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璠,趙為民,趙 明,劉丹萍,石 眾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基于痰濕質理論運用燥濕化痰法干預血脂異常病前狀態
姚 璠,趙為民*,趙 明,劉丹萍,石 眾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目的 探討燥濕化痰法干預血脂異常病前狀態的有效性。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100例痰濕質并伴有血脂異常病前狀態的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比其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12周后,干預組體質辨識判定表癥狀改善情況及血脂臨床指標的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痰濕質理論運用燥濕化痰法干預血脂異常病前狀態效果顯著。
痰濕質;燥濕化痰法;血脂異常;臨床干預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脂質代謝關系密切,因此,臨床上對血脂異常患者常進行積極有效地干預,以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常用的干預措施是治療性生活方式的改變,主要包括戒煙限酒、控制體重、改善飲食習慣、加強身體活動等[1]。由于患者的依從性較差,治療效果往往不盡人意,但積極尋找到行之有效地干預方式已是刻不容緩[2],運用中醫體質學說[3],把西醫疾病的三級預防與中醫的治未病思想有機結合在一起,對處于血脂異常病前狀態的人群進行早期干預,在臨床中收到一定療效。國醫大師路志正[4]認為,血脂異常發生的關鍵是中焦脾胃運化失常,導致濕邪內阻,故運用祛濕化濁通心方在臨床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李俊紅[5]認為,血脂異常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其中原發性血脂異常分為痰濕證、傷食證和虛勞證;繼發性血脂異常分為陰陽兩虛、氣血兩虛、心血痹阻、肝郁氣滯以及脾腎兩虛證。筆者為探討痰濕體質與血脂異常病前狀態的關系,采用中藥與西藥治療性的生活方式改變對比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來自于我院門診、體檢中心及住院患者,年齡18~60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納入標準者,并按照剔除標準剔出不合格病例,共選出106例,脫落6例,100例符合標準者按照隨機方法1:1分配為干預組(自擬中藥湯劑)和對照組(西醫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各50例。2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100例患者建立病例數據,主要包括:初次確診日期、門診號、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現病史、既往史、查體、輔助檢查、診斷及治療,并對其進行隨訪[6]。由醫師與患者面對面進行體質辨識判定,當患者符合主要的證候特點及其中一種典型舌癥時,參考脈象即可診斷[7]。根據癥狀改善情況及血脂變化的臨床指標進行觀察,通過燥濕化痰藥物對總膽固醇、三酰甘油等進行干預、評定[8]。干預組:給予自擬方劑,中藥以清半夏、陳皮為主。服用方法:每劑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次,2次/d口服。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通過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改變,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1)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9];2)選擇能夠降低LDL-C的食物[10];3)減輕體質量;4)有規律的體力活動;5)采取針對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措施以降低血壓等。血脂異常[11]主要是指血漿中脂質量和質的異常,通常是指血漿中膽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升高,也伴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由于脂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漿中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異常實際上表現為脂蛋白異常血癥[12]。本研究治療期為12周,第6、12 周進行西醫理化檢測及痰濕體質判定表證候評定,評估相關分數、測量相關數值。通過資料匯總、數據分析及統計分析進行判定。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性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中醫證候積分療效比較 見表1。
2.2 2組用藥后TC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2。
2.3 2組用藥后TG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3。

表1 2組中醫證候積分療效比較 (n = 50) 例

表2 2組用藥后TC改善情況比較(x± s ,n = 50)mmol/L

表3 2組用藥后TG改善情況比較(x± s ,n = 50)mmol/L
2.4 2組用藥后LDL-C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2組用藥后LDL-C改善情況比較(x± s ,n = 50)mmol/L
我國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慢性病患者已高達3億人,慢性病的疾病負擔比例占所有疾病的70%,我國在慢性病的治療之中投入了無法估計的人力、物力,其給國家以及個人的經濟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雖然我國的醫療水平與日俱進,干預方式日臻完善,但是因為心血管疾病而引發的死亡比例卻逐漸上升。因此對血脂異常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定期篩查,同時配合中醫治未病思想對其進行體質辨識[13],防微杜漸。及早的糾正偏頗體質從細微之處對血脂異常進行早期干預,在其病前狀態及時干預,恢復人體穩態[14],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拔本塞源,使其發生發展的可能性減至最低[15]。
[1]王剛. 血脂異常的病因及分類[J]. 中國社區醫師, 2009,25(24):5.
[2]楊蕓峰,浦斌紅,張妤,等.痰濕體質與血脂異常關系[J].吉林中醫藥, 2014, 34(6):551-553.
[3]王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5, 28(4):1-8.
[4]尹倚艱,路志正.祛濕化濁通心方干預老年血脂代謝異常的臨床研究 [C]//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北京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學術年會暨北京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集,北京:2011.
[5]李俊紅,塔拉,崔秀梅.血脂異常的中醫辨證論治[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21):2664-2666.
[6]葛均波,徐永鍵.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62.
[7]洪鑫芳,賀媛,李紅,等.飲酒與血壓、血糖、血尿酸及血脂的關系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 2016, 23(3):261-263.
[8]馬蓉蓉,歐春聲,陳新沂,等.吸煙和被動吸煙與血糖和血脂關系的調查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1, 8(11):1313-1314.
[9]成杰輝,吳芷興,曾永紅,等.原發性血脂異常人群中醫體質分布研究[J].新中醫, 2014, 46(2):66-69.
[10]羅輝,王琦.中醫體質類型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研究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39(4):325-334.
[11]安冬青,吳宗貴.血脂異常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中國全科醫學, 2017, 20(3):262-269.
[12]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等.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中國循環雜志, 2016, 31(10):937-953.
[13]朱麗冰,王濟,李英帥,等. 論《中醫體質量表》的修訂[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35(4):6-9.
[14]寧蔚夏.中醫“治未病”與西醫“三級預防”[N].中國中醫藥報, 2013-04-25(3).
[15]趙為民,姚璠.“濕濁瘀毒”學說干預血脂異常的治未病理論基礎[J].吉林中醫藥, 2015, 35(9):873-874.
Intervention of drying dampness and resolving phlegm in premorbid dyslipidemi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hlegm-dampness corporeity
YAO Fan, ZHAO Weimin*, ZHAO Ming, LIU Danping, SHI Zhong
( Aff i 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2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ampness and phlegm in the premorbid dyslipidemia. Methods 100 cases of phlegm-dampness and status of dyslipidemi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dampness and phleg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based on phlegmdampness theory is signif i cant.
phlegm-dampness corporeity; drying dampness and resolving phlegm; premorbid dyslipidemia;clinical intervention
R259
A
2095-6258(2017)06-0964-03
10.13463/j.cnki.cczyy.2017.06.034
吉林省衛生計生科研計劃(20152064)。
姚 璠(1983 -),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醫治未病及亞健康調理的研究。
*通信作者:趙為民,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電話-(0431)86177621,電子信箱- zwm630123@126.com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