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紅
(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江蘇 儀征 211900)
對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全面護理的效果觀察
周瑞紅
(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江蘇 儀征 211900)
目的: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全面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30例)和全面組(30例)。對參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全面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術后的NIHSS評分及其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經護理,全面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NIHS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短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全面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全面護理能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手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全面護理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是指由原發性高血壓所導致的腦實質出血[1]。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及致殘率、致死率高等特點[2]。由于近年來我國的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因此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臨床上主要對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圍手術期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提高其手術效果,改善其預后。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全面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進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其中,排除術后長時間處于昏迷狀態以及在治療期間轉院的患者。隨機將這60例患者分為參照組(30例)和全面組(30例)。在參照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有12例和18例;其最大年齡為84歲,最小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為(59.7±3.4)歲。在全面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有10例和20例;其最大年齡為82歲,最小年齡為43歲,平均年齡為(57.2±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參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術前,幫助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密切觀察其病情的變化情況,同時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術中,積極配合麻醉醫生和手術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加強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飲食護理和用藥指導。對全面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術前護理。(1)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高血壓性腦出血屬于急性病,發病突然,患者常常在沒有絲毫征兆的情況下發病,因此極易使其家屬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向其講解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相關知識,如該病的發病機制、手術的方法和目的、手術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項等,從而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同時,詳細詢問患者家屬患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頭部手術史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礎疾病[3]。(2)基礎護理。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注意觀察其血壓的變化情況。要將其收縮壓保持在159 mmHg以內,將其舒張壓保持在90 mmHg以內,以防其術中出現繼發性出血而給手術操作帶來困難。此外,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進行預防性護理。如為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提前留置導尿管,以防其因排尿不暢而導致顱內壓升高。若患者存在嘔吐的情況,應及時對其嘔吐物進行清理,防止嘔吐物堵塞其呼吸道而導致其發生呼吸障礙和大腦缺氧。對于情緒起伏較大或躁動不安的患者,應遵醫囑為其使用適量的鎮靜藥物,或使用約束帶對其肢體進行約束。護理人員還要提前準備好手術器械和各類手術用品,并調節好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2)術中護理。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時刻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觀察其瞳孔是否有放大的趨勢,是否存在肌無力以及意識模糊的情況。同時,注意清理患者呼吸道內的異物,防止其出現呼吸不暢的情況。3)術后護理。(1)轉運護理。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及時擦凈患者身上的血跡。在將患者運送出手術室前,要將其身上的引流管關閉,以防其在轉運的過程中發生逆行感染和顱內壓波動[4]。(2)生命體征觀察。在患者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要幫助其保持正確、舒適的體位,注意觀察其各項生命體征,如體溫、心率、血壓等。同時,密切觀察其瞳孔的收縮情況,若其出現左右瞳孔不一致或瞳孔大小不斷變化的情況,或出現瞳孔對光照刺激反應遲鈍的情況,則提示其可能發生了腦疝,此時護理人員應立刻通知醫生及時對患者進行救治。(3)血壓控制。術后,護理人員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血壓穩定,盡量將其血壓水平保持在正常的范圍內。但在為患者降壓的過程中要控制速度,不能過快地降壓,以免其出現不良反應。(4)引流護理。術后,護理人員要限制患者頭部的活動,認真監測其創口引流的情況,并對引流液的量、顏色等進行觀察和記錄。若其引流液出現顏色暗紅、粘稠的現象,則提示其可能發生顱內二次出血,此時要立即通知醫生[5]。(5)預防壓瘡的護理。由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在術后需要長期臥床,因此比較容易發生壓瘡。為了預防患者發生壓瘡,護理人員要定期協助其翻身,按摩其受壓的部位,并及時為其更換床上用品。
1)對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統計,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比較。2)兩組患者術后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量表進行評價。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3)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總滿意率=(很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參照組患者相比,全面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其住院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經護理,全面組患者和參照組患者術后NIHSS評分的均值分別為(13.75±4.81)分和(21.34±5.22)分,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全面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該病的突出特點是發病迅速、突然,經常在患者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突然發生,且其病情進展十分迅速[6]。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但大多數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均為中老年人,其體質較弱,身體機能較差,因此在術后易發生多種并發癥。有研究表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并且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但傳統的護理模式過于機械和教條,缺乏針對此類患者的護理措施。在本此研究中,筆者將全面護理應用到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進行手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實施全面護理能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喬紅然.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護理分析[J].醫藥前沿,2016,6(16):329-330.
[2]劉紅.微骨孔開顱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3):2032-2034.
[3]王雙花.36例行微創手術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6,10(8):238-239.
[4]劉巧,吳偉偉,王愛民,等.系統性心理行為干預對銀屑病患者影響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1):56-58.
[5]張劍,鄧永瓊,葉田,等.心理干預聯合消疕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42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1,43(11):61-62.
[6]韋淑萍.高血壓性腦出血微創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4,9 (2):904-905.
R473
B
2095-7629-(2017)18-0223-03
周瑞紅,女,1968年12月出生,漢族,江蘇高郵人,大專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神經外科危重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