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櫻花
2017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費德勒制勝因素分析
狄櫻花
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比較分析法等對職業網球運動員費德勒在2017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中的技、戰術進行觀察和統計分析。分析得出費德勒的制勝因素有:科學合理的賽程安排、穩定的發球技術及多變的發球線路、單反技術的革新以及良好的體能和穩定的心理因素。
2017澳網;費德勒;制勝因素
從前的網球技戰術每隔幾年才會有一次變革,但如今每隔6個月,網球技戰術就會有一次新的調整[1]。2017年澳網男單決賽費德勒與納達爾五盤大戰,最終瑞士天王費德勒以6-4/3-6/6-1/3-6/6-3戰勝了西班牙網球天才納達爾奪得大滿貫第十八冠,打破了長達四年的大滿貫冠軍荒。費德勒與納達爾代表著網球兩種不同的打法,他們在決賽中碰撞出的火花備受人們關注。本文通過對2017年澳網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比賽錄像的觀察分析,并結合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國際男子網球協會(下文簡稱ATP)中國官方網站以及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官方網站的數據統計,總結出費德勒在2017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奪冠的制勝因素。
1.1 研究對象
現世界男子職業網壇單打排名前10的2位選手費德勒與納達爾,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費德勒與納達爾基本資料表
數據來自ATP官方網站http://cn.atpworldtour.com/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關鍵詞“網球”、“網球制勝因素”等系統的查閱與之相關的專著以及文獻資料,全面的了解網球技術在現今的發展狀況,分析總結2017年澳網男子單打決賽費德勒在比賽中的表現。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對2017年澳網男子單打決賽的錄像視頻中費德勒所使用的各項技術進行觀看與記錄,并收集官方發布的數據,根據專家所確定的技術指標,對本場比賽中費德勒的表現進行數據記錄并深入分析。
1.2.3 數理統計法
對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獲得相關信息,運用Microsoft Excel記錄并進行統計分析。
2.1 費德勒與納達爾的技術特點
費德勒作為全面型打法的選手,各項技術水平例如發球、正手擊球、反手擊球、截擊、高壓等都比較均衡,發球上網、中場進攻、底線進攻以及防守都能保持較高的成功率。費德勒在所有的網球比賽中都執行一條最基本的戰術路線,那就是在減少自己非受迫性失誤的同時增加對手的受迫性失誤[2]。有數據表明費德勒的單反是他最大的弱點,單反的擊球點一般在腰部左右高度,而納達爾的上旋球偏偏將球送至費德勒肩部高度,這是費德勒以往敗在納達爾手下的一個主要原因。經過半個賽季的休整,費德勒對自己的技術特別是單反技術進行了改進,改為騰空跳起擊球,化解了擊球點的高度問題,也使得費德勒的單反成為本次澳網決賽的一大亮點。
納達爾屬底線型打法的選手,具有極好的速度、耐力、穩定性及心理素質,底線正手擊球與反手擊球技術均衡,在比賽過程中快速多變的戰術和全場快速的奔跑是其獲勝的主要手段[3]。納達爾擊球的特點是球的旋轉很強,ATP的專家曾經作過一個調查,一般的網球運動員的回球會旋轉2400次到2500次,而納達爾的回球旋轉則是在5000次以上。
2.2 費德勒制勝因素分析
2.2.1 科學合理的賽程安排
30歲的費德勒,是2011年ATP總決賽9位上場選手中年紀最大的,也正是這位“高齡球員”打出了小組三連勝,并立下豪言:捍衛眼下的ATP賽程沒有大問題。賽后的采訪中費德勒表示:“重要的是你怎么規劃賽程,只有決賽日才知道,誰累了而誰沒有。”合理的賽程安排對于每一位職業運動員來說都是獲得勝利的前提,2016年溫網半決賽結束后費德勒因傷沒有安排任何的比賽,進行休息調整并以2017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作為復出后的第一站大滿貫賽事,這樣合理的賽程安排為費德勒獲得本次比賽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首先,大滿貫賽事是級別最高的網球比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代表;其次費德勒缺席半個賽季的職業比賽,以大滿貫賽事為中心可以更快的融入到世界職業網壇的激烈競爭中;更重要的是大滿貫賽事聚集了全球網球名將以他們交手費德勒可以更快的重新進入網壇金字塔頂端。
2.2.2 技戰術分析
網球專家、教練員和運動員認為能夠代表男子網球技戰術的10項關鍵指標分別是一發成功率、Ace球、雙誤、非受迫性失誤、一發得分率、二發得分率、主動得分、接發球得分率、破發點得分率、網前得分率[4]。本文根據上述10項指標中費德勒在本場比賽占優勢的指標進行分析。
2.2.2.1 發球、接發球技術分析
根據表2以及圖一的數據統計發現,本場比賽中費德勒的Ace球以絕對優勢領先納達爾,雙誤少于納達爾。費德勒一發進球率比納達爾低,在其獲勝的三盤中也只有第一盤的一發進球率比納達爾高,但一發成功率與一發得分率成顯著性負相關[5],從費德勒獲勝的三盤來看費德勒的一發得分率分別以:93%、82%、80%領先納達爾,二發得分率分別以67%、42%:、57%領先納達爾,所以發球成功率和發球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是相矛盾的,在比賽中要恰當處理發球質量與發球成功率的關系。取得一場比賽的勝利不僅要保住自己的發球局更重要的是破掉對手的發球局,從表2可以看到在接發回球得分這一項上費德勒以59/151(39%)的成功率領先于納達爾47/138(34%)的成功率。

表2 發球接發球技術統計
數據來源:https://ausopen.com/en_AU/scores/stats/1701ms.html

圖一 費德勒獲勝的三盤中發球技術統計

圖二 平分區費德勒、納達爾發球速度

圖三 占先區費德勒、納達爾發球速度
根據圖二、圖三計算分析得出費德勒第一次發球的平均速度在占先區和平分區分別191km/h、198km/h的球速領先與納達爾的188km/h、187km/h;費德勒的第二次發球在占先區以165km/h的平均球速領先于納達爾161km/h的球速,在平分區以151km/h的球速落后于納達爾的154km/h,綜合發球的ACE球、雙誤、一發進球率、一發得分率、二發得分率以及發球球速來看,在發球技術這一方面費德勒占優勢。
2.2.2.2 單反技術因素分析
費德勒與納達爾最近一次在澳網交手還要回顧到2014年的半決賽,納達爾直落三盤取勝,全場比賽納達爾打出89記正手斜線上旋球去壓迫費德勒的單反,獲得了其中70%左右的分數。今年的澳網決賽納達爾依舊采用上旋球壓制費德勒單反的戰術,但多達122拍的正手斜線上旋球得分率卻不足50%。
本文采用Brake Horse power——反手效率指標(下文簡稱BHP)來分析2017年澳網男單決賽費德勒單反技術的改進成果。BHP值是通過計算球員反手贏得的分數來衡量反手效率,具體算法如下:反手每打出一記制勝分或造成對手的受迫性失誤就增加一分,反手每出現一次非受迫性失誤就減少一分,反手之后的一拍每打出制勝分或造成對手的受迫性失誤就增加半分,反手每導致對手的制勝分就減少半分。將得到的總分數除以全場比賽的反手總拍數,就得到了每位選手單場比賽的反拍凈效率[6]。男子選手平均在一場比賽中大約使用125次反拍(切削除外),而在本次澳網男單決賽中兩位球員都使用了200多記反拍。
根據BHP法則計算得出,費德勒的反拍效率只有+0.2/100拍,納達爾的BHP值則是+1.7/100拍,德約科維奇和穆雷的得分分別達到了+2.5/100拍和+2.6/100拍。在現役頂尖選手中,錦織圭的BHP值暫居最高達到+3.6/100拍。根據上述計算結果我們可以對比出費德勒的反手效率在現役頂尖球員中暫居最后。作為對照,圖四列出了費納兩人每次大滿貫交手中費德勒的BHP值:

圖四 費德勒納達爾大滿貫交手中費德勒的BHP值
數據來源:http://www.tennisabstract.com/blog/2017/01/30/the-federer-backhand-that-finally-beat-nadal/
由圖四可以看到費德勒與納達爾在大滿貫中交手的BHP值基本為負值,計算得出費德勒在17年澳網男單決賽之前的大滿貫中與納達爾交手的BHP平均值為-3.84,而在本次澳網決賽中費德勒用219次的反拍回球打出了+7.8的BHP值,可計算出反拍得分為+17,同時+7.8的BHP值也是到現在為止費德勒與納達爾交手中的最高值。根據BHP計算法則BHP值每增加1.5個單位則為2個有效反拍(優勢拍、制勝拍)即比賽中的1分,所以在本場比賽中費德勒的BHP值可以計算出為11分正好是本場比賽中兩位球員總得分的差值。BHP值的增加證明了費德勒反手效率的提高,即反手打出制勝分或反手造成對手受迫性失誤的成功率提高。
2.3 體能和心理因素分析
網球比賽是一種由連續短時間的爆發性用力、各個方向的啟動、沖刺所組成的非周期性運動項目。一場網球比賽勝負的決定因素不止包括技戰術,還有運動員的體能與心理素質。良好的體能是職業網球運動員正常發揮技戰術以及取得優異成績的基本保證,擁有過人的體能就能在球場跟任何一名選手抗衡[7]。在半決賽中費德勒與納達爾都是經歷了五盤大戰但費德勒所用的時間與所打盤數都少于納達爾,費德勒用時3小時4分鐘,納達爾用時4小時56分鐘比費德勒多用了將近兩小時,比費德勒多打了10局,一天的休息時間使納達爾高強度的體能消耗無法完全恢復。網球比賽中運動員的精神負擔大,尤其是高水平的職業比賽,雙方運動員技術水平接近、競爭激烈,場上得分情況千變萬化,這都需要運動員具備獨立性、自制力、果斷頑強、性格開朗和意志堅韌等心理品質,還包括場上應變能力的強弱、心理反應速度的快慢和抗干擾能力的強弱等[8]。費德勒越是到了關鍵分的時候,越是能夠顯示出他的冷靜,特別是在決勝盤的對決中費德勒先后挽救了7個破發點展現了他的果斷、堅毅以及良好的場上應變能力等強大的心理素質。
1.科學合理的賽程安排是運動員取得比賽勝利的前提。系統科學的安排比賽賽程使運動員在身體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充足的時間進行恢復,為日后的比賽做好充足的準備。
2.發球是一場比賽的開始,憑借高質量的發球費德勒在發球技術這一環節占據了領先的優勢;在本次澳網之前的對決中費德勒的單反一直被納達爾的上旋壓制,經過半個賽季的休整,費德勒改進了單反技術打出了兩位球員之間的最高BHP值。
3.網球比賽不僅是技戰術的較量,更是體能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優秀的網球運動員應具備良好的體能和強大的心理素質,良好的體能是運動員制勝的基本因素,也是保證運動員技戰術正常發揮的基礎;強大的心理素質有利于運動員臨場的自我調節和對比賽場地與環境的適應。
[1] 祁兵.中國中級教練員培訓班[R].2006.11.
[2] 潘建華.費德勒與納達爾在網球比賽過程中技戰術的研究分析.[J].西南師大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164-167.
[3] 邢曉圓,郭開強,陳萬軍,等.對2006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女單選手技戰術指標的統計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6, (6):59-60.
[4] 張銀滿.世界優秀男子網球單打選手硬地賽制勝因素[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10):135-137.
[5] 郭立亞,袁毅,等.世界頂級男子網球單打比賽制勝技術因素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2):122-124.
[6] Jeff Sackmann.The Federer Backhand That Finally Beat Nadal[EB/OL].2017-01-30[2017-3-25].http://www.tennisabstract.com/blog/2017/01/30/the-federer-backhand-that-finally-beat-nadal/.
[7] 劉金生,王艷.德約科維奇網球制勝因素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3):85-89.
[8] 孫玉寧.現代網球運動優秀選手必需具備的條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15,(6):140-141.
WinningFactorAnalysisforFedereron2017AustralianOpenMen'sSinglesFinals
Di Yinghua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o on to make tactical and technical analysis of Federer on 2017 Australia Open finals. The winning factors are as follow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chedules, steady serving skills, variable serving lines, innovative single-leg back hand skills, excellent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steady mental status.
2017 Australian Open; Federer; winning factors
G845
A
1005-0256(2017)12-0092-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37
狄櫻花(1995-),女,山西臨汾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Sport Colleg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Shanx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