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質量信息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信息資源共享已成為現代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作為信息資源共享熱點之一的視頻資源,日益受到讀者的青睞,因此,如何有效地為讀者提供優質的視頻資源服務,已成為圖書館服務的一個熱點話題。運用錄播系統,可以有效地將圖書館優秀的講座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整合,并通過網絡技術,讓更多的讀者共享這些優秀的資源,實現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關鍵詞:錄播系統;優勢;問題;探索
一、錄播系統的概念
錄播系統是融合計算機、視音頻設備和圖像信息采集設備為一體的系統,它的核心功能是錄和播。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學生、黑板或白板、多媒體課件、視頻展臺等教學活動的相關信息進行動態采集、合成、壓縮、記錄和提供網絡同步或異步服務,以實現網絡直播、點播和后期的集成、編輯。[1]
二、全自動錄播系統的類型
按錄制模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單畫面電影模式,即按照課堂教學順序,可自動切換老師講課時的特寫畫面、書寫板書的畫面、計算機課件畫面、學生回答問題特寫畫面及學生聽課全景畫面。
(二)雙分屏模式,即畫面左右平分顯示老師講課和學生聽課畫面,當老師講解計算機課件時,畫面顯示老師畫面和計算機課件畫面。
(三)畫中畫模式,即講課時,老師畫面為大窗口顯示,學生畫面為小窗口顯示;當老師講解計算機課件時,顯示老師小畫面和計算機的大畫面。
(四)多畫面資源模式,即可實現VGA畫面、教師畫面、學生畫面多畫面同時錄制,且同時自動整合生成一路視頻畫面,支持多畫面、VGA畫面隨時切換。
三、全自動錄播系統的優勢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公共文化的日益重視,圖書館服務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各種讀者活動更是層出不窮,形式多樣。自開館以來,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各種讀者活動近千場,為惠及更多的讀者享受這些資源,我館于2015年引進了錄播系統,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錄制方式靈活、操作簡便
在傳統的錄制過程中,為了能夠反映整個活動的全貌,一般采用兩個機位或兩個機位以上,同時,錄制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攝影攝像知識。基于智能多維空間定位跟蹤系統、錄播管理系統、自動導播平臺等。錄播系統對現場活動的錄制,可實現一人在后臺操作,完成單場活動的錄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物力。此外,智能化的一鍵錄制及錄制場景的預設置,使操作者不必具備太多的相關知識,只需經過簡單培訓,便可完成對活動的錄制。
(二)錄制畫面內容豐富
在未引入錄播系統前,我館對于活動的錄制,存在著機位少,畫面單調的問題。在一般的錄制過程中,只有老師講課的全景及中景,很少有師生互動及特寫的鏡頭,使得畫面不夠細膩、豐滿,難以全面展示整個活動全程,未達到預期效果。我館自從采用錄播系統后,便配置四個高清攝像頭,分別應用于錄制教師近景、教師全景、學生近景、學生全景,可實現多畫面資源模式,VGA畫面、講師視頻畫面、學生視頻畫面同時錄制,且同時自動生成一路單畫面電影模式,可全面、真實、完整地反映整個錄制過程,全方位展示課堂教學,極大地豐富了錄制內容,為后期視頻的編輯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素材文件,內容更趨于完美。
(三)錄制生成文件快捷
在傳統的講座后期制作過程,須采集各機位的視頻素材,再通過非編軟件進行剪輯,整合各個機位的素材,最終壓縮輸出文件。整個過程用時長,而且耗費大量技術人員的精力,很難完成大批量的錄制任務。[2]采用錄播系統,在講座錄制結束后,立即得到錄制的視頻文件,同時,每個機位可自動生成單獨的文件,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更豐富的素材,極大地縮短了視頻的制作周期,節省了人力物力。
(四)可實現網上資源共享
全自動高清錄播系統為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一條便捷途徑,可將一些重點課程或者名家講壇進行精品化打造,通過“錄播”或“直播”功能,供其它學者或讀者學習或使用。[3]運用錄播系統可實現自動實時錄制,真實再現授課場景。可將講師授課情況,師生互動等信息在線同步切換編輯,以統一的形式進行展現,使更多的讀者參與進來,實現“直播”功能。此外,基于資源管理平臺,系統可對優質資源進行統一編輯、管理,通過點播功能,讀者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使視頻資源為更廣大的讀者服務。
四、全自動錄播系統在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全自動錄播系統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與物力,大大提高了我館錄制效率,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構圖不合理
畫面是視頻質量的靈魂,不合理的構圖畫面無法向用戶提供完整的信息,會降低學生對課程的興趣。[4]為保證錄制內容畫面構圖合理,錄制前須預先設定一定的跟蹤策略,使錄制主體始終處于安全框內。然而經過筆者近一年多來的使用經驗上看,發現錄播系統存在著畫面構圖不合理的情況。我館錄播系統是以報告廳講臺為跟蹤基點,并默認此處為最佳構圖點,但是,卻忽略了教師身高及授課活動范圍的差異性,使得面畫面在全景與近景切換時,容易出現“頭頂天”或“壓底線”或畫面偏左偏右的情況,直接影響錄制效果。
(二)拾音效果不理想
隨著錄播系統的大規模普及和應用,人們對錄播系統不再局限于只要有聲音、出畫面的簡單要求,而是更趨向于高質量的聲像。我館配置了8個拾音吊麥,全方位采集教師及互動時的聲音。然而,吊麥的靈敏度決定了錄制聲音的純凈度,吊麥靈敏度過高,則容易產生較大的噪音,靈敏度過低,則離麥較遠處互動的聲音采集太小。因此,為保證錄制效果,我館采用低靈敏度吊麥并為師生互動提供手持話筒。但是,在互動時,往往因距離遠、學生回答時間快等因素,學生發言并未使用話筒,造成未能完整采集聲音。
(三)智能定位跟蹤功能存在缺陷
目前市場上的錄播跟蹤系統基本上有3種控制原理:超聲波跟蹤切換技術、紅外跟蹤技術和圖像識別分析技術。[5]我館錄播系統采用基于超聲波跟蹤切換技術的多維空間跟蹤設,其跟蹤集成度高、精確高,可實現對拍攝對象的跟蹤,可實時動態掃描老師學生區域,實時跟蹤拍攝,但是存在的問題有:1.當授課教師習慣性左右晃動時,系統就默認為教師是在移動,則畫面將進行頻繁切換,從而使畫面不穩定,影響拍攝效果及后期制作;2.因我館服務對象主要為少年兒童,講座通常以開放式為主,所以經常會有小讀者走動現象。但是,系統則將這一行為默認為學生回答問題模式,會自動將畫面切換到走動的小讀者上,產生垃圾鏡頭。3.當臺上、臺下出現多人時,系統近景則默認為這幾個人的中間處,忽略了實際的情況。
(四)系統不夠穩定
系統的穩定性至關重要。筆者在使用錄播系統一年多的時間里,發現錄播系統經常有小故障發生,主要有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使用一定時間后,會出現“掉幀”情況,即畫面與聲音存在著2至5幀的不同步;二是系統長時間運行時,故障率相對較高,如系統頁面崩潰,鏡頭左右移動反映慢等。
此外,錄播系統還存在一些其它問題,如多路同時錄制不滿足、無法與非編系統自動匹配、與中控集成度不高、錄制參數閾值過低、二次壓縮有損質量、系統用途單一等。[6]
五、完善錄制效果的幾點思考
(一)人工干預與自動錄播相結合
全自動錄播的最大特點就是無需人工干預,實現全自動課堂錄制,并把各路音視頻信號單獨保存下來,為后期非編提供豐富素材。但是,經實際使用該系統后,筆者發現,在有些情況下,適當的人工干預會使拍攝的效果更好。例如,根據現場情況,通過人工干預,通過對攝像機鏡頭的移動、縮放,實現對畫面進行全景、中景、近景的切換。當需要學生認真聽講,或各小組討論,或教師課件信息等特寫鏡頭時,這就需要人工進行干預。人工干預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錄制內容更加豐富,細膩,更具有觀賞性。
(二)積極學習,努力提高應用錄播系統的能力
教學活動錄像畫面是否完整,銜接是否流暢,是評判視頻教學資源最基本的條件。[7]因此,操作者水平直接決定了整個錄制效果。雖然全自動錄播系統可實現錄制者無需專業知識,一人便可獨立完成錄制工作,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筆者發現,全自動錄播系統并非完全智能,需要人工適當干預。何時切換鏡頭,如何定位畫面,如何調控音量大小,如何處理現場突發狀況,以及后期如何對錄制內容進行剪輯制作,這對操作者的知識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操作者必須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及操作技能,使自己具備一定的攝影、攝像、音響基礎知識以及后期非編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在高效錄制的基礎上,制作出更加完美的視頻資源。
(三)加強現場秩序的管理
全自動錄播系統可實時動態掃描老師學生區域,實時跟蹤拍攝,當目標位置發生變化時,攝像機可跟蹤定位,進行跟蹤攝像,因此,在錄制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現場秩序的管理,禁止學生隨意走動。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對象為青少年,所舉辦的活動也是以少年兒童為主體,因此,在以往的講座的錄制中,筆者發現,經常有小讀者在講座中走來走去,或坐不住,使錄播系統誤以為是學生發言,指使攝像跟蹤此學生,導致垃圾鏡頭產生。因此,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幾點加強對錄制現場秩序的管理:1.設置相關提示標語,提醒讀者遵守秩序;2.安排志愿者對現場讀者進出進行引導,避免讀者隨意走動;3.對現場表現良好的小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如發放小禮物等。
(四)更新設備和技術
目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錄播系統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使錄制效果更加人性化,更趨于完美。因此,筆者認為,為提高錄制效果,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采用優質的攝像頭,使畫面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飽滿;2.融合更先進、更完備的跟蹤技術,減少人為的干預,使自動跟蹤的效果更加完善;3.吊麥接入智能混音器,混音器可根據教師或者學生講話的聲音壓力自動打開某一路聲音端口,這樣可確保課程在錄制時不會受到其他聲音干擾。[8]
總之,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筆者相信,全自動錄播系統的各項功能將會不斷地完善,將應用于更多的圖書館公共服務中,將在圖書館公益活動和數字化資源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宋楚杰.面向高校教學應用的課堂錄播系統設計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2]張曉勇.淺談高校精品課自動錄播系統發展和問題[J].唐山師范院學報,2014(05):50-52.
[3]崔亞強,田建林,田貴明,余淇,王春艷.高校全自動高清錄播系統探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07):81-84.
[4]崔亞強,田建林,田貴明,余淇,王春艷.高校全自動高清錄播系統探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07):81-84.
[5]陳世文.全自動智能錄播系統跟蹤技術比較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8):57-60.
[6]陳建軍.全能機在精品課錄播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03):112-116.
[7]高利華,梁林梅.中小學教師錄播系統應用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2):27-31.
[8]林亮亮.基于高校教學應用的錄播系統設計[J].數學教育,2015(04):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