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楠?
摘 要:“央視新聞”微博作為國家級媒體在新媒體的傳播平臺,具有互動性、開放性和權威性的特征,在發布國內外重大新聞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設備的增多,網絡直播逐漸成為新媒體新聞報道的一種方式,“央視新聞”微博在運用直播方面也有了不少實踐。與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相比,網絡直播具有實時性、互動性和通俗化的特點,能夠給受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在新聞報道中利用直播技術,提高了報道的時效性,豐富了報道內容,拉近了觀眾與事實真相、新聞人物的距離,滿足了新媒體時代受眾對信息的最大化需求。
關鍵詞:央視新聞;微博;新聞報道;直播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1-0021-02
一、微博直播的發展現狀
微博作為一種社交平臺在2011年早已出現,隨著文字、圖片的發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受眾對于信息的立體化需求,微博開發了直播應用。微博直播是在短視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借助網絡傳播的微博直播迅速發展。這種新媒體互動傳播形式主要是運用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攝錄功能,借助視頻直播軟件,隨時隨地發布內容。微博直播一出現首先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娛樂消遣方式。利用微博聚集起來的強大人氣,人們有的發布自己身邊的新鮮事,有的展示自己的才藝,直播成為網民表達自我的窗口。
近年來,隨著新聞報道對時效性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及時記錄并且報道出來,成為媒體追求的目標之一。過去的新聞報道流程往往是記者在接到采訪線索后,先準備設備,然后以最快速度到達現場進行拍攝。而直播的門檻低、使用便捷,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屏智能手機和4G網絡技術逐漸普及,人人手中都有移動設備,網絡的覆蓋率和速度也日新月異,只要按下拍攝鍵,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就能迅速對新聞尤其是突發事件進行報道。直播不僅可以為新聞的時效性提供保障,而且影響力的覆蓋范圍極大。
二、“央視新聞”微博直播的特點
“央視新聞”微博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官方微博,是央視重大新聞、突發事件、重點報道的首發平臺。近年來,“央視新聞”微博越來越多地使用直播這種方式進行新聞報道,題材涉及廣泛,包括生活資訊、國家會議、體育賽事、科研成果、主題活動等等。以2017年上半年為例,“央視新聞”微博一共發布了約445篇直播形式的新聞報道,平均每天發布超過2篇,觀看人次達44億次,評論數超過60萬條??梢?,直播這種形式已經成為新聞報道的利器,在互聯網時代滿足信息需求方面有其獨特的貢獻。
首先,與傳統媒體直播相比,“央視新聞”微博發布的直播內容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點。在傳統媒體中,官方媒體發布的信息雖然重大而且權威,但通常掌握著一種從精英角度出發的話語權,不僅報道程序具有固定的模式,而且在語言風格和拍攝風格上難以轉變其固有的嚴肅形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每天面對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注意力難以集中,以正式語言、嚴肅風格報道的新聞內容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但是,受眾并沒有遠離媒體,只不過他們的媒介習慣正在轉向移動化、視頻化。無論是上下班的地鐵上,還是排隊等待的時間,人們已經習慣了用手機來消磨時間,而微博碎片化的傳播方式正好滿足了受眾的這種需求。不僅如此,“央視新聞”在微博中發布的直播內容弱化了新聞事件的宏大性,生活化的語言和不拘一格的拍攝風格為網民提供了全新的信息體驗。從題材上來看,直播報道大多關注的是一些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以及彰顯國家形象和實力的新聞事件。比如2017年1月6日,福建首條地鐵全線試運營;探秘央視春晚彩排后臺;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進入發射準備階段等等。這些內容都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并且引發一定的討論,強化了人們的參與感。從拍攝方式來看,拍攝設備不必要是專業的攝影機,有的甚至是用手機拍攝,觀眾就好像真的來到了現場,可以面對面新聞事件的主體進行交流。這種直播具有很大的草根性、平民化特征,拉近了媒體與受眾的距離,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微博直播還注重觀眾的評論與反饋,新媒體的互動性也得到了體現。
其次,與文字、圖片、短視頻相比,直播具有真實全面、信息量大的特點。由于微博的發布字數受到140字的限制,圖片的數量最多只有9張,而且單純的語言描述難免會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加上語言的多義性很容易造成事實的被曲解,因此媒體的新聞報道中應該力求多媒體展現、立體化呈現,才能使報道更加全面。短視頻出現以后,由于同時具有文字、畫面、聲音,新聞報道的現場感增強了。在短視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直播賦予這種現場感以更大的展示空間,新聞報道不僅可以多媒體化,而且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上都可以被任意延伸。在直播鏡頭的帶領之下,觀眾時而來到邊境隨公安民警展開日常毒品緝查工作,時而登上奔馳的“復興號”高鐵,感受“中國時速”,時而來到高考考點看考生精神狀態如何、備考情況怎樣……網絡直播不受電視有限的節目編排影響,題材多元化,受眾可以自由選擇觀看的內容,而且節目之間互不影響,運用直播報道新聞可以讓觀眾不錯過任何一個新聞事件的精彩瞬間。
三、“央視新聞”微博直播的優勢
(一)權威性與通俗化相結合
“央視新聞”自帶的權威性使新聞事實的報道更加具有公信力。雖然記錄的設備可能不專業,但是記者本身的專業性不會造成扭曲事實、虛假報道等情況出現。盡管人人都可以拿手機記錄現場,但比起一些新聞現場的市民等非專業人士拍攝的畫面,央視新聞發布的直播更權威、更專業。
直播的拍攝手法通俗,更加接地氣。為了全面、真實、完整、細致地展現一個新聞事件,直播可以從多角度、全方位進行拍攝,不需要過多的專業手法限制,只需要忠實地記錄現場即可。這種通俗的呈現方式可以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拉近觀眾與新聞人物的距離。另外,沒有了專業設備的對準,鏡頭前的采訪對象不容易緊張,狀態更真實、自然。這樣也更符合新聞傳播大眾化、貼近生活的要求。endprint
(二)零距離無時差呈現
時效性是新聞報道的要素,微博直播幾乎可以無時差地呈現一個事件?!把胍曅侣劇蔽⒉┳鳛榫哂袡嗤院陀绊懥Φ娜珖悦襟w,對報道的時效性要求更高。網絡直播的視頻既不需要專業的剪輯,也不受時長的限制,可以迅速發布。比如,福建泉州暴雨來襲,央視新聞記者立即在當地通過網絡新聞直播間,現場實時播報降雨狀況,關注受災情況,運用直播全方位展現了暴雨現場的狼藉和救災工作的進展情況。以6月26日“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首發的新聞報道為例,微博直播的發布速度幾乎是和新聞事件的發生同時進行,而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聯播》等媒體的報道由于編輯和播出時間的限制,遠遠滯后,一定程度降低了新鮮感。
(三)隨時隨地進行互動
“央視新聞”微博是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的集散地,每天提供的新聞信息十分豐富。有了直播這一新的傳播形式,無論是通過手機微博客戶端,還是電腦網頁,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看新聞,滿足對信息的需求。而不必非要坐在電視機前,按照節目給觀眾提供的內容,線性地、被動地接收,還可以在來不及看現場直播的情況下看直播回放。
微博直播是一種互動性強的媒介,對于發布的新聞報道,受眾不僅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新聞內容,還可以利用社交網絡形成廣泛的分享,而且可以發表自己的評論,形成信息的二次傳播,在評論過程中還可能產生新的內容,來補充新聞報道。微博的評論功能是傳播效果反饋的最佳渠道,觀眾在觀看完對新聞事件的直播報道后發表的評論不僅有利于輿論的監測,而且能夠給直播內容、形式的改進提供建議,促進利用直播更好地進行新聞報道。
四、“央視新聞”微博直播存在的不足
盡管優勢明顯,但是“央視新聞”微博發布的直播內容還存在一些技術性和專業性方面的不足。比如在技術上,直播畫面不清晰,以及信號傳輸慢造成的畫面、聲音卡頓現象時有出現,影響了觀看的連續性,觀看體驗方面稍有欠缺。還有一些現場聲音不清楚造成的信息獲取困難,都影響了直播的傳播效果。在專業性方面,直播節目出現的主持人由于很多時候要在現場臨時發揮,應變能力還需要提高,有些主持人在直播時常常出現語言不夠簡練,表達不夠準確等現象。另外,直播節目的拍攝質量還有待提高。由于現場長時間連續拍攝,很多鏡頭會出現晃動、不水平等專業性問題。盡管直播的拍攝形式通俗化,但考慮到觀眾的觀看體驗還是應該盡量穩定畫面,在構圖、光線等方面提高質量。
五、結 語
在新聞現場,網絡直播讓新聞的時效性發揮到極致,而且能夠在不同媒體之間相互溝通,集合了手機、網絡、電視的各種傳播優勢。繼錄制視頻時代之后,網絡直播實現了受眾信息獲取的最大化,更加能夠滿足受眾的好奇心和全面獲取信息的需求。未來的新聞報道可以將網絡直播與其他新聞媒體互相配合,揚長避短。但是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如何策劃出好的新聞選題,讓觀眾喜聞樂見,有參與感,需要媒體精心準備。在受眾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如何精彩而又真實地反映新聞事件是媒體運用微博直播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何梓華.新聞理論教程(修訂版)[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顏美群.”天宮一號”航天事件的微博直播分析[J].新聞知識,2012(3).
[責任編輯:東方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