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勝
體質健康的新影響因素及應對舉措研究
尹志勝
近幾年的青少年體質健康數據表明,青少年的體質每況愈下,多年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各種學校、社會、家庭導致的學生鍛煉時間不夠。確實在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以及傳統的“重文輕武”的思想觀念下,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關注度甚少。隨著每年的體質監控以及針對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因素加以改善,國家出應相關政策改革,鍛煉時間不夠,增加體育課。學校不重視體育,體育中考比分權重增加等等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幾年的改革下來,隨著全民健身的體育熱潮,學校各類體育活動層出不窮,學生有充足的鍛煉時間。在這種體育發展如火如荼的氛圍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依舊不容樂觀。本文旨在從學校環境影響方面入手,探究影響體質健康的新因素,提出相對應的應對舉措,以期能為增強青少年體質,增進青少年健康給予一定借鑒。
體質健康 ;影響因素; 中學生
1982年教育部發出《關于保證中學生每天有小時以上體育活動的通知》,要求學校堅持兩操一課,開展多種課外體育活動,搞好學校課余訓練,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和成績,保證每個學生每天有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時間。1995年國務院批準頒布《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章第條規定,普通中學、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安排課間操,每周應安排次以上課外活動,保證每個學生每天有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同年國家教委下發《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這些政策條例的不斷出臺,大大保障了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和空間。但是,通過每年的體質監測,學生的體質情況不容樂觀,在解決一系列影響因素外,體質狀況仍然停滯不前,因此,需要我們再次深挖影響學生體質的新的影響因素刻不容緩。
2.1 研究對象
武漢市洪山區的部分學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國家體育總局提供的近幾年學生的體質監測數據,對中國知網及其他相關網站,搜集近幾年影響中學生體質健康的新因素,進行大膽的探索分析。同時借助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書籍提供相關理論支撐,給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2.2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武漢市洪山區的部分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問卷從學校體育課、體育大課間及陽光課外活動三個方面充分了解學生投身運動鍛煉的情況,同時又從學生自身以及最新的外在的環境因素進行影響分析,在前人分析的影響因素下,大膽提出新的影響因素,旨在學生群中得到最真實的答案。

表1 調查學生人數統計表
2.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數據處理軟件,對收集的問卷進行無效剔除,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主要從學校體育課、大課間、陽光課外活動三個方面來揭示學校體育的大環境,分別從學生自身以及外在條件兩個維度進行剖析。

表2 學校體育開展狀況
體育課的課程設置內容多以傳統的跑跳投,應對中考的基本體育項目。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青少年通過各種手段了解到全世界各地同齡人的生活狀態,受西方體育思潮的影響,青少年處于好動、叛逆的年齡,追求刺激新鮮。超越極限的運動。然而學校體育課的設置已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盡管教師們絞盡腦汁設置趣味課堂,但依舊收效甚微。學生體質日益下降,教師設置課程強度愈加下降,長此以往,學生雖然有充足的體育課,但是真正讓身體機能得到鍛煉的時間并沒有。
大課間的主要鍛煉形式為體操、舞蹈、身體素質練習、趣味游戲、特色活動、球類活動等六大類活動,內容豐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但是隨著新鮮感的褪去,學生對同一種模式的大課間運動感到倦怠,時間一長,自然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陽光大課間的體育鍛煉中去。這種應付形式的鍛煉最終只會導致教師對自己的辛勞得不到相應效果由而產生職業倦怠,學生也對體育鍛煉產生反感意識,從而逐漸形成消極的體育鍛煉觀念。
陽光課外活動是在新課標的施展下,每天規定的陽光一小時的課外鍛煉活動。但多以自發性為主,學校并未設置專門體育教師進行有效監督,約有80%的學生并未參與到陽光一小時的大軍中來。偶爾各班之間組織班級對抗賽,學生的參與積極度也不是很高,多數都是強制性參與。

表3 學生主觀態度調查表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中學生們有各種渠道及方式了解到西方體育的實時狀況,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正發生著屬于青春期微妙的變化,同時受超越極限、酷炫刺激思潮的影響,對學校設置的基本體育課程絲毫不感興趣。學生們一方面追求刺激危險的運動形式,但實際身體機能素質并不能達到所欲想的行為,當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愛面子,自尊心強,此時心理嚴重受挫,愈加對體育鍛煉失去興趣。

表4 天氣對體育鍛煉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經濟在飛速發展,但同時引發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小覷,霧霾一詞在社會中頻繁出現,PM2.5的侵入,國家層面下達政府公告,霧霾天氣的體育教學必須停止。但是隨著霧霾在全國各地盛行,體育課堂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遇上霧霾天氣,學生的體育課堂、大課間及陽光體育活動都在室內進行,身體機能自然經常得不到鍛煉。同時各個學校的硬件設施都不盡然相同,大部分學校并沒有足夠的室內場館提供學生來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大部分學生的體育課堂就成了理論課的傳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缺失的體育鍛煉時間并未在天氣好轉時得到補充,運動量無法達到,因此體質不自覺在持續下降。

表5 場地對體育鍛煉的影響
根據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場地器材對體鍛煉有非常大的影響。近幾年最熱門的詞無外乎“毒跑道”的毒害了。校園“毒跑道”也早已成為了輿論焦點。即使是如此跡象,鬧得沸沸揚揚的“毒跑道”在很多學校里依然存在,“毒跑道”的毒在于對人的身體健康的危害,每天都在操場上運動并且茁壯成長的孩子們在毒跑道的漸漸侵害下,身體機能也在產生負面的影響。“毒跑道”,正危害著千萬孩子的健康。
5.1 設置特色體育課程
校園事故經常發生,學校方面為了減輕不必要的麻煩,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趨于簡單化,這無疑是在改革的路上形成了與體育本質相違背的設置模式。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應該提前做好相關的法律責任制工作。體育課堂本身就是身體素質的鍛煉,回歸本質就是身體的教育,在運動的過程中,難免產生磕磕碰碰的現象。學校劃分清楚未知事故損傷的責權分配,體育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也不至于戰戰兢兢,可以放心大膽的設置真正讓學生喜歡、又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功能的特色體育課。還原本質體育課堂,對學生的體質提升及興趣理念的培養有正相關的功效。
5.2 及時補充運動量
針對不良天氣的影響,體育鍛煉時間明顯減少,這就需要政府及學校高度重視,增加建設室內體育場館,讓學生在無法進行室外體育鍛煉的時候可以在室內將運動量達到要求。沒有相關場地的基礎上,也不需要完全把體育課堂變成理論課,在室內可以變換形式的進行一定的徒手操類練習,完整的將體育課堂還原其本質功能。另外在天氣好轉后,適當增加運動量,以期將不良天氣所導致的缺失運動補充回來,讓身體達到充沛的地步。
5.3 培養學生鍛煉意識
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因此,在創建生態文明國家的前提下,青少年是重點培育對象。學校應該定期開展生態體育體驗課,讓學生近距離的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發自內心的感受運動所帶來的美好,教師可以更好的借機傳導生態體育觀,學生也能更好地培養自己的生態意識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1] 李晉裕.學校體育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王則珊.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3] 胡志強. 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影響因素研究[J]. 科技展望,2017,(6):322-323.
[4] 朱珊珊,劉云發,蔡曉紅,李麗,鄭飛. 青春期各階段學生日常行為模式和體質狀況的調查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6):83-87.
[5] 單榮斌. 蘇州市城鄉中學生體質和體育鍛煉現狀的調研[D].蘇州大學,2014.
[6] 張根紅.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及體育課程的應對措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7] 王熠. 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8] 侯樂榮,居媛媛,張藝宏,秦朗. 我國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 四川體育科學,2009,(4):84-87+93.
[9] 王攀東. 陜西省中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與促進中學生運動參與的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10] 郭志勇,孫得朋. 西安市不同城區青少年學生體質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2):221-225.
[11] 胡志強. 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影響因素研究[J]. 科技展望,2017,(6):322-323.
[12] 王莉,胡精超. 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各省國民體質影響因素空間異質性[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2):5-11,30.
[13] 陳元福. 淺談影響學生體育成績的幾點因素[J]. 青少年體育,2017,(1):95-96.
[14] 龔江泳. 南通市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及干預對策[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67-68.
[15] 董鵬.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北大學,2016.
[16] 蔡志強,張新宇,馬亮,于楊,張麗紅. 新體質改革下大學生體質健康自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亞太教育,2016,(27):245.
[17] 陳傳富. 中職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 西部素質教育,2016,(10):66-67.
NewInfluencing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ofPhysicalHealth
Yin Zhisheng
In recent years, juvenile physical health data show that adolescent health deteriorated, which is mainly due to limited exercise time caused by schools, society and families. It is true that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is neglected due to heavy academic pressure and the traditional concentration on academics. With the annual physical monitor and improvement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weight in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 and increase PE classes. After years of reform, students are involved in more sport activities and given more exercise times. However,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is still under developed. Starting from the influences from schoo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health,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offer certain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youth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physical health; influential factor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804
A
1005-0256(2017)12-0050-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20
2013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3194)
尹志勝(1992-),女,湖北黃岡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學體育。
湖北省武漢市中南民族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3, Hube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