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逸璨
摘 要: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影響下,使得數據通信交換技術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數據通信交換技術能夠結合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實行數據通信交換的目的,還能夠保證互聯網數據傳輸的效率和安全。本文對計算機網絡、數據通信交換技術進行概述,并對計算機網絡數據交換技術應用情況實行了具體的分析,現進行具體的報道。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數據通信;交換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1-0034-02
數據通信交換技術,主要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相融合的新型通信交換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的環境,可幫助用戶實現共享信息資源、軟件和硬件信息的目的。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并獲得較好的發展。數據通信技術,可對計算機間、計算機和終端間的通信構成直接的影響,這也促使數據交換技術成為了當前計算機網絡數據交換發展的基本趨勢[1]。
1 計算機網絡、數據通信交換技術的基本概述
計算機網絡,主要通過多臺不同位置的計算機、計算機網絡設備,經通信線路實行較好的鏈接,以便構成拓撲結構。其主要通過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網絡操作系統、協議等部分構成,計算機網絡于實際的操作系統中,能夠達到網絡管理軟件、通信協議等,實現信息共享和傳輸數據的效果。這種方式需在數據通信交換技術之上,通過多臺計算機共同協作下完成,以便實現計算機間的數據傳遞目的[2]。數據通信交換系統,主要為網絡中的計算機實行數據傳遞的一種通信技術。在各大網絡中,能夠很好的傳遞信息,并會在不同宿站點設置較多的接點,可在確保鏈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選擇適宜的接點達到通信的效果。數據通信交換技術的原理是通過交換的方式,將各個接點和網絡設備產生作用,進而可實現安全達到最終的站點的目的。
2 計算機網絡中的數據交換技術
2.1 傳統數據交換技術
傳統數據交換,主要可分為電路交換技術、包交換技術。電路減緩,即為在原站點、目標站點實行有效的了解,防止其他計算機共享當前的電路,并對通信交換的位置進行交換指導。電路實際交換的過程,會構建良好的鏈路,呼叫的時候明確空閑電路,然后構建物理鏈路。數據實際傳輸的過程,應構建數據鏈路,防止被其他接收的方式所占領。而實行包交換的過程,需做好儲存轉發方式的交換,這種交換主要通過數據報、虛電路所構成。這以交換的方式的利用度較高,且可在不一樣的速率、站點內通信。然而,因為交換時間比較長,不能滿足數據通信中一些較高的要求,應用上會受到一定的閑置。數據報中的數據頭、背身,即為一封平信,信封包括了地址、信息等內容。采取相同報文的方式,實行數據的傳輸,在實行鏈接站點的時候,重新實行傳輸報文的組合、排序處理[3]。
需要注意的是,虛電路為網絡鏈接站點的主要鏈路,可在兩個不同的站點實行面向的連接,和永久性的對話。經原站點將傳輸的內容發送于各個分組,旨在結合具體的順序接收所傳輸的信息,不需再實行分組、排序。呼叫虛電路、永久虛電路,屬于不同的虛電路模式。呼叫虛電路主要通過呼叫報文、信息構成,永久虛電路,不需構架、拆除報文。此外,虛電路可實行流量、差錯的控制,經網絡層進行合理的控制。
2.2 其他交換技術
ATM信元交換技術,主要為在以往交換技術之上而改進的新型交換技術。這種交換技術,一般多應用于綜合寬帶業務數字網絡中,ATM信元交換技術的應用可在光纖連接基礎上有效通信。為滿足業務的需求和具體要求,這一技術能夠保留出電路交換技術,盡可能發揮電路減緩技術的優勢。幀在交換的過程,ATM信元交換技術可面向包交換,實行介質光纖的傳輸,并對節點轉發進行操作。能夠達到傳輸錯誤碼發生率低的效果,且不需實行流量、差錯糾正操作。但其交換實時性并不強,不能實行語音傳輸、視頻信號間傳輸。
3 計算機網絡數據交換技術的應用分析
當前光纖信息技術的良好發展,提高了光信信道傳輸的容量。通信網絡主要經電傳輸階段、光傳輸階段、光傳輸幾個階段進行交換。以往通信網絡為電傳輸和交換的階段,交換技術涵蓋的內容較多。而光傳輸和點交換的階段,主要以光的信號為主,節點可對電信號處理,其要求傳輸線路、中繼節點接口的部位合理的安裝光電、電光轉換的設備。光傳輸和交換的過程,經光信號于信道傳輸,因為技術所致光信號閑置,使得交換節點易于出現飽和的情況。
3.1 計算機網絡中電路交換技術
電路交換系統,為數據通信交換技術之一,主要可在源站點和目的站點間構建較佳的電路鏈接。鏈接的時候,不會和其他網絡設備、計算機共享這一鏈路,直至通信結束[4]。這種數據交換技術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操作:構建鏈路,呼叫的時候找到閑置物理電路,在閑置的線路之上構建鏈路;構建完成物力鏈路之上,傳播數據在這條物理鏈路之上,將職能發送至發送方和接收方,而其他渠道不能使用;數據傳輸后,兩者可提出拆除鏈路的申請,將鏈路逐點拆除。當前,電路交換技術的實效性較強,且對鏈路、網絡的利用率較低,在協議、速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較高。
3.2 計算機網絡中報文交換技術
這種技術,主要是將數據信息封裝為報文的方式,不同的報文中均具有控制信息、目的地址。經不同的交換接點進行儲存、轉發實現數據的交換目的。數據運輸單位,即為報文站點一次性發送數據的模塊,長度具有一定的變化,不需要任何限制。
如果站點實行報文傳輸的時候,會添加目的地址在報文之上。在發送至網絡的節點后,不需實行相互呼叫鏈接。報文交換可提高節點通道的利用率,不會被限制,可將一個報文送至較多的目的地。報文在傳輸的過程速度較慢,且延遲的時間比較長,若節點所接收的數據過多,則會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5]。
3.3 計算機網絡中光交換技術
當前,光交換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網絡中,這項數據通信交換技術主要可分成:波分光交換技術、時分光交換技術、空分光交換技術、波分、時分和空分隨機組合幾種。endprint
波分光交換技術,能夠將波分復用技術做為支點,達到高效高速、大容量傳輸的效果。利用波長選擇、保護層交換的方式,實行光的交換。波光技術還能傳輸較多的光纖,且所有的光纖均具有較強的載波信號,可在復用器間實行光纖、波長信號的轉換。
時分光交換技術一般采取分復用技術,經時隙互換的方式達到交換的目的。可將時分復作為基礎,將簡單的時分復技術轉換為時間分化的信號,保證各個幀相同長度時隙,合理的分配信號,并將信號連接在相同的光纜[6]。
空分光交換技術多以光開、關技術為主,以光開光的方式改變光信號傳輸空間的信號。這種交換技術能夠明確開關的速度,提高技術的性能。
波分和時分、空分隨機的組合,可將上述幾種交換技術隨機整合在一起,實現數據通信的效果。
3.4 計算機網絡中分組交換技術
分組封裝,主要可以將分組終端將發送的數據,合理的分割為較多用戶的數據段,在此之上添加信息原地址和目的地,以便控制數據的差錯率,并能將這一數據段的數據送至下一個交換的節點位置。分組傳輸的過程,一般會選擇適宜的路由作為傳輸過程交換的節點,將數據送至目的地。然后,在接收端分組中獲得分割數據段的信息,結合具體情況找到規律再組合,使得原有的數據恢復。分組交換技術具有速度快和傳輸質量高的特點,能確保傳輸信息的效率。然而,這一技術的難度系數較大,所以沒有在計算網絡中廣泛應用。
4 結語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良好發展,使得信息傳播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當前,寬帶資源、互聯網管理和網絡服務逐漸趨于智能化發展,這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快速、大容量的計算機網絡體驗。
參考文獻
[1]洪興龍.數據通信交換技術在計算機網絡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6,18(14):119-120.
[2]劉虎.淺析計算機網絡中的數據通信交換技術探索構架[J].中國新通信,2016,18(6):106.
[3]姚洪波.計算機網絡中數據通訊及交換技術研究[J].通訊世界,2016,(22):77.
[4]朱海水.計算機網絡數據通信交換技術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4):41-41.
[5]許志堅.淺談傳輸通信中光交換技術的應用研究[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10):00262.
[6]楊濤.計算機網絡中的通信數據交換技術探討[J].科研,2016,(8):00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