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用心用情用力關愛農村青少年
我是一名來自蘇北農村基層的十九大代表。在大會分組討論發言中,我滿懷信心地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更加堅定了走生態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恒北村雖然錯過了工業興村的時機,卻留下了一片沒有污染的土地,恒北村是鐵了心要吃生態飯、走綠色路、建最美鄉村。”“我們要借十九大的東風,再接再厲,自加壓力,擼起袖子加油干,切實做好走綠色發展之路,建生態最美鄉村這篇大文章,讓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生態文明、堅持美麗鄉村建設的宏偉藍圖在恒北落地。”
我所在的恒北村,原名美滿村。過去的恒北村,基礎設施落后,集體經濟薄弱,環境“臟、亂、差”,水土流失嚴重,每條河里都長滿四葉菜,沒有一條水泥路,全是沙石路,路面坎坷不平,刮起風來,塵土飛揚,眼睛都睜不開。
2010年,我大學畢業后,原本在大中鎮社區工作,接到了組織任命,前往恒北村工作。當初我父親對我下村工作,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面對父親的反對,我只是微微一笑。第二天,狠心剪掉一頭長發,站到父親面前說:“爸,您放心,下村工作再難,我決不哭鼻子,總有一天,我會干出點樣子,給您瞧瞧。”我先從基礎設施和著力打造優美環境入手,鋪路、架橋、清河道、建公園、筑觀景臺。
2013年4月,恒北舉辦首屆梨園風光鄉村旅游節。4000多畝梨樹花開如雪,數萬名游客聞“香”蜂擁而至。村民第一次嘗到“賣風景”的甜頭,個個心里樂開了花。當年除夕,剛建好的鄉村賓館客房爆滿,400名上海游客走進恒北村過春節。
如今的恒北村依托生態產業優勢,做好“梨園文化”文章,轉型發展鄉村旅游,實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溫泉”的四季美景。和2012年相比,全村人均純收入從1.85萬元增至2.75萬元,集體資產從300萬元增至4000萬元。現在村民的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許多人家有了小汽車,還住上了別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給我們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們恒北村要繼續圍繞恒北梨品牌做文章,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發展“產業梨”“文化梨”。同時,還要引進“外腦智庫”,推動科研創新與基地實踐相結合,把“梨”這條產業鏈做粗做長、做精做優。為了能夠讓恒北村持續發展,我深知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我會繼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繼續教育和關心青少年,充分發揮“黨建帶關建”的作用,充分運用村里的各種陣地和平臺,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劉漢英 陳漢明整理)

李曉霞:黨的十九大代表,現任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大中鎮恒北村黨委書記、關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