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婷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安徽 合肥 230011)
·護理研究·
綜合護理在預防腹部手術患者發生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效果
陳玉婷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在預防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發生術后粘連性腸梗 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在某院進行腹部手 術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觀察1組和觀察2組。對觀察1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2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進行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結果:進行護理后,與觀察1組患者相比,觀察2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預防其在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
腹部手術;粘連性腸梗阻;綜合護理
進行腹部手術會對患者腹腔的內環境造成影響,易使其在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研究發現,粘連性腸梗阻常發生于對患者進行腹部手術后的4~5 d。此時,患者腸道的蠕動功能已經恢復正常,并已經排氣和開始進食。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和低熱都是發生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此并發癥的發生會影響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在術后其身體的恢復[1-2]。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探討綜合護理在預防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發生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在我院進行腹部手術的60例患者。這些患者進行腹部手術的時間為2013年11月至 20 16年11月。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在觀察1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齡為24~66歲,平均年齡為(45.30±1.55)歲;在觀察2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其年齡為25~68歲,平均年齡為(45.31±1.5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 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對兩組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2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是:1)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使用溫肥皂水對患者進行灌腸,幫助其清潔腸道,使其排出大便和腸道中的積氣。2)在進行手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待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后,護理人員指導其在床上進行深呼吸和上下肢的主動訓練。同時,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家屬定時為患者更換體位。待患者的身體逐漸恢復后,護理人員指導其下床進行活動。每次活動半小時,每日活動2~3次。3)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術后6~8 h要禁食、禁飲,待排氣后方可食用少量的流質食物。在術后3 d,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可從食用流質食物逐漸過渡到食用半流質食物和正常食物。在患者能夠食用正常食物后,護理人員告知其要多吃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盡量不要食用豆類、牛奶、糖類等一些容易引起腹脹的食物。4)護理人員遵醫囑為患者使用胃管進行胃腸減壓,以緩解其吻合口的張力,減輕其腹脹的癥狀。5)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告知其增加飲水、漱口的頻率,使其保持口腔的濕潤,以防細菌進入其腸道,進而減少其腸道內的積氣和積液。6)在術后48~72 h,護理人員采用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交替的方法對患者的腹部進行按摩,每次按摩的時間為30min,每日按摩2~3次。7)護理人員遵醫囑為患者使用開塞露,以加快其腸道蠕動的速度,促進其排氣。
統計兩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兩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觀察1組患者相比,觀察2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的比較
粘連性腸梗阻是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在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此并發癥的發生可明顯增加此類患者再次進行手術的幾率。研究發現,手術操作給機體造成的損傷、在術中進行持續性的麻醉、機體存在水腫或缺血的癥狀和發生急性炎癥反應等因素均會導致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在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3]。少數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在術后其還會發生腸絞窄甚至腸壞死。上述并發癥的發生均會對此類患者的預后造成影響。在進行腹部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對預防其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意義重大[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觀察2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結果顯示,與觀察1組患者相比,觀察2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更低。
進行腹部手術是誘發粘連性腸梗阻的主要原因。因此,手術醫生在對患者進行腹部手術的過程中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患者在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首先,手術醫生應了解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原因和病理機制,充分認識到此并發癥的危害性。在進行手術前,手術醫生應先洗凈手套上的滑石粉。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手術醫生應盡量減少對患者腹腔進行不必要操作。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手術切口。同時,在進行手術操作時,醫生的動作要輕柔,避免對患者的腸腔進行過度牽拉,進而減少其腸管、內臟漿膜和腹膜受到的損傷。在術中不要長時間地暴露患者的腸管。如果需要將患者的腸管移出腹腔外,手術醫生應使用被濃度為0.9%氯化鈉溶液浸泡過的紗墊將其腸管包裹好,以防其變得干燥。并且,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手術醫生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避免讓患者胃腸的內容物外溢而使其腹腔受到污染[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腹部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預防其在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
[1]羅小鳳.老年患者行腹部手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危險因素及其治療方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3):3679-3680,3681.
[2]鄭惠珍,鄭路敏.護理干預預防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3):129-130.
[3]羅莉,張愛華.綜合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預防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5):748-749.
[4]陳華.腹部手術后預防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護理方法探析[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5):3407-3408.
R473
B
2095-7629-(2017)18-0198-02
陳玉婷,1990年8月出生,女,大專學歷,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