文字必須簡潔而有啟發性,刺激讀者思考;插圖的種類及數量,力求不同風格的插圖;圖文數量、比例適宜;設計及表達手法多樣創新;無論是意念、表達手法乃至文字都要針對特定年齡;出于文化及政治的考慮,盡量避免使用一些禁忌性內容,如不能避免,應安排相應文字、插圖在空版上,以便其他地區出版社可作修訂。[5]
把兒童讀物版式最有特征的東方文化元素強調出來,突出少兒審美情趣,版式布局大氣、優美,賦以藝術品味,適當夸張傳播內容信息品質,借助比喻對讀物中特性進行張揚,讓小讀者可以發揮想象,進行視覺概念轉化,會使得孩童首先對頁面產生關注,從而觸發視覺興趣,達成視覺構成輔助閱讀,融東方與西方視覺情感交融的版式創新目的。
(三)處理好配圖與東方文字的關系
是“用圖畫講故事的書”,還是“帶插圖的故事書”,或者是“圖畫與文字共同講故事的書”,關鍵在于圖畫與文字關系——圖畫和文字藝術關系處理的方式。
佩里·諾德曼(Perry Nodelman)認為:文字與圖畫一定是相互限制的。有時是文字限制了圖畫,文字在文圖關系中,占據主動,是“先入為主”,因而局限了圖畫解釋的范圍,約束了圖畫傳遞的信息。有時圖畫也限制文字,當文字皆“變”化為圖畫,圖畫的直觀形象去講述故事,會將故事內容置于特定的情景中。有時圖文又是相互“關照”,相互“幫助”的友好態勢,在圖畫書中,圖畫生動“證實”文字信息,文字是理解圖畫不可或缺的提示,提供每一句文字的對應物,形神兼備地傳遞文字內在的含義。[6]
顯然,文字與圖畫是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對象,須將兩種關于同一對象的信息整合,圖畫書本身就是語言,具有表達性,能抒情能敘事,中國漢字具備象形、會意、指示、形聲功能,本身就具備圖解功能,而當下我國的圖畫書不是用圖來講故事,僅僅是對文章進行圖解,其實只是屬于插圖,需很恰當解讀漢字寓意才可。
我國現有原創圖書以文集、文字為主,相對枯燥單調,這與歐美以樣式等視覺為主的兒童圖書有區別。歐美兒童書通常以圖文配合來表現,甚至圖畫的比例遠超文字,其實這是符合孩童閱讀與審美習慣的。優美、到位、準確的圖畫可以彌補文字的欠缺,創意畫中有話的強效果,增強整本兒童書的可讀性。有效處理好插圖與東方文字之間的關聯是個大創意。
參考文獻:
[1] 王達.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的推廣閱讀實踐.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4).
[2] 王佳.引進版少兒讀物的選題原則—從接力出版社的幾本暢銷書論起.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7).
[3] 陳寧.美國兒童繪本出版中的性別理念研究——簡論國內兒童讀物中性別教育的缺失.出版科學,2016(5).
[4] 李超倫.兒童圖書國際化.編輯學刊,1993(12).
[5] 李超倫.兒童圖書國際化.編輯學刊,1993(12).
[6] 李昆鵬.少兒讀物插圖的審美設計及其效果分析.大眾文藝,2017(5).
[責任編輯:傳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