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86-01
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有序整理、歸類,找到知識間的聯系,使得原先在學生頭腦里簡單的知識積累重構,最后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的過程,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在較短的復習時間內,面對整冊教材涵蓋的知識點,可謂千頭萬緒,加之語文測試的開放性,很多教師往往束手無策,要么面面俱到再講一遍教材,要么一頭扎進復習資料大搞“題海戰”,累了老師,苦了孩子,廣種薄收。結合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進行有效的復習,有以下策略:
一、知識梳理溫故知新
古語云:溫故而知新。復習階段,通過教師的有序組織,學生不僅可以溫習部分已經遺忘的知識,還可以在教師的點撥下拓寬思路,在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上再作延伸,形成學習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宏觀把握、調控整冊教材的基礎上,將知識點分割成線,引領學生“厚書讀薄”,提高復習效率。
(1)理清知識點。“詞語盤點”無疑是語文學習的基石,這部分內容詞匯量大,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教師可以嘗試創新聽寫方法,如根據詞義理解聽寫,借助“錄音”記憶聽寫,尋找規律歸納聽寫,借助課文推理聽寫等方法,刺激學生的感官,將舊知識新復習。 “日積月累”的考查更多是在具體運用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內容上作細致的歸類,如有關人的精神品質的成語,有關戰爭、軍事的成語,有關田園風光的詩句,有關氣象、農事的諺語,有關真誠待人的名言等,讓學生建立起積累運用的“資源庫”,隨時提取相關知識。除此以外,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系統整理多音字、背誦段落、古詩詞等知識點,還可以自主結合生字表整理形近字比較,從整體上把握全冊內容,讓復習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分析易錯點。教師要做“有心人”,隨時記錄下學生出錯率高的知識點,主要來自于聽寫詞語和古詩詞的積累。復習強化階段,單靠死記硬背學生印象是不夠深刻的,教師需要利用字音、字形等特點,結合實際加以區分引導,讓學生烙下深刻的印象。如“庭、蜒”,學生很容易將右邊部分混淆,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放大右邊部分,首先是區分字音的不同,再作形象化解釋,朝廷里有很多士兵為國家效力,所以里面是“士”,而“蜿蜒”是延伸不盡的意思,因此右下部分是“止”的變體,想著意思寫就不會出錯了。“拔、撥”是出錯頻率很高的兩個字,可引導學生比較:“拔河、拔蘿卜”都需要朋友來幫忙,把他們的汗滴都累出來了,因此右邊是“友”多了一點。而撥打電話時經常發現號碼有誤,因此有點是“發”。類似這樣的比較區別還有很多,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結合自己平常愛犯的錯誤,提醒同學注意,既加深了自我反思,又強化鞏固了知識,一舉兩得。基于反思的記憶才能夯實基礎,強化運用,不斷提升。此外,語文園地的“我的發現”里分次安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訓練,學生很容易混淆,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語言形式的特點,大膽仿造、創新,積累語言。
(3)抓準訓練點。教師要重視對單元主題的二次解讀,發掘課文中蘊含的訓練因素,以復習課文段落的閱讀為載體,將基礎知識、寫作復習融入其中,三者兼顧,使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閱讀為核心,融“雙基”于一體,提高復習效率。如復習《普羅米修斯》一課,在引導學生感受普羅米修斯堅持正義、不屈不撓、為人類造福的英雄形象時,重點抓住“堅定”“雖然……有可能……但是”句式以及描寫普羅米修斯語言的標點符號去品味,人物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領悟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采用對比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這樣的復習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將方法轉化為技能的必要途徑是習作訓練。教師在復習階段可以以模擬考試的作文題目為依托,分類歸納出敘事、寫景、寫人、想象類作文的寫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身,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在習作講評時,可以采用互動探究式,引導學生討論寫作素材,表達方法;可以采用教師“即興下水”的方法給學生以示范,揭開作文的神秘面紗;還可以對學生現有習作生成的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朗讀學生佳作,大面積地呈現學生作文中的精彩詞句,“送”給其他學生,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透過語言現象去領悟“寫作的秘密”。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同類作文的“入格過關”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二、精心設計習題,巧練習
由于個體差異,班中幾十名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師在梳理知識后選習題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結構的普遍現象,又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的現象。因此,選擇練習題一定要精心,要針對教學重難點設計一些既能鞏固知識,又有啟發性的習題,要有的放矢的進行查漏補缺,切記布置大量的單一的讀背記抄做等機械性的作業。在設計習題時,要有代表性,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則只能事半功倍。可以推薦一些有一定難度的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擴大視野,豐富知識,進一步提高自學能力,從而達到通過復習培優補差的目的。
練習的的方法要多樣化。可先講后練,給出規律,學生把握標準練。也可邊講邊練,以解答疑難,反復實踐。還可先練后講,在學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加以點撥,讓學生恍然大悟。
三、合理、開放的安排復習時間
少數老師片面地認為,復習時間越多,效果越好。為了擠出更多的復習時間,平時授課隨意縮短教學時間而“開快車”。這樣會導致學生“囫圇吞棗”,使得所學的知識一知半解。而到了期末復習階段,教師又抽出較長時間,花大精力進行復習,其實這是得不償失。因此,平時的課堂教學鐘教師應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握好教學時間。復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幫助學生回憶知識,引導學生串聯零散的知識。這樣,一般的期末復習時間2-3周左右足矣。
由于復習時間較短,復習的時間更要合理安排,各個部分復習時間不能平均用力。有的知識點平時新授課時就已經學得很扎實了,復習時點一點即可。學生易懂的、掌握的,就一筆帶過。要把力氣用在那些對知識掌握薄弱的點,甚至盲點上。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復習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獲得啟發,以生為本,科學指導,優化方法,切實提高復習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