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如林
摘要:泰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運用泰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即培養學生泰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在運用語言的五種能力中,聽是其它能力的基礎,也就是說要學好一門語言,首先一定要訓練自己的聽力。在泰語教學中把握好學生的聽力訓練是搞好泰語教學的關鍵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泰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闡述了提高泰語聽力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泰語聽力;影響因素;策略
一、泰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聽力是泰語教學中的基礎課程,如果在教學中不加以重視,就無法培養出出色的泰語口語人才。泰語教學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泰語教學基礎設施不足
作為一門學科,我國泰語教學起步晚,目前泰語聽力教材不足,導致泰語教學。另外,泰語課程是根據市場需求開設,市場上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各大院校根據需要培養人才。這種結合市場需要教學的方式雖然靈活,但也導致各大院校的泰語教學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對于泰語聽力教材的編撰也沒有形成統一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泰語教學師資隊伍良莠不齊,泰語聽力教材更是教師說了算。教師成為泰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教學方法陳舊
關于泰語教學方法陳舊,我們在前面也提到一點。目前大多數泰語聽力依舊采取傳統英語聽力教學的方法,采取聽錄音,做習題的方法。同時,泰語教學師資隊伍中,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富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授少之又少。優秀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泰語教學發育不良。在泰語聽力方面,采取詞匯講解,句子翻譯的模式,互動性差,學生只是作為灌輸的對象,這就是教學方法陳舊帶來的問題。
(三)學生自身原因
泰語聽力無法提高,并不能把責任全部歸咎到基礎設施上。有些學生泰語聽力成績差,也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說,泰語學習方面不夠努力;學習方法不對,對泰語興趣不大等原因。當然,無論是什么原因,它們都足以成為泰語學習的障礙,從而導致泰語聽力能力低下,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泰語人才。另一方面,很多學生掌握的泰語詞匯量也就一千左右。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卻采用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策略,聽單詞,放錄音,做聽力選擇。
二、提高泰語聽力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合理選擇泰語聽力教材
泰語聽力課程屬于泰語專業課程中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必須選擇實用度高的泰語聽力教材。為日后從事泰語專業的相關工作,對于畢業生的日常泰語用語,因此與“打招呼、介紹、迎接、邀請、祝福、購物、詢問、稱贊、致謝、致歉”等相關的泰語資料都可以作為聽力教材,或涉及外貿商務泰語、商務禮儀泰語、泰語文化介紹等的相關資料,也可以作為輔助聽力教材,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泰語聽力教材。此外,隨著國際時局的不斷變化,教師可以根據當前的政策、形勢等情況,選擇與泰語相關的商務活動資訊,多收集聽力資料,盡量選取一些90后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以便活躍聽力課堂氣氛。教師要經常對教材進行更新或補充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同時,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高校教育與時俱進的需要。
(二)改善泰語聽力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既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泰語知識,又能傳授一些聽力方法和技巧。調查顯示,課堂上教師只是多次重復播放錄音讓學生明白聽力內容,結果是課堂上的泰語聽懂了,課外的句子卻聽不懂,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就使教學和方法培養分離。教師應當利用每次課堂實踐,慢慢培養學生聽文章大意、聽主題句、抓住關鍵詞及帶著問題聽等方法。這些內詞匯就構成了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從而通過判斷推理推知全篇信息。或者是教師讓學生先把錄音內容從頭到尾聽一遍,把學生聽不懂的地方集中起來反復播放。若有些地方學生實在聽不懂,則可以給一些提示,把新的單詞寫下來,或允許學生查閱一些模糊的生詞。然后從頭至尾聽,直到能夠聽懂全部內容為止。反復的聽力訓練,能提高學生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由于初學泰語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接受能力有限,任課教師上課時的語速可由慢到快,循序漸進地進行。
(三)為學生創設泰語聽力情境
在泰語聽力教學中,泰語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泰語聽力情境,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泰語學習的興趣,在傳統泰語聽力課堂上泰語聽力主要是以錄音為主要內容,泰語聽力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甚至影響了學生對泰語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比如說;可以將游戲教學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定時間去記憶泰語單詞,然后讓學生進行搶答或者是按照順序讀單詞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泰語聽力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要將聽力教學與說、讀、寫有效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選擇一些合適的資料。比如:泰國的新聞節目、流行歌曲、經典影視等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進行播放,從而激發學生對泰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觀看的這些資料內容的同時無形中接受泰語聽力技能的影響,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增強泰語學習的語感,而且能夠獲得泰語的文化背景知識,為進一步了解泰語聽力內容打下基礎,促使泰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四)貫徹聽力技能的認知策略
單句訓練策略:一個學生要想聽懂泰語聽力,生詞訓練是基礎。聽力理解必須依靠學生逐字逐句理解,一個連單詞量都不能保證的人,是不可能聽懂句子意思的。單詞訓練,是每種語言學習的必修課。單詞量保證之后,教師可以傳授給學生聽力訓練的方式方法。首先從最基本的單句練習,讓學生復述句子,有不懂的單詞鼓勵大膽猜測。然后積少成多,從簡單句子到復雜的長句子,循序漸進。簡而言之,單句訓練策略就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通過這種訓練強化學生們大腦對句子的快速反應能力。
筆記策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明的就是筆記策略的重要性。在聽力過程巾,由于時間緊,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屬于自己的記錄方式。這種方式必須要保證既能保證聽力信息的質量,也能不耽誤接聽信息進度。在這方面,教師可以給學生傳授筆記策略的方法。在課堂上做示范,指導學生注意哪些內容值得記錄,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內容。由于聽力時間緊急,學生應該使用簡單明了的符號表示,一定要保證在聽力之后結束能夠識別。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筆記策略的目的。另外,在記錄過程中,要盡量使用目的語言,減少母語的感染。通過長期的筆記訓練,使學生養成聽力記錄筆記的習慣,熟能生巧,聽力能力自然水漲船高。
三、結語
高校泰語聽力教學中,青年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要選擇適合學生的實用性強的資料作為教材,培養學生學習聽力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扎實的聽力基本功。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運用一定的聽力方法和聽力技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泰語的興趣和積極性,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泰語聽力技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熊來湘.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泰語語音教學中的嘗試[J].學園,2015(05).
[2]陽亞妮.淺析泰語歌曲在泰語教學中的運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