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罕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職業性明顯,同時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培養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發展和教學質量,能夠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系,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雙師型”;師資;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意義
高職院校辦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就業能力,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擔負著知識傳授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雙重責任。教師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專業人員,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發揮實際的意義,運用于實踐,這也正是“雙師型”教師的內涵所在,也就是教師和工程師的合體。據調查,“雙師型”師資力量對高職學生的技能實訓有一定影響,能夠推動建立校內的生產性實訓基地。
一、 “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在傳統的育人觀念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講授專業的基本知識,在動手實踐方面則非常缺乏,導致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脫軌,雖然偶爾有實踐或者實習的內容,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這也是目前高職在培養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要教師既具備豐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必要的時候需要持有相應專業的技能認定證書。在《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中初次提到“雙師型”這一定義,指出高職教師的雙重身份,是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的,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據此,“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培養逐漸成為職業院校一直探討的議題。
“雙師型”教師一般有兩種定義:第一,職業院校的教師獲得兩種證書也就是教師資格證書和相應專業的技能證書,將“雙師型”教師用簡單的雙證標準來衡量,雖然比較簡單,但是由于證書制度還有缺陷,對這種評判方式不可避免持有懷疑態度,甚至不能完全和職業掛鉤。比如,語文專業的教師能夠獲得會計證書,還有的教師通過購買來獲得,使“雙師型”教師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第二,教師和工程師加起來叫做“雙師型”教師,這種評判方式肯定了教師的教學和實踐能力教師與工程師有共同特性,但是又忽視了二者的區別,不管是在對象方面還是在社會作用上,都有所不同。雙師型教師是將教師和工程師的素質整合為一體,能夠兼具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師,這種理想化的教師類型能夠為高職院校的實訓項目做貢獻,為社會培養綜合性的人才。
二、 “雙師型”師資培養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保駕護航
高職院校在校內創新產品開發,完善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能夠幫助畢業生無縫就業,加強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合作,可以為職業相關的技能鑒定提供培訓場所,而“雙師型”人員的建設能夠為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軟硬件的支持。
第一,培養“雙師型”師資,為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提供硬件準備。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和企業的合作安排相關專業的教師到企業指導和實習,學習企業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將理論研究應用于企業的技術咨詢,讓實踐豐富的教師也能夠完成企業員工角色的轉變。根據學生專業相應的社會就業情況,制定符合需求的計劃,完善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運行的管理體系,在教學中考慮到企業對知識、技能及素養的要求。企業的運行具有市場化及階段化的特征,如何實現校企聯合的可持續發展是關鍵。有的高職院校和大型企業合作,例如,青島海爾集團,這種主動依托大型企業集團,讓“雙師型”教師走在技術前端,將職業院校的教學和職位的需求結合起來的方式是可取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雙師型”教師和大型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研究,可以將企業產品進行分解,讓滿足條件的學校負責其中一部分,豐富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
此外,高職院校也可以尋找技術力量欠發達的或者資金、場地缺乏的中小企業入駐校園,然后在“雙師型”教師的技術幫助下,提高中小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為學生提供實訓場地的同時又更新了企業的產品實力,提高了經濟效益,形成互惠共利的利益體。同時,教師也能夠不斷將自己的研究在實踐中檢驗,根據社會需要制訂教學計劃,研究實用的產品,為高職培養操作性強的、綜合素養高的創新人才提供硬件基礎。
第二,豐富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內容,為人才的培養提供軟件保障。首先,根據德國的職業院校的辦學經驗,也就是職業院校在選擇合作企業的時候根據本校的不同專業匹配不同的經營方式和產品的企業,最好的實現效果就是在高職院校內部建立企業的分公司或者產品生產的廠區,這樣能夠在校內營造企業運行的環境,“雙師型”教師發揮其教學和生產的兩種功能,創建“老師就是工程師,學生就是學徒”的實踐教學場景。其次,高職院校可以依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制訂教學計劃和內容,還有項目設計等模塊,在對學生的能力和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的時候可以借助國家認定資格證書的權威性來進行考核。這樣一方面體現了校企聯合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突出了高職院校的實戰性。“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教學內容的更新提供技術支持,建立一整套的校企融合的管理生產體制。
三、 結語
“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培養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一種創新,需要在摸索中研究,對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特別是對建設生產性的實訓基地發揮著指導作用,這也是實現高職院校和社會企業合作的重要橋梁,值得職業院校重視。
參考文獻:
[1]楊曉冬.與企業共建共享高職實訓基地合作新模式的探索[J].職業時空,2009(11).
[2]李寅杰.高職實訓建設的要素淺析[J].科技信息,2008(14).
[3]張輝,吳萬敏.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發展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08(24).
[4]趙東明,潘維琴,侯秋據.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構建的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8(10).
[5]曾令奇.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功能原則和途徑建設理論探討[J].職教論壇,200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