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波
摘要:初中物理教學是初中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教 學科目。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漸深入和發展,對初中物理 教數學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注 重實驗教學,并通過正確的方式完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培養 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是至關重 要的。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物理實驗;對策
新課程改革從實驗到推廣,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都有了巨大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培養出的學生思維敏捷,創新能力強,突出了學生的個性,這說明新課程改革初見成效。但是應看到,到現在為止,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是不容樂觀。作為初中物理老師的我也與新課改一起成長,這里我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針對物理實驗教學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確定實驗教學指導思想,強化實驗教學目標
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確定以實驗為基礎,用實驗來展開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操作實驗、設計實驗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加強實驗教學的研究,盡量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通過挖掘教學內容的學術性,有機地把課內探索延伸到課外。總之,尊重科學,實事求是,面對群體學生,以實驗創新教育為前提,使學生達到掌握物理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養成科學態度,學會運用實驗手段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為指導思想,強化實驗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實驗的全過程中自始至終抓好“七個正確”:其一,正確選擇儀器;其二,正確安裝調試實驗裝置;其三,正確操作;其四,觀察的方法正確;其五,正確測量讀數;其六,正確處理數據;其七,實驗結論正確。
二、探索改革實驗教學模式,發揮主導、主體功能
大力探索改革不適應新時期形勢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建立起按科學設計實驗教學程序、優化實驗教學過程、指導實驗方法、培養創新能力的“引導-探索-實驗-掌握”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課本讓學生看,實驗讓學生做,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析。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利用物理實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單向信息傳遞為雙向式、多向式信息傳遞與交流,教師在課內講重點、關鍵點和注意點,發揮好主導調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問、答疑、討論、觀察實驗現象、動手操作等。在實驗中,加強對學生實驗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還要改革實驗報告的書寫,實驗報告不要求統一的格式,只要求與物理教學相聯系,寫出本實驗成功的關鍵即可。
三、改革考試方法,加大實驗考核力度
以前我們在物理考試中,在檢查學生實驗部份的掌握情況時,基本上只局限于書面考試,關于實驗能力、特別是實驗操作技能的考試很少,導致出現學生背實驗、紙上談實驗的狀況實驗考核極不全面。物理實驗考試總體要求是把考理論和考操作結合起來,全面反映學生實驗課的基本要求,特別是中考題中,應當盡量出一些只有做過實驗,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才容易做出來題。要真正將實驗教學落到實處,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中考題中有一定量的實驗操作靠試。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把課外活動納入實驗教學的范圍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為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做物理實驗的興趣,在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實驗技能后,應按統一計劃,組織好課外活動,配合課堂實驗教學,具體措施,一是根據教材實驗特點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設計課外活動的內容。做到既注意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又注重活動的趣味性、靈活性。保證兩課的內在聯系。二是抓好落實,一學期的實驗內容要事先確定,建立活動小組,安排好輔導老師,以保證課外活動經常化、制度化。把課內和課外內容銜接好,課內課外就能相互補充。此外,利用課外活動這塊陣地,舉行了許多別開生面的專題講座、專題答辯會、科技信息講座、小制作、小發明等,對促進實驗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舉辦綜合性實驗競賽,將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群眾性融為一體。為了鞏固實驗教學的質量,使課外活動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學期舉辦規模較大的實驗競賽活動。引導學生自制學具、教具,參加“小發明、小制做”活動,培養創造型人才,引導學生進行發明創造。參加自制學具、教具的活動,一方面可以鞏固課內實驗所學的知識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大膽設想認真設計,精心操作,這是傳統的教學過程無法達到的。引導他們自做學具、教具,鼓勵他們創新。在這一活動中,應始終堅持真(原理科學)、新(設計新穎,采用新技術)、美(設計簡單合理,主次分明),在整個活動中自然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并由一批骨干隊伍帶動,發展到全班學生紛紛動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理論水平,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的內容。
五、課外實驗的開發
新課程標準提出這樣的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
物理課由于實驗多,往往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注意力最集中的課。但是長時間的一成不變,學生的興趣也會大打折扣。多開展課外實驗,是課堂實驗的有效補充,也讓物理學更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到物理就是生活中、科學就在身邊。我常常在備課時就設計了一些簡單課外實驗,讓學生下課后、回家后去做。不但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的好處是讓大多數學生有成就感,其效果勝過做幾道書面題目。
課外小實驗及小制作是課內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的有效補充,是以學生獨立為主的實踐活動。在選題、取材、時間、空間上都比課堂教學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讓學生獨立操作、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因此有利于施展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能力,發揮創造力。學生從獨立實踐中,能夠不斷獲得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這是教學手段所無法傳遞的教育信息。
總之,新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脫離實驗,這一現象嚴重妨礙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分析實驗教學的現狀,重視實驗教學目標的實施,加快實驗教學改革的步伐,對充分發揮物理實驗教學在教學中的獨特育人作用。將對學生今后的生產生活實際有重要意義。