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兒
日本人節約很有一套,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其他發達國家平均數的兩倍。日本電視臺有檔“如何用1萬日元(100日元約合6.5元人民幣)過1個月”的節目,日本餐館里一碗面條也要700日元,可見1萬日元幾乎不可能生活一個月,可這檔節目有一期的嘉賓是日本著名笑星濱口,為了節省,濱口想盡辦法,甚至將海帶上的鹽提煉出來食用,終于用1萬日元艱難地度過了一個月。該檔節目從而引起日本人民的爭相效仿,收視率連連走高,在日本刮起了一股節約旋風。
日本人崇尚節約,首先是他們認識本國資源不足的一種憂患意識。日本人多地少,且是島國,無論什么物資都很依賴進口,因此節約成了日本民族的傳統。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中,石油價格的暴漲沉重地打擊了嚴重依賴進口能源的日本經濟。對自身國情的清醒認識,迫使日本重新制定了自己的發展戰略,他們高度重視產業結構的輕量化,并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和規范全社會的節能活動。日本民間也大力開展節省能源、提高效益的運動,效益顯著,如今能源價格暴漲對日本經濟的不利影響已經大為減弱了。
日本人的節約習慣首先來自教育。日本父母會教育孩子說:剩飯要遭報應的。日本人到別人家做客,如果剩飯是非常失禮的。在家庭之外,日本的學校也會繼續向孩子們灌輸節約的觀念,當一批孩子畢業時,學校會呼吁他們將校服捐贈給學校,以供新生使用。
長久推動人們的節約意識,成了日本媒體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日本媒體經常舉辦一些以節約為主題的節目和各種“摳門大賽”,被日本媒體稱為“吝惜道祖師”的小幡玻矢子就是從此類比賽中脫穎而出成了日本的節約明星。她有名的節約之道包括:肥皂壽命延長術(用比肥皂小的肥皂盒,或讓肥皂斜立在肥皂盒里,不用肥皂時盡量避免讓它淋水,這樣能延長肥皂一倍的壽命)、不傷手的超級洗潔劑(米糠洗潔劑)、自制的芳香劑(沖泡過的咖啡渣)等。類似的節目人氣非常高,從而帶動了日本民族新節約辦法的發明。
要想老百姓樹立節約意識,政府官員的表率作用最有說服力。日本的環境大臣就把政府機關的空調溫度定在28攝氏度,并允許公務員穿短袖上班,從而受到各界好評;日本倉吉市市長率政府職員承擔起了市政府的清潔工作,每年為該市節省約350萬日元;日本企業更是將節約作為核心競爭力,日本汽車打敗美國汽車主要靠節油這一招;在日本的電器商店里,每一種產品的標簽上都要標明每年節約電費的錢數,以便讓消費者知道能省多少錢。
小幡玻矢子著有《超級節約術》一書,書中一段話特別讓人感動:都市化的現代人早已習慣“擰開龍頭就有水”“衣服舊了買新的”等便利的生活,但在災難發生時才知道面臨困難時的窘境。其實每一件用品都有非比尋常的緣分,不論價值多寡,我們都應分外珍惜和愛護。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