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侃
去年以來,全國曾陸續有媒體曝光“餓了么”等平臺存在所謂的“幽靈店鋪”現象,即有些連實體店鋪都沒有的店家通過不法手段獲得平臺上線資質,從而造成一個地址對應不止一家店鋪,甚至該地址根本就不存在店家的情況發生。
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究竟是誰最先發明了外賣這一服務,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作為追求快速、便捷生活的一個重要條件,外賣實實在在的影響,甚至是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相關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的外賣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而這個數字在2020年預計將會猛增到7000億。同時,隨著訂餐平臺的不斷發展,外賣訂餐O2O市場對餐飲市場的滲透率也會逐漸達到80%以上。可以這么說,外賣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也必將越來越凸顯。
然而,外賣尤其是外賣訂餐平臺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去年以來,全國曾陸續有媒體曝光“餓了么”等平臺存在所謂的“幽靈店鋪”現象就是其中之一,即有些連實體店鋪都沒有的店家通過不法手段獲得平臺上線資質,從而造成一個地址對應不止一家店鋪,甚至該地址根本就不存在店家的情況發生。最近,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就受理了一起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的案件,其矛頭直指目前外賣訂餐平臺存在的“幽靈店鋪”現象。
禍起齟齬
胡某接到來自公司廉政部門的電話時,正像往常一樣趕回公司上班。今年30歲的胡某是外賣訂餐平臺“餓了么”公司的區域經理。管理著區域內近200家店鋪的他,每天所要考慮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發展更多的店鋪上線,然而剛才電話那頭傳來的消息卻令他感到隱約有些不安。
“你的轄區里有部分店鋪提交的證明材料存在問題。”
問題,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絲毫沒有頭緒的胡某想起了前幾天自己與一家店鋪老板所發生的爭執。那是一家撈燙店,原本是一家連經營許可證都沒有的店鋪,如果當初沒有自己提供的“幫助”,這家店鋪是永遠不可能獲得上線資格的。可事情卻偏偏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就在前段時間公司例行檢查的時候,發現了這家店鋪完全不符合上線要求,便做出了立即下線的決定。后來老板還認為是自己從中作祟,大吵了一番。
會不會是那個老板對公司方面說了些什么呢……
廉政部的辦公室內,負責人孫某正在等著胡某的到來。最近,一則來自店鋪的舉報消息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部分店鋪的經營資質。盡管近年來對于店鋪資質的審核已經日趨嚴格,但是發生這樣的事情仍然讓他感到很意外。通過公司后臺系統調取店鋪提交的經營資質材料發現,其中竟有數十張是偽造的!這些店鋪均來自胡某所負責的區域。
這件事情必須調查清楚!
定罪定性
楊斯佳是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的一名檢察官,也是本案的承辦人,對于本案的來龍去脈自然更有發言權。“今年2月的時候,公安機關接到了來自‘餓了么公司的報案,稱在公司內部獲得舉報線索:有人為了完成公司考核指標,替一些不符合規定、證照不齊全的企業以PS修改的方式偽造了包括營業執照在內的證件,以此來逃避資格審查”。
據了解,胡某在到案后如實交代了自己如何在工作中利用職務之便為20余家店鋪偽造了食品經營許可證以及營業執照的事實。“通過網絡搜索,胡某找到了一家主營圖片美化,名為‘飄PS的淘寶網店,于是將一些不具備營業資質的店鋪信息告訴店主鄒某,要求后者將這些信息PS到事先準備好的一份證件上。最后,再將這些經過篡改的證件上傳至‘餓了么后臺進行審核。事后造成該公司損失金額達3萬余元。”
楊斯佳檢察官告訴《檢察風云》記者,胡某在到案之后提供了46張店鋪的經營資質證明材料,經過對這些材料進行一一調查取證后發現,其中共有43張涉嫌偽造,包括23張食品經營許可證和20張營業執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本案中,胡某通過委托鄒某以PS的方式偽造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以及餐飲許可證數量已達43張,已經遠遠超過入刑標準,屬于情節嚴重行為。
然而,還有幾個問題擺在面前。首先,胡某偽造的這43張國家機關證件均為電子證件,這一事實是否會對其定罪構成影響?對此,楊斯佳檢察官表示,盡管胡某所偽造的證件并非實體,但也不會影響其定罪。“偽造、變造國家機關證件本身就不可能是偽造原件,哪怕偽造的是復印件也好,掃描件也罷都不會影響罪名成立。從另一方面來說,電子證件也具有同樣的證明效力。更何況在本案中,‘餓了么公司對店鋪的資質審核的要求就是上傳原件的電子版。”
其次,對于本案中胡某的行為究竟是屬于偽造還是變造,也是辦案人員在調查過程中考慮得比較多的問題。根據相關法律條款的解釋,偽造國家機關證件與變造國家機關證件屬于選擇性罪名。前者強調的是針對證件的實質性內容進行非法修改,后者則更強調非實質性內容的修改。在本案中,胡某通過PS修改的方式,將一些合法證件中的名稱、營業場所等實質性內容進行了篡改。因此,為了能夠精準定罪,檢察機關最終以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對胡某定罪。
第三,對于本案中鄒某所扮演的角色性質,楊斯佳檢察官也給出了答案,“檢察機關對這起案件的定性是共同犯罪,胡某在本案中系主犯,鄒某則屬于從犯。”從案件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鄒某是按照胡某的指使進行了“本職工作”,也并不知曉這些偽造的證件將被用于何種用途,但是從客觀上來講,鄒某全程參與了偽造工作,應當追究其法律責任。
另據了解,這已經不是犯罪嫌疑人胡某第一次觸犯法律的行為了。記者了解到,胡某在幾年前曾經因為職務侵占罪而被苛以刑事處罰。此次又涉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可以說是變本加厲了:不但侵犯了國家機關證件的公信力,同時也破壞了市場管理的秩序。
近日普陀區人民檢察院已依法向區人民法院對胡某及鄒某以涉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提起公訴。該案將在普陀區人民法院進一步審理。
幾點反思
正如本文開篇所說,外賣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角色之一,許多人即便是周末在家偶爾也會通過外賣解決用餐問題。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的需求以及外賣服務的不斷變化及擴大,外賣的種類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一日三餐,茶飲、糕點也在逐漸成為外賣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因此,對于外賣訂餐平臺而言,如何嚴格審查店鋪資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常情況下,一家店鋪想要入駐外賣訂餐平臺需要提交包括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在內的材料電子件,平臺方在收到店鋪的這些材料之后會加以審核,審核通過者方可上線。不過,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也仍然存在著一些諸如審核不嚴等問題和漏洞。本案中的胡某正是利用了“餓了么”公司在店鋪資質審核中的漏洞,替那些完全不具備經營資質的店鋪進行偷梁換柱,從而堂而皇之的上線外賣平臺進行銷售,以此完成公司考核指標。
曾有分析指出,目前仍然有部分外賣訂餐平臺為了追求一時的利益最大化,盲目擴大市場規模及占有率,對于入駐的外賣店家資質審核“流于形式”,有部分入駐店家甚至連營業執照都不具備,而這些情況只有在媒體曝光后才會遭到平臺方的處理。這一點,從本案中胡某的供述中似乎也可以捕捉到一些蛛絲馬跡:據稱,胡某在到案后交代,自己所管轄的近200家店鋪中,真正持有合法營業執照的不超過20家。如果此言屬實,那么對于許多外賣訂餐平臺而言,必將會面臨一場極大的信任危機。
同時,消費者在使用外賣訂餐平臺時所獲取的信息不對稱性也助長了一些店鋪的僥幸心理。一般來說,在訂餐平臺上都會按照規定公示店家的相關營業執照信息。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單憑這樣的圖片和描述是根本無法判斷店家的食品衛生狀況等信息,自然也就無法起到對店鋪的有效監督監管。
當前,以餓了么、美團等為首的外賣訂餐平臺競爭日趨白熱化。就在今年8月,餓了么宣布收購百度外賣并進行全面整合,旨在打造更強的競爭力;在隨后的9月,美團外賣傳出接近敲定至少30億美元的融資。有分析人士高呼:外賣市場的競爭,下半場才剛剛開始。不過在筆者看來,想要長久的立足于外賣市場,除了所謂的品牌策略以及雄厚的資金加持,最重要的還是得反映在內部對于質量的把控以及對于安全隱患的杜絕。畢竟食品安全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試問,如果旗下的外賣店鋪都是所謂的“幽靈店鋪”,都是不具備經營資質的“黑店”,即便資金再雄厚、品牌再響亮,又怎能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的為你埋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