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歡
中小檢測機構整合的話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但事實是,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已經獲得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的機構仍有33000多家,機構整合收效甚微。在第九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上,各方代表針對這一問題,也展開了深入探討。
檢測行業整合并未鋪開,機構如何整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提出了要求:整合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解決這些機構過于分散、活力不強的問題。但據最新統計數據: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已經獲得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的機構仍有33000多家,機構數量一直居高不下。
歐陸集團中國區董事長及合伙人秦殊涵感慨,說了這么多年整合,現實情況究竟如何?據我所知,2016年發生在中國檢驗檢測市場的整合并購案還不到30家,3萬家機構產生不到30家的整合并購案,還能稱為整合嗎?這個數字并不觀,從中小檢測機構來看,想要有突破性的發展,還需不斷尋求機會。鈦和資本創始合伙人鄭安吉透露,在其所做的投資整合案例中,很多做到1000萬至3000萬的企業,業務產品線就有四五個,也給整合并購帶來很大難度。但業務聚焦的公司資本市場價值會比較高,其核心競爭力也會更強一些。
檢測行業沒有產品,需要靠人去推動,并購整合的是團隊及產業鏈上下游關系,所以區域整合會相對容易一些。因為跨界整合技術不一樣、人員不一樣、投入方式和模式也不一樣,所以風險要更大些?,F在我國有3萬多家實驗室,能做到1000萬至3000萬的占到大多數,國內大部分實驗室已經具備了整合或被整合的基礎。但區域整合完成后還必須繼續推動。其實談整合比新設實驗室要難很多,新設實驗室很多地方可以重新構建,但整合是要借助老員工把實驗室戰略重新調整,花的時間和心思完全不一樣,沒有2~3年無法完成。
此外,如果有產業方或資本方尋求合作,鄭安吉的建議是不要放棄機會。雖然目前企業可能現金流和利潤都很好,但長期發展卻是問題,從長遠考慮不應該放棄。當然也會有很多挑戰,首先是對自己的挑戰,能否放下老板的身份按照董事會的規則辦事,所以要調整好心態,心態調整好往前走就會很順。
中小檢測機構要更多考慮合作的模式,因為再往前走,中小檢測機構的發展空間確實會受限,如果能夠借助大的平臺發展,發揮集團化運作模式,行業機會肯定會更多。如果永遠是兩三千萬的規模,小范圍內雖然能賺到一些錢,但想要有大發展就會有很大難度。
機構從1000萬到5000萬,如何突破?
“在中國檢測行業中,絕大多數中小檢測機構,需要尋找從1000萬到5000萬這段路程的突破。”秦殊涵認為這不是特別容易的事情,“既然沒有機構來整合,也可以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企業家共同合作,也是一個辦法。比如有5家企業共同合作,每家企業規模都在2000萬以上,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億,資金馬上就進來了,不能坐等著投資找過來。再有,主營業務一定要突出,如果只有兩千萬的規模卻做了四種業務,那樣每種業務都很難做出成績。但如果已經是這種格局,建議多在管理上下功夫并提高技術能力。當然這些還不夠,企業家自我素質也要提高,否則行業的嚴冬如何熬得過去?”
在團隊管理上秦殊涵強調,最忌諱兩個極端:要么是老板頤指氣使一人說了算,員工得不到尊重;要么是愛員工愛到沒有原則。這兩者都不行。要倡導對團隊好,要關心、要公平,但要有原則。
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馬振珠也認為,從1000萬到5000萬的突破的確非常不易。中國的檢測機構都比較小,壓力也很大,但是還是要守規矩,不能總是偷稅漏稅,否則在評估審計時就會出現問題。再者,誠信度要高,不能總是賣假報告,上市公司不會重組賣假報告的公司。走聯合重組之路做大做強的企業很多,但失敗的也很多,做大做強重要的是文化引領。檢測行業需要企業家精神,更要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做第三方檢測該做的事。
“在投資方向上,其實很多產業思路都差不多,很多都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鑒。比如工程服務檢測出來問題,它會有一整套相對完善的體系,指導如何整改。所以第三方檢測也要有這樣的思路,有更多針對第三方檢測的衍生服務。像SGS、BV這樣的大公司,原來也是以檢測為基礎,現在也在往其他如醫學服務、工程咨詢這樣的第三方服務延伸,往綜合性發展。這個行業做到一定規模后,會逐漸延伸出新業務,但行業還是靠并購和整合推動?!编嵃布宰龉こ痰慕涷炚劻俗约旱捏w會。
我要測儀器信息網市場總監張小師也表達了相同觀點,“我在做網絡運營期間,走訪了100多家實驗室,有民營也有外資,對檢驗檢測服務附加值的衍生深有體會,如果只提供一份檢驗報告,業務要盈利是相當困難的?,F在網絡營銷已經成為很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檢驗檢測行業對網絡營銷同樣要重視,建議檢測機構如果有能力,設立專門的營銷團隊,并利用新媒體加大品牌的影響力?!?/p>
中小檢測機構的轉折點,是整合并購嗎?
由于我國檢測業以民營中小檢測機構居多,這些年,關于中小檢測機構如何做大做強的討論不絕于耳。機構數量太多,實力相差無幾,每個機構都想要突破,但似乎仍未找到可行的路。中小檢測機構的轉折點到底在哪兒?
秦殊涵認為,“找到發展的轉折點,靠國際大公司、靠投資人、靠政府機構合并帶來發展,都是不成立的。”鄭安吉表示,“整合能不能改變命運?我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這要取決于每個企業的個體。”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杜佳斌強調,“中小檢測機構不應該把被并購作為命運的轉折點,這絕對是錯誤的,只能自救。只有自身強大,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哪怕不被并購也有希望。如果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即使被并購一樣沒有前景?!?/p>
“何為轉折點?我有這樣一個設想,比如浙江有100家檢測機構,相互之間的競爭非常慘烈,但是如果100家企業中,有的企業能在局部找到契合點進行整合,也是一大進步。但卻需要一些既有經營能力又有領導能力,寬容大度、無私、不計較的領袖型企業家,把這些企業整合到一起?!鼻厥夂硎?。
鄭安吉補充道,“被整合的前提關鍵有兩點:一是心態的調整,二是對利益預期的調整。如果這兩方面不能控制好,被整合以后還是會有很多問題出現。所以我不建議被整合的時候拉高估值,應該有一個合理的估值?!?/p>
“有些行業現在明顯處于飽和狀態,因此想要進入行業時需要有所選擇,但是和‘一帶一路相關的基建、裝備工程的檢測,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存在;現在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環境方面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但某個需求正在蓬勃發展時它的供應鏈也很大,這些在進入時也需要仔細進行考量?!倍偶驯笳f。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