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關工委
法治花朵校園綻放
杭州市關工委
浙江省杭州市關工委通過構建體系、創新機制、點面結合等途經,著力推進法治進校園,使杭州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市關工委因此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集體”,余杭區、西湖區分別獲得“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稱號。
我市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依法治國方略,把法治進校園、加強青少年普法教育納入普法總體規劃,有效促進了“法治杭州”建設。
加強規劃。市普法辦、市關工委、市教育局、市文明辦、市婦聯和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等9家單位結合實際,制定了《杭州市青少年七五普法規劃》,將法治校園建設和法治教育納入學校全面建設,在中小學設置了法治科目。同時,在各中小學校建立了“法制副校長”崗位和制度。2016年上半年,市關工委與市普法辦聯合在全市推廣“4+2”的工作模式:“4”是黨政主導、關工委協調、部門參與、學校實施的“四位一體”工作機制;“2”是學生、家長參與的模式。學校成立了以學校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為副組長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校的普法教育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校園法治學習教育模式和普法體系。
試點先行。對一些有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群體劃分為ABCD四類群體,分門別類開展法治教育。A類是受到學校紀律處分的在校學生。B類是受到行政拘留、強制隔離戒毒(已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對其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C類是因涉嫌犯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人;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免除刑事處罰的未成年被告人。D類是被判刑的未成年人。按照上述劃分,采取個性化教育。針對A類群體,由學校建立班主任、心理輔導老師、法制副校長和退休老教師等參與的幫教小組結對幫教。針對B、C、D群體,建立起由1名網格長、1名所在地派出所民警、1名幫教志愿者組成的幫教小組,由網格長擔任組長,與B、C、D類群體進行三對一結對,制訂幫教工作方案。

五老鄭丹紅在學生中間開展學法知法守法護法教育活動
創建引導。近年來,我市各學校通過“零犯罪學校”創建活動,進一步推動法治校園建設。在此基礎上,2016年我市關工委在余杭區開展了“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村)”活動試點。一年多來,該區試點的六個鄉鎮街道、25個社區未成年人犯罪率為零。今年,市關工委通過召開現場會、工作會議、培訓班等形式,請余杭區關工委介紹經驗,推廣余杭區的做法。通過創建工作,引導全市各地各學校自覺地加強校園法治建設;各區、縣(市)每年定期開展法制副校長專題培訓,提高中小學法治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鼓勵各學校創新青少年普法方式。
在推進法治進校園實踐中,我市堅持把法治教育融入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引導廣大青少年依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德法并治。
2015年10月,市關工委向全市推廣富陽區創建“滴水未來班”,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做法。同時,以G20峰會在杭州召開為契機,組織全市青少年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平安護航G20”活動。去年以來,我市又通過第二課堂、假日學校等方式,加強對廣大青少年的黨史國史學習教育。杭州“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落成后,吸引了全市330余所學校、3萬余名學生參觀。各學校堅持定期邀請杭州知名律師、五老報告團進學校授課。學校法治教育做到有序有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如上城區“法制周”、下城區“小法官斷案”等。市關工委連續兩年組織全市青少年開展黨史國史知識競賽活動,較好地引導全市廣大青少年知黨、信黨、愛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遵紀守法的觀念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法治進校園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要持續深入開展,必須將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確保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
成立青少年普法志愿團隊。市關工委與市檢察院、市教育局合作,推出了“關愛成長——檢察官法治教育宣講團進校園”活動,精心選拔10名檢察官組成法治教育講師團,通過開設法治講座、舉辦模擬法庭、微電影展播等形式,開展法治宣講。杭州市關工委、市政法委、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市普法辦等單位組成校園普法領導小組,堅持每年開展一次“零犯罪校園”評選活動,堅持每年定期召開法治進校園座談會或法制副校長座談會。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較多的學校,針對其法治素養薄弱的特點,在加大法律常識學習普及的同時,有針對性開展法治教育,舉辦少年模擬法庭,邀請家長共同觀摩。
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已建立錢江新城法治匯、杭州市禁毒教育基地、余杭區小白菜文化園等省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1家,建立“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余杭區塔山普法公園等浙江省法治文化示范點8家,建立“煙之非?!狈ㄖ位亍徸哉浼o念館等“杭州市法治教育基地”13家?;仄辗ㄍㄟ^模擬、體驗、互動等契合青少身心成長的教育方式,增加青少年學法的體驗感,引導青少年樹立法治意識,自覺尊法守法。
落實經費保障。各級政府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上投入大量資金。西湖區預算60萬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經費,購置普法教育讀本、掛圖、編輯畫報書刊,制作動漫等;余杭區出資40萬元購買青少年法治教育服務。全市有5個區、縣成立關心下一代基金會,協助推進法治進校園工作。3年來,我市投入青少年普法宣傳教育基地建設3億多元,表彰了“法制副校長”300名,“平安校園”798所,加強了青少年法治文化示范點建設,完成“12·4”國家憲法日系列活動、萬名青少年參加法律知識競賽、第六屆“法在心中”活動等,確保我市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