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摘 要:《山東畫報》創刊于1943年,榮獲過首屆國家期刊獎,蟬聯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獲新中國六十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以及2015中國百強報刊。同屬畫報行業,且《陜西畫報》與《山東畫報》的辦刊定位均屬省級時政類新聞綜合期刊,稿件范疇皆以本省省情為主,反映本省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內容。因此,對《山東畫報》的編輯思想進行梳理亦是對《陜西畫報》的反觀,同時,幫助我們擇其優,避其劣,對如何辦好《陜西畫報》提供更多思路。
關鍵詞:《山東畫報》;編輯思想;借鑒性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6172-8122(2017)11-0136-02
一、《山東畫報》編輯思想分析
作為時政類新聞綜合期刊,時政新聞是刊物身份標識的主要特征。在《山東畫報》中,這一特征集中表現在開場欄目[本期聚焦]。《山東畫報》整本112頁,每期分配30頁到40頁推出該欄目,專題內容緊貼本省大政方針,施政成果。如2016年第5期《浩蕩春風里 齊魯逐新夢——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解讀》(40頁)把山東省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煉成改革、創新、開放、轉型、基礎、協調、城鎮化、海洋、綠色、文化、幸福、法治這十二個關鍵詞,各配一組專家學者專訪稿予以詳細解讀。2016年第23期《新模式 新經驗 新成果——山東精準扶貧一年記》(49頁),此專題由題記、精準篇、創新篇、長效篇四個篇章八組稿件構成,從宏觀層面配以佐證實例對扶貧工作的模式、經驗、成果進行較為全面的總結。緊隨其后的[專稿]欄目連推三組稿件從參與者的主觀視角對扶貧工作進行微觀記錄。將這十一組稿件提取出來,完全夠分量組成一本專刊。另,如《美麗山東 生態畫卷》(2016年第20期)30頁《工匠精神》(2016年第10期)(30頁)等。該欄目通常占整本畫報的1/3,固定排序內文之首。
《山東畫報》的“綜合”功能是由眾多欄目來實現的。常設欄目有“大家”“齊風魯韻”“記錄”“區域觀察”“藝術”“學習用典”“觀天下”“文化”“人文地理”“影像”“流年舊影”11個。將這些欄目加以歸類可以提取出兩條主線:內線與外線。
“大家”“齊風魯韻”“記錄”“區域觀察”“藝術”以內線串聯,是對本省省情的解讀和展示“大家”主要展示在文化及科研領域有突出建樹的山東籍專家學者。如《豐瞻其學 性情其人》(2016年第23期)推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魏建及他的學術研究成果。“齊風魯韻”講述齊魯大地的民風、民俗、絕活手藝與鄉愁記憶。如《峨莊光影》(2016年第10期)以黑白影像呈現出這座小山村30年的變遷,撩撥人記憶深處的琴弦。“記錄”以敘事見長,是用圖片和文字講成的故事,如《鄉村列車上凝固的時光》(2016年第5期)講述了從泰安到淄博最后一列老式“綠皮車”的歲月記憶。《隱居在中國山村的美國人》(2016年第5期)聊了一位美國人在黃島深山里研究《道德經》的故事。“區域觀察”對行業發展大事件、地區發展新舉措進行解讀,如《現代農耕奏響品牌樂章》(2016年第20期)對墾利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的發展理念及農業合作社運營模式進行解讀。《老年教育:讓夕陽時光更優雅》(2017年第2期)將山東老年教育的實踐經驗與階段瓶頸進行分析,提供思考。“藝術”可以從當代山東書畫家的筆墨風骨中看到藝術家群體的精神風貌。
這些欄目約占整本畫報的1/2,內容有陽春白雪有下里巴人,有學術殿堂有故事人生,有行業思考有社會責任,有生活方式有藝術態度,《山東畫報》希望通過這些內容為讀者呈現出一種積極、奮進、和諧、向上的山東形象。
“學習用典”“觀天下”“文化”“人文地理”“影像”“流年舊影”以外線串聯。有政論類:“學習用典”專欄作家對習近平主席所引典故進行解讀。如《見之于未萌 治之于未亂》(2016年第7期)對習近平主席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所發表演講內容中引用典故予以闡述。“觀天下”邀請國際問題專家對國際時政關系進行分析。如《當前中俄關系需要更富彈性的觀察框架》(2016年第13期)針對普京對我國的國事訪問及兩國元首簽署的合作申明,進行的兩國關系分析。文論類:“文化”說古談今以文論道。如《魏晉這片叢林》(2017年第2期)把魏晉時期定位為弱肉強食的“叢林”,談論知識分子面對“叢林法則”時所做出的人生選擇。視覺藝術類:“人文地理”奉送世界奇觀與視覺奇觀。如《美國黃石:打翻的調色板》(2017年第2期)以撼動人心的影像和詳實的文字信息還原身臨其境的感覺。《意大利小鎮錫耶納印象》(2016年第20期)用極具異域風情的圖片和優美的文字帶給讀者心靈旅行。“影像”是攝影藝術的盛宴。如《漁歌》(2016年第20期)大畫幅精美圖片表達的“漁”主題,是視覺藝術的完美呈現。“流年舊影”是老照片里的時光。如《舊時濟南的市集和小販》(2016年第5期)一組組珍貴的老照片還原舊時的濟南街景,配以導引文字,讀后回味無窮。
這部分約占整本畫報的1/4,是刊物在主體稿件之外為受眾帶來的拓展性內容,并以此展示《山東畫報》的文化藝術品位。但其政論類及文論類欄目從文章內容到純文字的版面設計均無法與整本畫報有機融合,破環了刊物的整體性,給讀者造成“過猶不及”的不佳閱讀體驗。
在圖文編輯中,《山東畫報》善用大幅圖片,圖文相較,圖片的主體位置和表現能力占絕對優勢,承載主要傳播功能。
其編輯思想緊貼“影像·影響”的推廣語,希望通過影像的力量融思想、知識、藝術、趣味為一體,吸引目標受眾。
二、《陜西畫報》與《山東畫報》編輯思想比較
如果說《山東畫報》更偏重于“綜合”,那么《陜西畫報》就更偏重于“新聞”。《陜西畫報》的欄目設置也可歸為兩類,第一是時政新聞及行業新聞類:“本刊專稿”副省級以上領導的政務活動新聞。“廳局長訪談”就時政熱點進行的高端訪談。“勞動者風采”與省總工會合辦欄目,刊發新聞、勞模故事及專題。“做時代先鋒 為黨旗添彩”與省委組織部合辦欄目,刊發優秀黨員先進事跡。“巾幗華章”與省婦聯合辦,刊發新聞、人物故事及專題。“中國好人榜”由省委文明辦推薦,刊發人物故事。“團徽閃耀”與共青團陜西省委合辦,刊發新聞、人物故事及專題。“精準扶貧 脫貧攻堅“陜西扶貧工作紀實。[追趕超越新陜西]記錄陜西追趕超越爭上游的步伐。endprint
第二是文化藝術類:“藝術人生”陜西籍藝術家的成長故事。“長安畫廊”當代陜西書畫家作品展示。“三秦瑰寶”秦嶺珍稀物種薈萃。“航拍陜西”陜西的歷史與現在。“西行漫記”絲路上的國家與民族。“光影天地”攝影藝術的魅力。
在稿件范疇上與《山東畫報》相比《陜西畫報》的視野集中在本省內。《陜西畫報》的時政新聞特征主要由省級領導的政務活動新聞來表現,其次是表現力活躍的行業新聞及專題,兩部分約占整本畫報的3/4。文化藝術類欄目承擔擴充閱讀的輔助功能約占整本畫報的1/4。
在欄目設置方面,與《山東畫報》的[本期聚焦]專題設置不同,陜西畫報的專題沒有固定的版面位置和版面量分配,內容多為行業專題和市區縣專題,隨機性較強。如:《咸陽:追趕超越》(2017年第3期)占整本畫報約1/3。《陜西省2017年“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紀實》(2017年第4期)占整本畫報約1/6。或同一期畫報連續推出幾組不同專題,如《創建國家衛生縣鎮 共享美麗陜西》57P《史記韓城》20P均刊發在2017年第1期。《山東畫報》在其它欄目的版面分配上一般為4-8頁,欄目設置及排序在自然年度內呈現穩定性。《陜西畫報》2-4頁的獨立稿件眾多,欄目變化較頻繁。
在文圖編輯方面,與《山東畫報》通版1-5幅圖片的版式風格相比,《陜西畫報》圖片數量比重大,通版6-8幅圖片較為常見,因此,圖片信息也更為密集,但也容易產生凌亂感。《山東畫報》的文稿風格傾向于敘述性及說明性,《陜西畫報》文稿善用新聞體。因此《山東畫報》相對更適于精讀,《陜西畫報》被“速讀”的可能性較大。
三、借鑒性思考
通過比較,可以帶來以下幾方面思考:
一是可以考慮將《陜西畫報》每期20P左右的副省級以上領導政務活動新聞稿件替換成類似于《山東畫報》“本期聚焦”的深度報道,集中力量做好一個時政專題,緊貼本省省情政情,凸顯畫報的時政定位特色。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化零為整,小稿件數量會明顯下降。
二是弱化單純的行業新聞,轉向行業延伸領域的綜合報道。因為畫報新聞與報紙新聞在時效性上沒有可比性,只在閱讀方式上有比較優勢。走差異化路線,不比時效,比信息拓展功能,便避免了一出刊新聞變“舊聞”的尷尬,且因為挖掘到了新聞背后的新聞而更具價值。這樣做同樣可以減少小稿件數量,讓畫報編輯更顯條理。
三是在文圖編輯中要用圖片質量而非數量來突出圖片的絕對優勢,用“大而精”取代“小又多”,同時縮減文字量。這樣能最大限度發揮畫報的“圖片敘事”功能,同時讓整本畫報更輕松易讀。
四是精簡欄目,減少文化藝術類欄目的設置,例如只保留[長安畫廊]、[光影天地]這類視覺藝術類欄目承擔畫報的擴充閱讀功能。集中版面力量把《陜西畫報》做更有深度的新聞理念推廣開,也更貼合時政類新聞綜合期刊的定位。
四、結 語
《陜西畫報》與《山東畫報》辦刊定位相同但編輯思想各有千秋,因而呈現方式也各具特色,但二者卻共同面對一大問題,那就是如何把控“綜合”的度,不讓其滑向“雜亂”。眾所周知,刊物定位越精準,目標受眾就越具體,內容架構也越明晰。“時政綜合類”的辦刊定位若不找準“時政”這個限定詞,把“綜合”發揮過度,就必然會使刊物出現“每個人都是目標讀者,但每個人都不讀”的尷尬。因而,從欄目設置到具體稿件的編輯,都要在“時政”話題的框架下組織實施,在內容呈現上保證欄目風格與整體形式的一致性,帶給讀者“雜而不亂”的閱讀體驗,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
參考文獻:
[1] 李運才,王立等.浩蕩春風里 齊魯逐新夢[J].山東畫報,2016(5).
[2] 郭堯,劉小東.鄉村列車上凝固的時光[J]. 山東畫報,2016(5).
[3] 楊寧.隱居在中國山村的美國人[J].山東畫報,2016(5).
[4] 趙曉林.舊時濟南的市集和小販[J].山東畫報, 2016(5).
[5] 李運才,王立,宋剛等.新模式 新經驗 新成果——山東精準扶貧一年記[J].山東畫報,2016(23).
[6] 王立群,劉聰.豐瞻其學 性情其人[J].山東畫報,2016(23).
[7] 張健,李小華.意大利小鎮錫耶納印象[J].山東畫報,2016(20).
[8] 韓云民,李宇瀟.漁歌[J].山東畫報,2016(20).
[責任編輯:艾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