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潔語文歷來被眾多教育家所提倡。本文首先簡單闡述簡潔語文教學觀的內涵;其次,從課改、課標、師生地位三個角度論述實施簡潔語文的意義;最后,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兩方面列舉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實施簡潔語文的策略。
關鍵詞:簡潔語文;語用;多媒體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人們對課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但是在這些新氣象的背后,課堂反而過于注重形式,忽視了內容。因此,語文課堂必須要“減負”,提倡簡潔,回歸本源。
一、簡潔語文的內涵
簡潔的教育觀念在我國教育歷史上由來已久,“簡潔”一詞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早在《學記》中就有“約而達,微而臧”的論述;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主張“大樂必易,大禮必簡”。可見,古代的教育家們普遍都贊同簡潔教育。他們認為簡潔并不代表簡單,簡潔中反而蘊含著豐富,包含著復雜。
簡潔教育是一種高質量的教育,簡潔語文也是一種高效的語文。那么,何為簡潔語文呢?借用梁增紅在他的《簡潔語文教學的守望與探尋》中給簡潔語文教學觀下的定義:簡潔語文,就是剔除語文文本解讀中那些無效的、非語文的東西,讓學生在干凈洗練的語文課上,在少而精的語文活動中學習運用語言文字。[1]在梁增紅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簡潔語文簡化了繁重的教學內容,減少了不必要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和空間里最大限度地體會到語文味。所以簡潔語文雖然簡潔,但要求教學效果要好,教學質量要高。它排除了那些形式主義的東西,直擊語文教學的核心,既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在為期一學期的教育實習里,我深刻體會到了語文課堂必須要簡潔。在執教八年級下冊《旅鼠之謎》時,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我播放了《人與自然》中關于旅鼠的一個片段,課堂中也不斷穿插旅鼠的圖片。每講完旅鼠的一個奧秘,我就讓學生們暢所欲言。一堂課下來,學生們表現都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我自認為這堂課是一個成功的課堂,但課后的作業反饋卻不盡如人意。大多數學生仍舊不認識一些重點生字詞;而且關于這篇文章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好多同學都沒有印象。課后,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對于這節課,我希望學生能概括出旅鼠的三大奧秘,并能掌握說明文的一些知識。但是無論是視頻還是圖片,都與我的目標有所脫離;而且課堂上學生的暢所欲言,也都是缺乏目的性的。這堂課盡管上得很熱鬧,但學生的收獲卻不大。所以,真正有益于學生、真正符合語文本質的課堂應該是簡潔的。
二、簡潔語文的意義
已故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曾創造性的提出過一個“大語文”的觀念,“大語文”強調的是要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延展,注重語文教學與生活的結合。簡潔語文看似與大語文相矛盾,其實兩者并不沖突。相反,兩者還有內在一致性。簡潔語文“簡”去與語文無關的旁枝末節,“簡”去課堂中那些形式主義,并沒有“簡”去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而大語文恰恰就是注重語文的生活外延。只有加強語文和生活的聯系,立足于學生的語文生活,才能更突出簡潔語文的核心。只是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推進,許多學校和語文教師在沒有完全理解課改精髓的前提下就盲目實施課改,結果導致語文課堂盡管熱熱鬧鬧,但卻未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造成了形式大于內容的弊病。這樣的課堂,教師講的累,學生聽著也很疲憊。基于這樣的背景,語文課堂必須呼喚簡潔的回歸。摒棄掉那些華而不實的形式,才能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質,讓語文在課改的大背景下健康發展。
其次,簡潔語文也是對新課標的一個很好的回應。2011版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主的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2]這其中明確地界定了語文要立足于實踐應用。現在的語文教學更側重是一種語用型教學,即一種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教學。試想,如果老師把精力全放在了語文課以外的各種活動上,一味注重課堂熱鬧的氣氛、學生的活躍程度,那么這樣的語文課勢必會變成了活動課。學生從這樣的語文課上獲得的也只是歡樂,而不是知識、不是能力。相反,在簡潔的課堂中,沒有了浮夸的形式、熱鬧的場面,學生才能真正靜下心來對知識加以思考分析,最終內化于心,變為現實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簡潔語文也很好地協調了教師和學生兩者間的關系。傳統的課堂一味注重教師灌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教師說的、做的太多,學生說的、做的太少。教師唯恐學生不理解,就采用各種繁瑣的形式使他們理解。于是,就有了負重累累的語文課堂。而新課改下的課堂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主張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這也正與簡潔課堂不謀而合。簡潔課堂正是減去了教師不必要的教學環節,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主動思考、主動學習。
三、實施簡潔語文的策略
堅守簡潔,化繁為簡教語文,這是每位語文教師應努力追求的一個方向。為此,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兩方面做出些努力。
首先,語文的基本目標是語言文字運用,語文課堂就是要聚焦語用。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把語用放在首位,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語用”為核心。一切與學生語文知識的增長、語言能力提高無關的教學環節都要刪掉。這絕不是一種功利主義。因為只有精于取舍、簡化流程才能使語文課堂更貼近實際,也才能使語文課堂重點突出,抓手明確。那么到底“取”哪些,“舍”哪些呢?北大教授溫儒敏曾提倡“按照課標的學習目標要求來細化那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努力做到一課一得”。[3]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課標,分析教材,確定每課的重點,保證學生每課都有所得。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有梯度,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才能真正得到落實。簡潔語文體現到每一課上,就是要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潔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練的教學語言。
第二個努力的方向就是教學手段。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視頻于一體,表現的內容更加直觀形象,這對教學有一定幫助,但凡事過猶不及。在一學期的教育實習中,我發現初中生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很容易被多媒體上的圖片和聲音吸引,難以回歸課本。多媒體的濫用,尤其在語文課堂的過多使用,剝奪了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和想象,壓縮了學生的閱讀空間,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力求課堂的簡潔,就要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語文教師必須明確多媒體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不要養成多媒體依賴癥,造成脫離了多媒體不會教學的現象。《最愚蠢的一代》的作者認為“數碼時代正在使年輕一代成為知識最缺乏的一代”,[5]明確地指出了現在的網絡技術使人們逐漸異化的趨勢。所以,語文教師要著重注意現代技術的使用問題,不要為了使用而使用,買櫝還珠,掩蓋了語文課堂的本質。語文課,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地方就在于它特有的語言感染力。所以,簡潔的語文課堂就是要力求在語言上下功夫,借助語言直達學生的內心。
梁增紅在《簡潔語文教學的守望與探索》中謙虛地自稱簡潔語文教學還沒有完善的理論支撐和完美的實踐結果,但這完全可以體現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不斷的探索與追尋。他在引起我們關于語文教學問題的一些思考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收獲,指導著我們的語文教學。
簡潔語文,看似簡單,但它需要每位語文教師不斷提升和打造自己。它要求教師既要對課文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又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要具備嫻熟地駕馭課堂的能力。所以,簡潔語文,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簡潔中,包含著復雜,更蘊藏著教育的本質。
【參考文獻】
[1]梁增紅.簡潔語文教學的守望與探尋[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106.
[4]鮑爾萊因.最愚蠢的一代[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孫佳慧,女,陜西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育(語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