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婷婷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因此,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以及促進學生個體的長久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指出語文教學活動評課的誤區,試闡述語文教學活動評課的方法。
關鍵詞:評課;語文課堂;專業發展
一、 當前評課的誤區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評課對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師對評課理論知識的缺乏,使得教師們錯誤地認為評課只要認真聽認真記就行了,真正的評課其實不然。科學地評課能有效發揮評課的功能,促進授課者以及評課者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評課環節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
聽多評少。教師們聽了不少課,卻沒有相關人員及時組織起來進行評議,也缺乏和其他教師交換意見的意識。
評價籠統。有些教師聽了一節課后,沒有形成對這節課的整體認識,說不出哪里好也說不出哪里不好,只是認為這節課教得不錯或者不好。
面面俱到。雖然評課需要教師從整體上去把握,但同時也需要分清主次,有所側重。有些教師評課時總是泛泛而談,以至于難以突破重點。
以偏概全。對教師的課進行評價,只對一、兩節課做出評價,而不結合教師一系列課從教師上課的總體教學風格上去評課,很容易以偏概全,評課效果有所偏差。
二、 評課的方法
從上述評課的誤區中可以看出,科學地進行評課對評課者和授課者都尤為重要。評課教師要做到科學而全面地評課就得既會看,又會聽,而后思。
首先,學會看。評課者在課堂中不僅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否有效地發揮,還要看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被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導方向。教師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的設計符合自己班級學生學情的發展,教學重難點的處理都能夠解決,能引導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的解讀方式等。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富有鮮活力。而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自身發展極為重要,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主要體現在學生上課時的精神狀態,參加課堂討論的次數以及參與方式,課堂中思維能力的訓練等。
其次,學會聽。國外學者研究認為評課活動是一個可以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豐富的活動,不僅要注重看,而且要注重聽。評課教師可以聽一聽教師上課時語言是否優美,是否使用正確的語言和學生交流互動,是否表述簡潔等。有時候聽就能感受到這節課的效果如何。
最后,學會想。評課教師在評課時除了看與聽,還要注意跟著上課教師的教學流程及時思考教學中的出現的問題和教學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要將觀察分析停留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表象上。
由上述評課方法可知,在課堂中評課教師想要真正對課做出正確的判斷,必須是將看、聽、想結合起來,并借助新課程理念做出分析。
三、 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
第一,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去觀課評教。判斷一堂課是好是壞,首先看教學內容是否正確。語文課所教的聽說讀寫要與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所需要的、所運用的一致起來。其次看教學內容是否現實化。想教什么與實際教什么之間,在語文課上常會出現距離。課堂中會出現教學設計以外的突發狀況,但是有些教師會憑借自己的教育經驗,將意外轉化為這節課的亮點,這需要經驗豐富的教師才能做到這一點。最后,教學目標是否有效完成。一節課最終的目的是要完成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也是一節好課必須具備的因素。
第二,從“生本位”的角度去觀課評教。首先,看教師是否以學生為主。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要用學生的視角去觀測課堂,要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課堂中的問題,只有這樣從學生的立場出發,組織教學活動,才有可能是一節好課。其次,看學生是否參與教學活動。參與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更加主動,更加活潑,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刻的體驗,更深入的發現。最后,課堂氛圍是否民主和諧。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更加自由地學習,并且思維積極、活躍。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敢想、敢說。
第三,從“創新使用教材”的角度去觀課評教。“新課標”提出“用教材教”,就是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問題,所以聽課評課也應該注意執教者對教材方面合理地運用。首先,看對教材的選擇與取舍。教師要吃透教材,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厚書變薄。其次,看對教材的濃縮與加工。教師對教材的處理不僅看取舍,還要看加工。最后,看教材的調整與補充。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實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還要看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貼近生活實際,是否與當地社會文化生產實際相聯系。
由于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理念,所以對同一節課不同的教師會做出不同的評價。評課是教師相互學習、交流互動的一種方式,教師應多聽課、評課,從而改進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徐世貴.新課程怎樣聽課評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顧志躍.如何評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