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
摘 要:造成學生心理脆弱的主要原因有四個:家庭問題、青春期問題、競爭壓力、新鮮事物的誘惑。如果結合當下的小組互助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尋找治愈之道,學校也可以從四方面著手:正念減壓;善守公平、公正,讓友情與學業共長;普及青春期知識,爭取家長、朋友的支持;挖掘潛能,增長才干與自信。
關鍵詞:心理脆弱;青春期;小組建設;治愈之道
學生心理脆弱的問題越來越突兀,禁不起挫折、失敗的打擊,缺乏直面困難的勇氣。媒體對于學生因小事而自殺的新聞報道漸漸增多,因此,積極防御,探究治愈方略的意義日趨顯要。我與同行們深入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探尋了解決方法,嘗試在小組建設中創設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的保障機制,有些成效,所以寫出來和同仁們商榷,以裨補不足。
一、 四項主因分析
1. 家庭問題:
一個人的心理問題大多源于幼兒、兒童時期家庭的影響。由于幼弱,容易受到傷害;由于父母不察,孩子缺乏自愈能力,所以傷害深遠。而且,“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就是說不幸的因果俱不相同,所以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及其形成的人格缺陷也是千差萬別的,待到發現,治愈的難度很大。
2. 青春期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兩次“斷奶期”。第一次是在出生八個月之后,有了一定的飲食消化能力時,媽媽就會適時給孩子斷奶,促使孩子學習鍛煉自己的飲食能力,廣泛吸收營養,有益健康成長。第二次就是十四五歲的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其本質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斷乳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身體生長發育迅速,不少人出現敏感、不安、自卑和焦慮的狀況;而思維、認知、做事等能力的明顯增強,個性的顯露和自我意識的膨脹,使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逐漸減弱,渴望獨立、自由,敢于質疑權威,反抗約束,容易形成難以適應社會的心理問題。
3. 競爭壓力:
中考升學的壓力超過高考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從初一到初三逐漸增強,期間因不堪重負厭學者有之,逃學者有之,棄學者亦有之;雖是少數,于我們確有挽救的必要和責任。小組互助學習模式確實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但范圍尚限于部分而非全體,所以部分學生仍然會因激烈的競爭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4. 新鮮事物的誘惑:
學生視野不斷擴大,接觸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網絡信息量大,包羅萬象,都對懵懂少年極具誘惑力。其中分辨力和自制力較差者,更易迷戀動漫或者網絡小說,沉迷網絡游戲,不但浪費時間,嚴重者還會因此形成網癮而脫離現實、排斥現實,變得厭學、孤僻、消沉、沖動、易怒、自卑,極度叛逆,至此境地,家庭和學校都無計可施。
二、 從小組建設中尋找治愈之道
所謂正本清源,對癥下藥。但是關乎“人”的問題,想來說易行難。所以雖是多方取經,又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反復研討實驗,選出下列解決方法,但認真施行起來,必然也非易事,只能用拋磚引玉的態度與同行參議,再求完善。
1. 正念減壓: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創設良性競爭環境
若論最能生動酣暢淋漓地呈現競爭過程,令我們深刻理解其本質意義的,也許莫過于賽跑。相同的顯性起點彰顯了公平,各不相同的基礎軟實力作為隱性起點又決定了競爭參與者的結果。這一點很像同班就讀共赴中考的學生,努力拼搏,奮勇爭先。有的初始領先,卻偏偏忍不住再三回頭查看身后的對手,目測差距,神散心慌,欲速反慢,結果落敗;有的起先落后一點,但能專注自我,凝神步幅臂力,一程好過一程,終而獲勝。兩者對比,顯現出一個道理:競爭的本質意義和精進取勝的首要在于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我們必須教育學生理解這一觀念,并植根于自己的思想沃土。當時刻關照自我,修正、超越自我成為堅定的思想信念以后,眼前的同學不再是對手,更不是敵人,壓力有所消減,他們才易看人優點,學人長處;更易靜守當下,專心學習,天天向上,步步成長。
2. 善守公平、公正,讓友情與學業共長
進入初中,學生的自尊心、表現欲越來越強,他們渴望尊重,重視榮譽。然而即使同班學生,學習能力和各方面的表現也不會集中在同一層次,基礎、能力弱者易氣餒、自卑,強者易驕傲、自大。強者不可能一好百好,永遠都好;弱者也不可能一差百差,永遠都差。對于強者,贊其優長,可以助長上進;責其過失,有助去除浮躁,培養謙和、踏實的品質。對于弱者,責其過錯,有助去除痞氣;揚其優長,有助明辨是非,培養自信、沉勇的品質。學可分先進與后進,而看待學生的眼睛不可分青白,唯有施予公平,處置公正,嚴而有寬,慈而不縱;信眾怨寡,上下團結。平日里學習研討,除獎勵學識長進外,更應把互諒互助、互賞互學作為獎評條件,則友情與學業共長。一旦遇到困難、挫折或危機,其利斷金,或有至成。所以,小組建設、班級管理必須嚴守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則,用心培養師生情誼、同學情誼。
友誼既重,應當細說分明。學生之間,建立友誼并不難,因為有的是機會。課堂教學,小組成員互助合作,一起探索,同克難關,共享成功;課間活動,脾性相和者、志趣相投者,都能自由交流、玩樂,彼此培養友誼實屬易事,困難在于保持。我們可以先把學生分成三類:首類心理健康,獨立自尊,又懂得尊重別人、愛護別人;既善于結交,也善于保持,堪為后者典范。第二類也善于交友,承受的壓力大,抗壓能力弱,又不擅或沒有勇氣釋放壓力,也不善管理情緒,言談舉止容易引發矛盾,以致破壞友誼。第三類內心閉塞,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癥,或是天生命運,或是童年、童年以后的經歷使然。三類之中,第一類最為理想,可作典范。后兩類大都是家庭問題或社會影響所致,而且經年累月,沉疴難治。解決之道首要依賴于家庭成員的反思、覺悟、學習以及改變。為人父母也是一門學問,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好的,家長必須學習;閑暇多溝通,多了解,該陪伴時不缺席,當教養時不懈怠,與孩子直面現實,共同成長。對于特殊學生,班主任只能特殊對待,平時細心觀察,多與家長聯系,尋準病因,把握火候,或是慢慢引導轉化,或是捕捉良機下一劑猛藥妙手扭轉;搭配好小組成員,給環境,給機會,妥善引導;鼓勵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假以時日,可以有些改善。樹木容易,樹人難!人是最復雜的,問題學生的情況更復雜。老師和家長要有過人的智慧和膽略,有足夠的愛心、細心與耐心;學生也得能夠反復自查自省,理解師長苦心,愿意配合行動,努力踏準節奏。每一方的態度和付出,每一節點的把握和得失都會影響和決定最終的成敗,此中艱難非常人能夠想象,成功可期卻難奢求!我們也只能順勢而為,盡心盡力專注于過程;看淡結果,不為之困擾,不為之用強。endprint
3. 普及青春期知識,爭取家長、朋友的支持
青春期“精神斷乳”,與人生第一次斷乳迥然不同,孩子因爭取自由、獨立而積極擺脫家長的“保護”,家長依然把他們當孩子看待;他們越想掙脫,家長的保護越是過度。這時候孩子的成長受到嚴重阻礙,心里自然會常常感到痛苦、迷茫、消沉、憤怒,需要傾訴,渴望支持和理解。所以,正確的方法是導引。“導”如大禹治水,因勢疏通釋放;“引”為接引,是送他們到該去的地方去——正道。首先要向家長和學生普及青春期知識,方便家長了解孩子,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家庭矛盾,加強溝通,及早把孩子拉回正途。其功在“引”,有利成長;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盡快覺察覺悟,冷靜、理智地對待困難和困惑,勉勵尋找正確途徑走出迷茫。其次是在小組建設中注意培養真摯的友誼。青春期伊始,孩子追求獨立、自由,希望家長放手,覺悟遲的家長總怕孩子“摔跟頭”,死拉著不放,雙方矛盾漸增,溝通理解漸難。關鍵時刻,任家長苦口婆心,孩子偏偏油鹽不進,這時,他們更愿意向朋友傾訴并尋求幫助。如果我們始終把鼓勵小組同學互幫互助當做長治之法,努力讓純潔的友誼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自然生發,愈久彌堅。那么,一旦遇到困難挫折或者矛盾沖突,他們也容易找到可以傾訴、咨商的朋友,即使不能妥當解決問題,畢竟心中煩惱抑郁得以傾訴,也可減少心理問題滋生,這就是“導”的好處,功在釋放,有利健康。而且助人者往往也能以他人為鑒,收獲自助經驗。良性循環里,學生們越來越堅強、勇敢、聰慧,問題、困難反成了他們打磨自己的礪石。遇到問題嚴重的學生,如愛打架斗狠、網癮少年,班主任可以指導他的朋友反復作思想、心理疏導,進出多相伴,察錯即勸止。日子久了,他們也能化解一些郁悶煩難,增長一些自制能力。一位同事在班級管理中就遇到過一個典型案例:米強,聰明、倔強。童年是在爺爺的溺愛中度過,小學畢業后回城與父母同住。初一成績優良,尤擅數學、體育。初二開始叛逆厭學,迷戀網游,打架劫錢,父母無法管教。他就安排米強的兩個好朋友在課間、上學和放學路上輪流陪他,適機開導,但見其打架或進網吧立即勸阻,若勸阻無效,即告知班主任處理。一月多過去了,米強打架、進網吧的次數慢慢減少了。隨后,小組長增強了組員同米強的互動,補其弱,用其強,展其優,增其自信與自尊。一個學期下來,一切如水入道,他的情緒、狀態穩定了,也能與父母正常交流了,學習成績緩慢提高。
4. 挖掘潛能,增長才干與自信
整理一片荒田,荒草拔除了還會長出來,他仍然是荒田;設若種滿嘉禾,它還是荒田嗎?當然不是!所以,還要家校聯動,豐富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盡可能挖掘或發現學生尤其是問題學生的潛能、特長,創造條件以培養,創造機會以演練;增長才干,堅實自信,涵養雅趣,滌除痞氣,或能自上正道。
但凡問題,都有根源,關鍵在于耐心追溯,細心辨析,正本清源。學生的脆弱在于價值感受到了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壓力卻又缺乏援助,孤獨、自卑、恐懼;視野拓寬了,誘惑增多了,渴望獨立自由而深感“束縛”太多,心中怨憤、迷茫,以致叛逆難馴。那我們就一一辨證施治,以正觀念、守原則優化環境,以普及青春期知識為手段改善溝通,擴大支持;同時廣養才干雅趣,厚筑自信勇氣。無論變化由外而內,還是內外相濟,若能促成鳳凰涅槃,學生自可強大。畢竟寄予了我們的美好希望,目標與推理論證的結果確實理想化了。所以,置身實施過程,我們務必要持之以恒,冷靜理智地走好關鍵節點。取得成效,當及時總結經驗,繼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若未效驗,也不必氣餒。每個學生都是復雜而獨特的生命個體,任何方法都不可能讓我們闖過所有的難關,更不可能拯救所有的問題學生,但只要探索之火不熄,希望之光自然不滅,愿與同仁共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